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特色

2008-11-27于宪淼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曲家苏轼

于宪淼

青主本人对于艺术歌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歌曲的歌词首先要文雅、要有很深的含义,而诗人的诗作具有这种要求;其次,与民歌不同,不能用同一曲调去套用歌词,而应根据不同的词去谱不同的曲调。因此,青主的20首艺术歌曲(《音境》中9首,《清歌集》中10首和《大江东去》)中,古诗词歌曲为14首,占有重要的比重,笔者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歌词的艺术特色。

1、歌词的内容

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所用诗词全部取自中国古诗词,内容不尽相同,或曲折或丰富,或矛盾或细腻,但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从题材上看,借古讽今的有《大江东去》;表达思念的情感《我住长江头》、《忆江南》、《回乡偶书》;表达爱情、亲情的有《红满枝》、《走去走来三百里》、《脸如花》、《长命女》、《征夫词》;表现生活场面有《击壤歌》、《越谣歌》、《醉妆词》、《世人都说神仙好》、《赤日炎炎似火烧》。

以《大江东去》为例,此曲是青主的优秀代表作,于1920年创作于德国,回国后在X书店发表。当时作者在一位朋友家的避暑山庄消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与朋友泛舟湖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按照北宋词人苏轼(1037-1101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谱曲。这首词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八月被捕入狱。后被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在黄州所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磅礴,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可以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经历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青主选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暗喻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有与苏轼一样的豪情壮志。青主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渴望中国富强、独立,并且意识到要改变当时中国的状况,就必须打破其腐朽的制度,在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他参加了辛亥革命,以实际行动同封建旧制度及军阀官僚政府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到蒋介石政府的迫害,但这并没有使他绝望,在其音乐创作中,仍把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寄托在音乐上,正是与苏轼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豪情壮志,才写出这首佳作——《大江东去》。

2、歌词的形式

所谓歌词的形式是相对于歌词的内容而言的,这里主要是指歌词潜在的音乐性,即歌词具有什么样的韵辙、节奏特征、格律,这种形式对于旋律创作有何影响。

在青主的艺术歌曲中,韵辙的种类丰富,青主所选用的14首古诗词在传统音韵学归纳的13辙中占7辙,具有一定的分量。其中“发花”辙的有《大江东去》、《越谣歌》、《征夫词》;“梭坡”辙有《击壤歌》;“一七”辙有《走去走来三百里》、《红满枝》;“灰堆”辙有《回乡偶书》;“遥条”辙有《世人都说神仙好》、《赤日炎炎似火烧》;“由求”辙有《我住长江头》、《醉妆词》;“言前”辙有《忆江南》、《长命女》。在诗词的节奏特征上,诗词的节奏特征纳入音乐创作后,在不同程度上奠定了音乐节奏的基础。古诗节奏方正,五言通常分“二/三”两逗,七言则分“二/二/三”的头、腰、尾三逗。虽然它们自身节奏的变化有限,但却给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如《回乡偶书》为了诗句停顿的规律性,节奏上做了拉宽与收紧处理。

通过对歌词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青主选用的古诗词有以下特征即在体裁上多选用词或民谣。词是长短句,这种长短句易唱,文词高雅,使之与音乐的结合较诗句更为自由,音乐的节奏感更为强烈,变化也更为丰富。由于词在音律、节奏方面的特点,可利用声调的抑、扬、顿、挫来配合音乐的节奏感。由于词比诗更自由多变,使得其在歌曲创作中也受到青主的钟爱。而民谣本来就取自民间,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生活,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往往结合这种特质,创作出很多质朴、真挚的作品;在题材上涉猎题材广泛,如借古讽今、表达思念、反映爱情、描述生活等,诗词内容或雄奇或文雅,或深刻或质朴,这反映了作曲家较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较为宽泛的艺术情趣,另外,仅在艺术歌曲这一种音乐体裁中尝试如此广泛的题材,无疑是对作曲家笔力的挑战;在语言上,所选诗词中歌词的节奏特征鲜明,有讲究的格律和丰富的韵辙,语言中潜在的音乐性,是作曲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客观依据和宝贵资源。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作曲家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长大可当作曲家
苏轼吟诗赴宴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猫咪成长史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