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箴言的拯救

2008-12-10汪涌豪

学习博览 2008年1期
关键词:后现代老人家外国人

汪涌豪

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人物,其出生与离去通常都充满悬念。但像老子这样,连究竟是谁、生在何时何地都成为问题的还真不多。后来,他被奉为道教的祖师,化身仙界,许多事情就更难说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曾就他的身世迷案,包括他是否写过《老子》一书,展开过专门的讨论,可惜篇幅不容我们逐一作出介绍。读者如想知道,可以去看《古史辨》的第四、第六两册。这里,我们只想就他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之于当下的意义做些解说。我们想证明,他短短五千言的醇实叙说,包含有非常深刻伟大的思想,并且这种思想直在今天,仍能给人以深切著明的启发。

看看我们身处的世界,“后现代”与“后后现代”的俗世里,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得太快,一切的发生又表现得太充分太极端。那种欲望弥盛,虚浮日长,可以见诸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一切场合;那种任情妄作,违性逆行,又可见诸追赶阶段心态失衡的各色人等。所以,饱受现实困扰的人们,才会暂时搁下眼前身心不得回旋的苦闷,返身向古人借取智慧。或以为,等到病已入骨,问题山积,才想到安静下来,听老子教诲,是不是有些晚了。但老子从来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因为人们曾经轻忽他的告诫而放弃对人性的救赎。尽管他很有坚持,但是更能宽容。他的大道坦易,他的网漏吞舟。他以天地为教室,川谷草木为教具。他说,只要你从此一刻开始听从自然的指引,你就不会无救。

这样的思想,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年代,都注定不会被埋没。它像一个能生成热能的发光体,照彻世界的边际和人性的背面,既反襯世道的荒败,复引导人生的归趣。晚清魏源曾说:“圣人经世之书,而《老子》救世之书也”。今天,历史的景况已然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我们好像仍然能够认同这样的判断。为什么?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老人家提出的问题,依然还在那里。

《老子一百句》就是想就这些问题,对老子的思想作一些解说。或许有人会说,老子的这些思想太过简约,不够丰富。我们不想反对,只相信它会改变。还有,如今,因被人拿来与类似养生术、生态学、自由经济理论,甚至宇宙热力学定律相挂连,还有类似万人诵读《道德经》以申请吉尼斯记录的盲目轰抬,老子似乎不再寂寞。但他老人家会认可这种轰抬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也不想反对,而只相信它会改变。

我们还相信,对能够善体其意的读者,老子仍有期待。这个读者自然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事实是,确乎也有许多外国人为老子的思想所折服。如果他能知道,2000多年后,有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为能读到他的教诲而深自庆幸,又有像卡夫卡这样不世出的天才,直言对他的思想有无限的钦敬,他应该能够欣慰。后者并称“老子的哲学是坚硬的核桃,我被它们陶醉了,但是它们的核心,却对我依然紧闭”。

我们想问的是:你觉得这个“桃核”向你敞开了吗?或者,你是它乐意敞开的那个人吗?

(摘自《老子一百句》序)

猜你喜欢

后现代老人家外国人
外国人学汉字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铭记于心的残缺
90后现代病症
外国人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我想去看望上帝
名声
外国人排“毒”妙招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