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08-12-29高始玲郑友志

体育教学 2008年5期

  案例描述:
  在初一刚刚入学不久的一节立定跳远摸底测试课上,由于天气炎热,在测试完后没有安排其他内容,学生围着我或看成绩、或问这问那,有一些男生还互不服气,在一旁搞起了立定跳远比赛。看着学生认真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趁此机会给学生示范立定跳远正确的技术动作?于是我就参与到了他们当中,并与其中最“厉害”的姚洪龙比了几次,我跳远的动作技术与跳的远度,着实征服了大部分学生,看得出,学生对我的跳远动作非常的羡慕,一些学生还模仿我的动作练了起来。
  我正“陶醉”在学生的赞叹与自己的教学“机智”中……
  “老师,立定跳远是你的强项吗?”姚洪龙有些不服气地问我。
  “一般般。”我有些诧异。
  “那你敢跟我比做俯卧撑吗?”姚洪龙小心翼翼地问。
  原来是这样,我一下明白了,于是我反问道:“那俯卧撑是你的强项吗?”
  “一般啦!”姚洪龙有些得意。
  我答应了他的挑战。结果,姚洪龙一口气做了80个俯卧撑,我虽有能力战胜他,但我没有那么做,我只做了60个就停止了,当我站起来时,看着学生的眼神,我当着学生们的面向他“认输”了。之后,我又大声地说:“这次我输了,但我不服气,一个月之后,我还要向姚洪龙挑战做俯卧撑。姚洪龙,你敢应战吗?”
  姚洪龙揉着胳膊说:“敢,不过我也向你挑战立定跳远,老师你还敢吗?”
  我看着他坚定地说:“敢。”
  “老师,我向你挑战引体向上”、“老师,我向你挑战仰卧起坐”、“老师,我向你挑战跳绳”……学生们纷纷向我挑战,我一时招架不过来了。
  “好!好!好!同学们,你们敢于向老师挑战,说明你们非常有勇气,非常有上进心,但全班这么多人如果都向我挑战,每人一项,你们想累死老师呀?这样好不好,我们全班每人向我们班中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挑战,可以挑战不同的项目。如果你要在某一运动项目上挑战某一个人,那你就到老师那里领取一张挑战书,被挑战的人,如果你接受挑战,那你也到老师那里领取一张应战书,这样好不好?”
  “好!”学生欢呼雀跃。
  当然,我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挑战书与应战书、学生挑战比赛记录表,学生也常常三五成群地到我这里领取挑战书与应战书。接下来就是按照挑战书与应战书上的时间进行比赛。学生随时都能向我索取挑战书与应战书,如学习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学习跳远、快速跑等,学生们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挑战对象。同时,为了能给学生的挑战比赛一个公正的裁决,随着教学的进行,我们还成立了动作技术评审委员会、测量小组、记录小组等。还要求挑战双方在比赛结束后写出训练、比赛的体会或反思。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成绩进步提高非常大。
  案例反思:
  有句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正是因为有老师那一次“挑衅性”的立定跳远与姚洪龙有针对性的回击性比赛,才激发了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
  现在细细想来,挑战一锻炼一应战一比赛一反思这种程序的体育PK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这种PK符合学生的争强好胜、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年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把教师的教学变成了随机性、被动性,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需要性、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最能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时候,这时他的学习、锻炼最刻苦,他的观察最仔细,他的学习、锻炼效果最明显。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的,它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二,学生的自主挑战与教师的挑战比赛记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老师的一纸挑战书与应战书,不但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展示。
  第三,动作技术评判委员会、测量小组、记录小组等为学生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及小组评价提供了机会,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多元评价的理念。让学生写训练、比赛体会或反思,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学生的挑战、应战、比赛、评比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对手、尊重他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