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没有完成计划的物理课

2008-12-2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电阻箱电压表电动势

边 红

2007年3月,高三的复习已经进入到最紧张的阶段。按照我的计划,我准备在一节课上复习3个电学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我先带领学生回顾了该实验的相关知识,学生专注中有些沉闷。我问学生:“电路的不同接法会带来误差吗?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路(甲),与接在滑线变阻器两端——电路(乙),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的测量结果?”一个平时很腼腆的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电路(甲)中的电流表测的并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电路(乙)电压表测的将不是外电压,测量结果必定存在误差。”我微笑着点头,为他不同寻常的勇气和深入的思考而欣慰。我紧接着又问:“你知道测量结果的误差趋势吗?”没有人回答。我说:“现在我把结果告诉大家。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两种电路的测量结果都存在着系统误差。电路(甲)测得的电动势、内阻都偏小,但误差都不大,比较实用。电路(乙)测得的电动势等于真实值,但内阻偏大,且误差较大,不太实用,所以我们测量时应采用电路(甲)。

我认为已经把应试的法宝交给了学生,很为自己这一番经典的陈述而陶醉,接着就要进行下一个实验的复习。正在这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能讲讲这是为什么吗?”为了节约时间,以往对于这种要求我总以“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跟我讨论”来收场,但今天不同,提出这个要求的是一位最近刚有较大转变的学生,我要肯定他的学习热情,同时我还看到了其他学生期待的目光。于是我启发道:“在考虑电表内阻的情况下,电流表就是一个能测自身电流的小电阻,电压表就是一个能测自身电压的大电阻。你能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推导出电路电动势、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吗?”学生们立即开始了思考、讨论。开始时,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思路,我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鼓励和表扬。10分钟过去了,不断有学生报告他们的“辉煌战果”。我邀请一个热情最高的学生说说他的思考结果,其间,学生们有认同、有争论。最后,我对他们的困惑给予了点拨,对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白了结论的来龙去脉,对事先我的那番陈述不再表示怀疑,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位学生听课显得更加专注了。

一节课已经过了一大半了,若再不开始讲下一个实验,今天的教学计划就将完不成了。不料又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还有其他方法吗?”我有些意外和无奈,但又被学生的求知欲所感染,决定把这条智慧的导火索点燃。我启发道:“一定还有,让我们看看还能用有什么电学仪器搭配来完成这个测量?”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提出了多种方案。我对学生这种积极思考,大胆猜想的行为给与赞赏,进而指出:要做出具体的设计,才能检验所选择的方法是否可行。经过讨论和论证,有学生针对“用电阻箱与电流表配合”和“电阻箱和电压表配合”画出了测量电路、列出了求解的方程。我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把他的方案教给大家,他手中拿着粉笔,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经过一番讲解和讨论,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这两种方案的思路和测量方法。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学生提出:“您曾经说过,图像法是减小误差的最好的方法。针对这两种方案,能否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呢?”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女生,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平时很一般的学生竟然有如此深入的思考。接着,我就以“用电阻箱与电流表配合”的设计方案为例,引导学生思考“I-R图像是什么形状?若要做出直线图像,坐标轴应该选哪两个变量?斜率、纵横截距各代表什么物理量”。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以及相互之间的讨论中,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成,但整节课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面貌,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这使我感悟到,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学习的局面的确需要改革。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得到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尽管需要占用一些时间,但其远期效果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使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电阻箱电压表电动势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电压表的妙用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及误差分析
分析直流电阻箱误差对检定二次仪表的影响
直流电阻箱误差对检定二次仪表的影响
数控直流电阻箱的研究
动生电动势的几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