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的五个着力点
2008-12-18侯喜君
侯喜君
课外拓展,旨在借助扩大学习范围,增强思维深度,丰富教学内涵,提高阅读质量,养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欲达此目的,拓展时须看准五个着力点。
1.助读内容的精选。
课外拓展是文本细读的自然延伸,文本细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认真梳理、仔细推敲,领悟其语言魅力、感悟其思想内涵的过程。其间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难点,是仅靠研读课文本身难以解决的,这时候,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从课外精选材料,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例如执教白居易的《琵琶行》,欣赏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对音乐的描写:它之所以给人深刻印象,让人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旷神怡,主要是由于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然后进行课外拓展。尽管写音乐的语言材料很多,但最好的还是《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段,因为它故事有趣,音乐描写生动形象,与《琵琶行》异曲同工。重点分析其中“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等比喻,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比喻修辞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2.思想内容的深化。
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主要经由两个途径,一是总体概括,一是局部深研。总体概括就是归纳文本的中心内容。局部深研就是抓住个别寓意深厚的语句,深入探究其思想意义。该任务完成后,如果不加以强调,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十分深刻,这时应该引入课外资料予以对照或佐证,从而深化学生认识,提高其思想水平。例如执教《劝学》,可以做如下拓展:①补充《荀子·劝学篇》中紧随课文的两句:“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启发学生,没有高远的志向,就不会智慧明达;没有静默沉潜、专心致志的努力,就没有巨大的成功。这一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使学生牢记这两句名言。②补充两则材料,一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一段文字:“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二是《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论汉三杰的一段文字:“高祖置酒洛阳南宫……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一拓展可以让学生明白善于用人方能够成就大业这一观点,同时加深对文本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理解。
3.文化视野的扩大。
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智慧的酵母。语文教学欲增加学生智慧,必须把扩大其文化视野作为重要目标。解读文本时,一方面,教师应该抽绎文本智慧之丝,系于学生心灵之树;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思维基点,最大限度地开掘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文化资源,扩大文化视野,增加人生智慧。例如执教《鸿门宴》,引导学生深究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首先作如下对比:刘邦集团团结一致,项羽集团离心离德;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项羽对范增不理不睬;刘邦及部下对事态发展作了充分估计和精心准备,项羽及部下事前没有统一部署。以此说明不善用人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后以项羽残暴不仁为中心引入了《史记》中另外一些材料:攻打咸阳后在新安将秦投降的二十余万士兵全部活埋,攻打襄城后将守城军民全部残杀掩埋,攻下城阳后将城中军民全部杀害,兵败垓下后被江边老父骗进沼泽,在乌江亭边自吻前长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些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项羽其人,使学生明白项羽的失败不仅在于不善用人,更在于残暴不仁。由此也就明白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4.语言修养的丰富。
学语文,学的就是语言。课外拓展也应该在这方面十分着力。语言方面的拓展主要有两种:化用语句和鉴赏迁移。化用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巧妙地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如在背诵杨炯的《从军行》后,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化为:他宁愿做一个百夫长,披坚执锐,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也不肯坐在温暖安适的书斋里捧读《孟子》之乎者也。又如引导学生仿写学过的诗句——批评他人言辞尖刻:“不知痛苦谁裁出,伊人冷言似剪刀。”诉说事情难办:“此事无计可解决,才管这头,又乱那头。”表明友谊深厚不衰:“友情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鉴赏迁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对课内文本的鉴赏,对课外文段进行鉴赏。如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出其写景特点——视觉和听觉并用,形成立体式的画面;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然后提供王维其他与此特点相似的诗句供学生鉴赏——“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这样做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
5.写作技巧的领悟。
写作技巧方面的拓展分两种:延伸性阅读和比较性阅读。延伸性阅读就是选取写作技巧相同或相似的文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读,深化对该技巧的理解。如执教《项链》,讲到故事结局,先引导学生寻找“项链假”这一点的伏笔。然后于课外印发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也可以介绍他的《警察与赞美诗》,使学生对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结尾产生深刻的印象。比较性阅读就是选取内容旨趣与课内文本相同但写作技巧迥异的文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异同,深化对两种写作技巧的理解。如鉴赏《登高》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手法时,可以讲“以哀景写哀情”,然后引入杜甫的另一首诗《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种抒情手法就会产生深刻印象。
以上五个着力点,有时各自独立,有时互相交叉。如果独立,拓展时应集中分析;如果交叉,需要教师予以提醒,以使学生从多角度领悟拓展意图。
[作者通联:河北正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