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青年朋友的信
2008-12-23侯仁之
人们常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往事如烟飘散.然而,当我们建立记忆的原点,定位往事的坐标,却发现往事并不如烟.
《中学生数理化》创刊之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欣然为她题写了刊名,并为创刊号撰写题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的文章.从创刊至今的27年当中,50多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为本刊撰文或题词.他们通过本刊所传达的思想和方法,曾让本刊千万读者受益.
如今,让我们重读大家,相信那朴实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仍能醍醐灌顶.
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写给一位青年朋友的信.我们高兴地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XX同学: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不见,你就要中学毕业了.拆看你的来信时,浮现在我眼前的你还是一个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孩子,怎么一转瞬间你就已经成长为一个沉思好学热衷于数理化的中学生了呢?凝神一想,原来我自己也已年逾古稀,大约就是这个原因吧.你以为我一定会有什么好经验,可以作为你升学深造的向导.其实,我很惭愧,现在我所能告诉于你的,大半都是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本来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或者是本来就没想到去做而今天看来已经是后悔莫及的事.既然承你热情询问,我也就只好如实地把这些在我身上已经无法弥补的教训,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写在下面,不一定正确,仅供你参考.
第一,在学习的领域里,千万不要“画地为牢”来限制自己,当然更不要“固步自封”.
你在来信中提到对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课都很感兴趣,因此想报考大学理科专业,准备献身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这很好,应予鼓励.但是,在自然科学这个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里,似乎不宜很早就给自己在思想上定个框框,划个范围.最好是尽量争取先有个广博一点的知识基础,有个开阔一点的科学眼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我自己在青年时代就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年长之后再想补救,已经不济事了.
当然你在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首先要填报某个系(如物理系或化学系等),在被录取到某个系之后,你还可能会发现有不同的专业,在一个专业之内甚至还会有几个不同的方向.总之,客观的条件在逐步把你引向一个越来越专业的范围.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我是没有资格向你提任何建议的,只好由你自己去决定.但是有一点希望你考虑的,就是在主观上千万不可“画地为牢”,以致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思想状况有点类似“故步自封”,是十分有害于科学探索上的进取精神的.科学探索上的进取精神,有点像拓荒者的那种劲头,一方面他在已开拓出来的知识领域里站稳了脚跟——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他还能勇于探索,随时冲破一切成见的束缚,以极大的热情和魄力,去开拓渺无涯际的自然界中未知的领域.人类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就是来自这样一些前赴后继的拓荒者.
第二,在生活的道路上,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更不能“作茧自缚”.
一个热衷于自己专业的青年,由于自己的兴趣过分集中,常常容易在日常生活里只顾得上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打交道,而不善于和其他不同于自己兴趣的人来往,更不容易跳出自己的业务范围,去参加集体生活中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承担一些社会工作.长此下去,就不免把自己置于同龄人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之外,其结果就无异于在精神上“作茧自缚”.
我可能把话说得太严重了,也可能是有些过虑.那么就让我们从事情的另一方面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如果你报考大学的理想得以实现,我认为你肯定想到的还不应该是大学校园环境多么优美,图书馆里的藏书多么丰富,实验室里的设备多么齐全……这些都是物,虽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记得我青年时代准备转学深造的时候,一位老师指点我说:“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我国民间有一句经验之谈,就是“严师出高徒”.这两句话,在当时确实都是“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看来,在今天的大学里,除“名师”、“严师”这两个因素之外,众多的青年学子相聚在一起,也同样是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除老师的“循循善诱”传授知识技能之外,同学们之间的切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师生之间的接触时间毕竟不多,即使确有陶冶感染之益,亦自有限,而同学之间终日聚首,最容易激荡起崇高意境的波澜;峥嵘的头角,“在互相撞击中,又必然要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我感到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在我自己的青年时代,我曾过多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真像是“作茧自缚”,因而也就不可能与我那些活跃在时代洪流中的同窗益友一同破浪前进.事实已经证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是正确的,而我则是一直踯躅在迂回曲折的羊肠小径上,直到祖国解放时,我才真正找到了大踏步前进的方向.我讲最后这几句话,也是希望你能引以为戒.
第三,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的方向上,务必保持“耳聪目明”,绝对不能“闭目塞听”,否则会看不到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听不到可爱祖国的召唤.
本期导读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步入“图形的世界”!感觉这部分知识难吗?请翻到第11页,看杨尚茜老师如何为你支招.自己在做题过程中也经常犯错吗?请你翻到第32页、第34页,看李老师、海老师为你指点迷津.为学不好数学而犯愁吗?请你翻到第51页,看向隆同学为你介绍学习秘诀……
读者朋友,你与同学交流多吗?可不要只顾学习,忽视与同学沟通哦.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