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胜追击,阳光体育落实在课堂

2008-12-29李小伟

体育教学 2008年5期

  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张家港实验小学的学生都会来到操场和空地,开始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他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玩陀螺等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尽情享受着体育带来的快乐。校长蒋俊兴向记者介绍,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学校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体能有所上升,近视率明显下降。过去,学校集会时学生站不住晕倒现象时有发生,而开展阳光体育之后这一现象几乎杜绝,常见病发病率也大大减少。
  据了解,自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加强了青少年体育工作,普遍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各地积极落实。大力开展符合当地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局面。此次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的召开,再一次擂响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战鼓,是时代的冲锋号,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一起继续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推向深入。
  
  学校体育在转变观念中实现突破
  
  《意见》下发后,国务院随即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做了全面部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文件,提高了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大师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形成共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根据《意见》的要求,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等部委共同研制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阳光体育奖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使加强青少年体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些影响和制约青少年体育工作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开始得到解决。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青少年体质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逐步得到完善,学校体育的基本条件得到初步改善,这些变化都是带有趋势性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仍然不够牢固,体育是学校教育最薄弱环节的状况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体育设施条件和教师队伍仍然不能适应加强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各地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进展仍然不平衡。同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期望相比,同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期待相比,学校体育工作的差距还很大,要真正取得成效,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阳光体育普遍开展健康第一深入人心
  
  一年来,各地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涌现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河南省体育卫生与艺术处处长郭蔚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省乘阳光体育的东风,先后推出了小学生曙光体育、中学生晨光体育、大学生华光体育。这些体育计划的实施,使阳光体育的开展有了可操作的内容,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了确保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浙江省专门对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进行了调整,每周减少1节地方课时,增加1课时用于学生课后集体体育锻炼。
  近日,在阴雨连绵的张家港市农村小学港区小学,记者看到该校三年级(3)班的学生正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带领下在室内做着自编的室内操。在另一个班级里,学生们正在下着数字棋、跳棋等。一位老师向记者介绍,根据南方多雨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很多适合室内运动的项目,如果遇雨体育活动可以改在室内上,学生同样有很多锻炼项目可以选择,使学生在雨天也能享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快乐。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大学发现,阳光体育实施后,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白天还是临近天黑,体育场地上都活跃着不少大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小王一下课就赶往篮球场与同学活动,时常是天黑了才恋恋不合的离开。他说,自己在阳光体育开展后还改变晚睡晚起的习惯,跟同学一起加入到了晨练的队伍中。
  据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郭炳荣介绍,该市在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突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体育中考满分率、学生近视眼正常跟踪率、因病缺课率的考查和对大课间活动纳入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考评,并加大了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权重。这些举措对扭转重智轻体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不久前上海市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上海中小学生热衷体育锻炼的指数明显攀升,近四成学生认为学校里最崇拜的人是体育教师。而在校园里,刘翔、姚明等体育健将已经逐渐取代文艺明星成为学子们热捧的偶像。
  尽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校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教育工作者、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中还存在着忽视青少年体育的倾向,学校体育在一些学校依然得不到重视,少数学校甚至至今不能开足、开齐体育课,二是各地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情况不平衡,个别地方还处在观望之中。三是体育师资尤其是农村体育师资数量不足、素质较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短缺。四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仍然有待建立健全。
  有关专家认为,要使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利用多种途径,继续广泛宣传素质教育观,转变重智轻体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才能让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
  
  抓住机遇,将课堂改革推向深入
  
  阳光体育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因此,要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就必须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而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好体育课是关键。
  新课改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由过去的小学生一至二年级每周3节,增加到每周4节;三至四年级和初中学生由过去的2节增加到3节;高中生每周至少上2节体育课。
  看上去只是几节体育课课时的增加,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些必须转变观念。要抓好几个环节:一要抓制度建设。在我国一些地方,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甚至不上体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工作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的督促和检查,防止挤占和削减体育课时,保证正常开课和不被挤占,也不让体育课缩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充分发挥体育课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主渠道作用。二要抓薄弱环节。要想上好体育课还需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才能在体育课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运动中成长。三要抓关键环节。要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都在向质量要时间。许多省市都调整了中小学校教学计划,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总量,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同时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增加体育活动时间,让广大青少年运动起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青少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调动起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做自己健康成长的主人。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改进体育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增加能够体现团队精神和磨练意志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和合作精神。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把学生的体质和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着力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阳光体育的开展还要注重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阳光体育开展以来,不少地方兴起了体育家教、体育作业。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不仅有利于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也是对家长、社会的一次宣传和发动。调查表明,自从布置了家庭作业后,家长参与孩子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也融洽了家庭关系,对和谐家庭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反过来,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也间接的支持了学校的体育工作,促使教师不断注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年,我国将举办北京奥运会。这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是我们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进一步落实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青少年体育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北京奥运会作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加强领导作为重要保证,完善青少年体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落实《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为重要基础,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局面。
  让我们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意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掀起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