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2008-12-29章柳云李海燕

体育教学 2008年5期

  2008年5月8日,“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后,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张家港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情况。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必将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此次会议是中央7号文件实施一周年来具有推进意义的一次大会。
  为了充分考察江苏省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随后的三天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2008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主题江苏采访团”一行分别对张家港、常州、镇江、南京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江苏省积极全面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全省中小学校蓬勃展开,广大学生喜爱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内涵,提升学校体育的品质,实现“我运动,我参与,我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
  
  细分活动场地:处处都是运动场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由于受校合和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普遍都存在学生活动场地偏小的问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不等不靠,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每一块场地,认真规划、巧妙布局、因地制宜、场尽其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应,营造出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体育氛围。张家港暨阳湖实验学校、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等都制作了详细的场地划分示意图和详尽的大课间活动内容计划表,每周各班变换一次主题单元活动,让学生尽享各种运动的快乐。教室外的走廊、教学楼之间的过道、教学楼拐角处,甚至是教室也被安排成各式各样的体育小游戏的活动场所。
  
  抓住特色,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镇江市八叉巷小学成立了“快乐银球”俱乐部让学生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学校专门为俱乐部活动提供了两层面积共16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训练场馆,俱乐部成员多次参加省市级乒乓球比赛,并取得较好的名次。世界冠军亲临现场,手把手传授经验。成为乒乓冠军的“摇篮”。
  镇江市第一中学措施扎实,内容丰富,每学年举办一次体育节,每学期举办一次运动会(春、秋),组织秋季远足、健身长跑等,与医院、交通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三人四足行、拔河淘汰赛、跳绳比赛、排球、篮球、足球比赛,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不仅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有效增进了体质健康。
  南京宁工小学也把短绳作成了“长”文章,做到“班班有跳绳队,人人有短绳,个个会跳绳”,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学校还自编了绳操,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同参与:全校师生总动员
  
  阳光体育运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针对的不仅是全体学生,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他们认为:只有教师先有“阳光健康”的理念,才会真正推动更多的孩子“走进阳光”。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中,随处可见老师的身影,他们与学生一起滚铁环、跳长绳、打陀螺、扔沙包等。南京市宁工小学的老师们全程参与学生活动,尤其是三项集体活动:广播操、集体舞、集体开火车游戏,教师动作娴熟,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热爱感染着学生,为学生起到模范作用。镇江市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九中学采取了奖励、考核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走出办公室,来到操场上,在阳光下与学生一起活动。
  
  雨天大课间:室内活动也多彩
  
  由于南方雨季较长,几乎每所学校都有雨天大课间方案,开展室内体育活动,内容丰富,花样繁多,使学生在雨天也能享受到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记者现场观摩了张家港乐余小学、南丰镇永联小学的雨天大课间活动。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之歌”的旋律在校园上空响起,小学生们站在课桌前开始了整齐的学校自编操。接下来学生的室内游戏更加令记者目不暇接:只要把课桌拉在两边,中间空出来的场地就可以进行足球射门、篮球投准儿、托球跑、钻圈、踢毽、抽陀螺等活动,甚至那些记忆中的儿时游戏也展现在记者眼前:翻皮筋、挑彩棒等,让记者十分惊喜。课桌上的游戏如五子棋、游戏棋、抓雀子等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协调、灵敏能力。
  
  跑操方阵: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跑操是耐久跑的最好活动方式之一,张家港大新中学、常州北郊中学、南京第九中学等每天坚持整齐有序的方阵跑操,师生共参与,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中小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整体反应。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常州市北郊中学,虽然高考在即,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跑操成了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生普遍反映,每天坚持跑操,把跑操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几年坚持下来,不知不觉间,肺活量提高了,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培养了起来。
  
  保证时间,狠抓落实
  
  在记者采访的各学校中,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足开齐体育课,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各级学校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以体育活动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不断探索阳光体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学校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和下午40分钟的课外文体活动,项目多样、形式新颖,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走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的成长”的构想。
  
  后记
  
  自从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江苏省认真贯彻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方针,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地位逐步提升,学校体育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调整增加了体育课时计划,把大课间活动统一排入课表,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已经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全省普遍建立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体育课教育内容逐步优化;配合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校运会、体育节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据江苏省副省长何权介绍,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将继续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素质的重要突破口,把增强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完善学校网络,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竞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着重在健全学生健康评价体制、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机制、教体结合工作机制等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上下工夫,到2010年,实现三升一降的目标,即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耐力力量柔韧性提升,肥胖率明显下降。
  通过这三天的采访,深深为江苏省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感到欢欣鼓舞,但也从不同侧面了解到,目前在某些省市地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如: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全面;各地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情况不平衡,个别地方还处在观望之中;体育设施条件和教师队伍仍然不能适应加强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仍然有待建立健全。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我们应该各司其职,自上而下,统一认识,明确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