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风险分析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49期

  [摘要]第三方物流是商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提供者,服务多样化,责任和风险很大,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形成行业优势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法律责任;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025-02
  
  1 引言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它通过一系列的合约来规范物流供需双方的关系并管理物流服务及过程,因此又称契约物流或合约物流。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仅处于刚起步阶段。正是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晚,市场的规则和秩序还不是很规范,合约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各种违法活动,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导致了物流合约风险的广泛存在。如何识别合约风险,科学有效地评价其风险因素以及帮助物流企业有效地控制风险,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一词是于20世纪由欧美国家提出并开始盛行的。对第三方物流也可以理解为:本身不拥有货物,而为其他外部客户的物流作业提供管理、控制和专业化服务的公司或企业。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包物流,传统的外包物流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物流功能,第三方物流服务则根据合约条款的规定而不根据临时的需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则是专业的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其中的“第三方”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服务提供者,即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第一方、第二方之外的组织,具有比这二者更明显的资源优势的承担物流业务、组织物流运作的主体。
  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隶属于物流合约,因此依据物流合约的定义,第三方物流合约是指由不同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服务需求方之间就提供运输、存储、装卸等常规物流服务和根据客户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而签订的一项或几项协议。同时,第三方物流合约也兼具物流合约的一些基本属性,具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合约具有以下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是双务合约。②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是有偿合约。④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是要式合约。④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有约束第三者的性质。⑤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有时包括转委托合约。
  
  2 第三方物流风险分析解读
  
  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存在于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生活诸多方面,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对于风险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领域,对风险的研究不尽相同。
  现代物流活动由买卖双方自己完成的比例越来越低,当由第三方来完成物流活动时,订立各种合约成为必要。由自己完成还是委托第三方完成,总的物流风险在量上不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风险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通过物流合约,物流风险在合约当事人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
  物流合约风险主要是指基于物流合约产生的当事人违约的风险。物流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存在违约的可能,这些违约行为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风险。同时,对违约方而言,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或合约的约定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也是一种风险。由于物流系统通过多项功能共同来完成,经历许多环节,参与物流的当事人也很多,这样,在货物供需双方之间从事物流服务的经营者间有着复杂的合约关系。在所有物流参与者之间也有着复杂的风险分配关系。这些关系可分为物流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物流服务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和物流服务商与信息系统服务商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物流合约风险的定义以及物流合约双方当事人之间和物流活动实际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第三方物流合约风险划分为以下种类:
  (1)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总物流服务商)同服务需求方之间的物流主合约风险,物流服务主合约是由物流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一般是用户方)之间订立的合约。在物流服务合约中,物流经营人即服务供给方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从货物接收到货物最终交付到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处或者货物是否在其实际控制之下,或转由其他公司运输或保管,也无论是否属于其自身责任,只要货物发生问题,客户都会要求由物流经营人来承担责任。但物流经营人为了揽取生意,往往会被迫接受客户的一些特别要求和苛刻的合约条款,甚至将有关运输法律中正常的免责条款删掉,或者片面夸大自身物流服务能力,承诺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形成极大的潜在合约风险。同时,现代物流对服务的精确度要求很高,能否按合约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数量等要求履行合约也成为导致合约风险的直接因素。
  (2)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总物流服务商)同物流协作分包商之间的分合约风险,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履行过程中,往往是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共同完成对某一或多个物流需求方的服务。故在物流主合约下又产生由不同类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共同完成的各自的分合约。物流服务分合约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完成物流主合约而与其分包方或合作方,即物流活动的实际履行人订立的,以完成主合约中约定的部分作业为目的的合约。物流分合约主要有运输合约、仓储保管合约、港口作业合约、加工承揽合约等几种形式。物流分合约的双方当事人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物流服务实际履行人,不包括物流过程中的货方。此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风险大都来源于其分包方的责任,好的分包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反之,则损失惨重。在物流运作的全过程中,当客户发生损失时,无论是物流服务商的过失还是分包方的过失,一般都由物流服务商首先承担对客户即货方的赔偿责任。尽管物流服务商在赔付后,可以向负有责任的分包方进行追偿,但由于物流主合约和分包合约是背对背合约,所适用的法律往往是不一样的,其免责条款、赔偿责任限额及诉讼时效等都不一样,致使物流服务商常常得不到全部的追偿。除分包商的责任外,分合约合作各方关系,以及合作方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如共用物流设施、其他业务合作等也会对合约的履行产生影响。
  (3)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同信息系统提供商之间的合约风险,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能。在物流管理中,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随时获得物流各环节中的即时动态信息。所以在现代物流业务中,信息的提供越来越重要,不但物流服务商依赖它来掌握与控制货物,以便做到JIT(Just in Time)服务,而且客户也需要通过它随时掌握货物的动态。物流服务商在利用信息技术时面临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二是商业秘密受到侵犯。一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物流业务无法正常进行,不能及时履行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甚至资料全部丢失,由此产生的损失由物流服务商自身承担赔偿责任。
  
  3 第三方物流风险的法律防范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各种物流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补充、整合,以提高物流法律规范的层次效力和立法水平,增强其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完善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以适应物流业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出现的新情况。对于旧的且已经不适应物流新发展的法律规范应及时废止;对于相互重复或冲突的法律规范应进行及时的整合,制定新的层次较高的法律规范来代替,完善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
  在时机成熟条件下,可以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遵循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系统和完善的《物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在《物流法》中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其中物流主体是指物流活动承担者;二是规范物流行为,即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各种物流交易行为惯例法律化的产物,三是确立宏观调控的权力,即国家与物流主体以及物流主体之间特殊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四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即国家、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五是制定物流标准,即与国际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接轨的我国物流技术与管理标准的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