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人事部门如何为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08-12-26

人力资源 2008年12期
关键词:苏州人才企业

寇 斌

11月14日,苏州市政府“创新苏州创业天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合作洽谈会在北京启幕。在启幕仪式上,苏州市人事局局长纪顺俊做了精彩的演讲,会议间隙,本刊记者现场采访了纪局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苏州市全力打造“人才首选城市”,同时实施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启动了“千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程”,苏州是基于什么出发点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苏州在人才引进上还制定了哪些具体激励政策?

纪顺俊答(以下简称答):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抓住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苏州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快速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制造业基地。2006年,苏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率先实现“小康”梦想。但是面对高投入、高消耗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矛盾,“小康”之后如何实现新的跨越,成为苏州不可回避并且必须认真考量的重大课题。

对此,苏州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人才发展、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初步形成贯穿人才发展全过程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人才开发重点从保障产业发展转变为引领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将高层次创业人才与高科技项目紧密相连,以集聚前沿科技领军人才,引领苏州的产业升级。

苏州的人才政策涉及人才开发、引进、培养、扶持、奖励、服务等方面,政策之间是相互策应、互为补充和配套系统的,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苏州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本科应届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以解决企业对一般性应用人才的大量需求。此外,重点针对苏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制定《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办法》,由政府、企业共同对引进人才的生活安置进行资助,还制定了《关于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重点资助。仅2007年,就对135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以及列入“姑苏人才计划”的16位优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了资助,总金额达五千名万元。

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关于我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全面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针对重点高层次人才制定了《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骨干人才的短期进修、学术交流等培养项目给予2万~20万元的经费资助。在人才扶持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重点资助。制定《关于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参与苏州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分别给予1万-10万元的奖励。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了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突破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各级公共财政每年用于人才开发的专项资金已达到2亿元,占苏州年度财政收入的5‰。此外,苏州所辖各县(市)区也都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开展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计划,2007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资助。

问:据了解,苏州已聚集了3400名“海归”和3万名常驻外籍人员,苏州市人才队伍中增长最快的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群,苏州在构建人才成长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苏州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同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其一表现在“重才惜才”的政策环境,这方面在前一个问题中已做了介绍。

其二表现在“爱才助才”的服务体系,苏州积极从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三个层面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年度《人才需求专业目录》、《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目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目录》、《紧缺人才培养目录》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发布制度。搭建县、市联动的区域性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推进人才大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

其三表现在“引才用才”的创新载体,苏州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坚强支持。积极加强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在内的吸纳高层次创新创业的载体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吸引了中科院、高等院校来苏建立研发中心,吸引了三星电子、摩托罗拉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入驻。截至2007年底,苏州拥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公共服务平台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公共服务平台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12个,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点)52家,国内外研发机构181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有122家在苏州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机构。苏州26个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累计入驻2359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2005年以来引进的人才占63.2%。集聚的创新创业人才中留学回国人员、博士、硕士分别为871人、398人和1959人。同时,苏州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已实现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中,90%以上都具有产学研合作背景。苏州企业已经与10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近300个产学研联合体,在技术转化、成果推广、研发中心、产业基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了1000多个合作项目。

其四表现在“亲才留才”的人文环境,苏州健康蓬勃的社会经济发展、优越适宜的人居环境、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尊重人才兼容并蓄的人文氛围形成了引人留人的良好环境。

问:要让人才建设满足苏州的经济发展需要,您认为国家在政策指导方面应给予哪些支持?

答:在苏州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就拿苏州工业园区来说,其是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享有国家赋予的“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近十年来,在国家政策的

大力支持下,工业园区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建立了信息产业园、国际科技园、国家级软件园等重要创业发展载体;设立了科技发展、人才培养、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和留学生企业融资担保及创业基金等一批专项基金,为科技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目前,园区科技型企业已超过400家,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

截至2007年底,苏州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088人,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已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3.88万人,累计吸收海外留学人员3000余名,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高层次人才积聚区的人才流出流进比达到8.2:1,初步形成了企业与人才、社会与人才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今后一个时期,是苏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期,也是苏州人才队伍改变发展模式,实现质的飞跃,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起点。

从国家层面而言,我们期待:其一,国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苏州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率先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放开相关政策,鼓励苏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其二,期待国家在人才政策方面加大向基层、向科研机构、向研发人员的倾斜力度,给苏州提供更广阔的施展利用效率,提高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问:听说苏州人事部门主动承担人才、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桥梁作用,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分内事,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答:关于人才工作应该说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作为我们人事部门来说,除了从事一般的人才管理工作外,目前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扶植方面。例如苏州五个县已经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十名,这些县的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人才上。我们各县市区现在都建立了由人事系统主要领导带头与本地优秀企业的挂钩制度、联系制度,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的人才工作排忧解难,并形成政府机关与企业、高校互动的局面,这是苏州启动比较早、落实比较好的举措。例如我们在与汽车销售企业接触中了解到,一些汽车销售人员外在形象普遍较好,但大都不掌握汽车的构造和性能差异,这就不能在销售中将自身与汽车达到完美的结合。我们将这个情况转达给高校,学校经过研究,马上开设了汽车销售这个专业,很受企业的欢迎。

问:作为人事人才部门,引进人才是一项重要工作、留住人才更是工作的难点,请您就如何留住人才做一下介绍。

答:可以讲,目前苏州在留住人才方面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将苏州从打工者首选的城市转变为创新创业人才首选的城市。在人才聚集方面,苏州市委、市政府着力于三个载体建设:一是人才载体建设,二是自然环境载体建设,三是交通载体建设,这些都非常重要。

目前苏州有五条铁路在修建,两条地铁在建造,苏州在环境建设、交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就是为了吸引人才,人赚了钱以后要享受生活,如果缺少资源,缺少环境,让人才享受什么?比如说世界五百强有122家企业落户苏州,国外回来的人才,在这边工作感觉很好,因为苏州生活成本低、税收低、房价相对也低,这就会吸引留学归国高端人才来这里工作,比如说苏州现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全省同类城市来说是最多的。博士后工作站发挥了人才聚集的效应,有博士后来就会有博士来,就会有硕士来,人才梯队就会建立起来。一个博士后承担一个项目,52个站就有52个项目,3年就有近160个项目,160个博士后、博士、硕士,人才聚集平台就形成了。又如留学生会,已成为留学归国人员的活动载体。再如产学研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与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所或研发中心,这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途径。我们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研究人才来了如何留得住,在留得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用得好,所以作为政府人事部门总是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苏州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