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浅析
2008-12-29李云
中外企业家 2008年1期
所谓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络联系而导致的经济活动,其特征是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网络经济可以营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整个社会能实现财富的迅速聚集和飞跃发展。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适应网络经济的时代需求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抛砖引玉,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浅析。
1.创新内涵
纵观当代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管理大师熊彼得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内容:①引进一种新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⑤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2.创新分类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思维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七种,本文重点谈到两种:
⑴组织与制度创新。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①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②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③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⑵管理创新。世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环境情境作为自变量,管理作为因变量。Intel总裁葛洛夫(Andrew Grove)的管理创新是:①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厂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②在Intel,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也有人把管理创新划入组织与制度创新之中。
3.创新方法
⑴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前面介绍的七种创新,缺一不可,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不可偏废,而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其实,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创新,也存在创新的可能,不管该岗位是多么平凡。
⑵具备鼓励创新的开放系统,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营造集思广益的氛围,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鼓励并善于采纳下属意见,员工普遍习惯于采纳同事的意见。许多跨国公司都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⑶公司在资源配置上要倾斜。创造本身需要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更需要大投入,国外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每年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金。为了开发unit-link,平安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先后花巨资聘请国外精算师和咨询公司参与。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也需要投入,比如为训练员工创造力所花的费用。巨人集团的脑黄金生物制品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投入不足。
⑷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创新技能。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4.创新必要
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受震撼最大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改变生存环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正在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通过网络取得数字资源几乎不受时空限制,距离和时间已不再是中小企业活动的主要约束因素。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小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正在受到巨大的影响,并由此而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和行为准则的极大改变。
⑵加剧企业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及信息技术和电子网络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将跨越国界,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中小企业交易、竞争模式产生重大改变,传统竞争界线日趋模糊,市场的开拓已不再像传统的经营方式那样局限于有限的区域,现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将潜在的市场定位于全球,中小企业的竞争范围将扩展到全球市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中小企业要更多地关心、研究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⑶冲击组织结构。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的最大冲击力是速度。传统的中小企业组织大多采用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信息集中于一点,中心人物决定一切。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获取的信息来源于管理的中间层次,难以得到迅速准确的基层信息。在网络时代,思考的速度、行动的速度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在加快,决策时用太多的时间反复思考或采取官僚主义的相互推诿,将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要进行主动变革,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组织的扁平化趋势发展。
5.创新对策
网络经济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在多方面对中小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小企业要在这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应该采用新的管理方式。
⑴优化组织结构。必须形成一个健全的、合理的管理组织体系。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金字塔型)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中小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⑵实现动态联盟。网络经济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可不再构建昂贵、耗时的内部设施,而是在保留自身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把各种合作中小企业紧密地纳入供应链,从而节约投入、加快革新。
当任务完成时,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盟自动解散。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传统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⑶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中小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中小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因特网可以使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中小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
⑷转变资源管理重点。长期以来,固定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一直是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的生产要素。在网络经济中,创新与知识将成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及获取利润的首要资源,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落到知识管理的层面上,中小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知识(智能)的开发,是员工知识的交流、共享,是加快隐性知识显性化等具体内容。
⑸提高创新能力。网络经济中小企业比传统经济中小企业竞争更激烈,淘汰率更高。产品生命周期更短,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以大胆创新的精神对市场和技术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用不断发展的自身特色去区别于其他中小企业。
因此,网络中小企业在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中必须标新立异,确保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才能确保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然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