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8-11-26李婉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调动条约因材施教

李 坤 李婉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学习。课前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预习课文,并搜集一些与课外相关的材料,以便于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前,问学生可知清华大学是用“庚子赔款”建成的?而“庚子赔款”又是什么?大家可知道美国银行还存有清华大学几千万美金却取不出来呢?在提出以上问题后,告诉学生“庚子赔款”就来自《辛丑条约》。学生当然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后寻找“庚子赔款”的相关材料,从而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

但要做到更大程度地启发学生,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要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和兴趣爱好。对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且还应“退而省其私”,即观察学生课后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做不同的启发,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而不是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了解学生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之产生探求知识结论的强烈愿望,激励他们开动思维机器,自觉地把探索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进行到底。在教学中还应该点明问题的关键,启发学生用各种思维活动去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之路,促使他们进行分析综合,感受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见,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是相当有必要的。

另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去热爱学习。只有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为贪求过于庞杂的知识而不求甚解;有的学生表现为知识面狭窄,抱残守缺;有的学生表现为学不专一,浅尝辙止;有的学生表现为故步自封,知难而退。这四种类型反映出学生对待学习的不同心理状态,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不同心态,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扬优点,在学习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提高了,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每时每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从而会更重视这一门课,学习自主性也会更强一些。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做一位博学的人,言传身教,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喜欢这个学科的教师,才能更喜欢这门课。而作为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第一,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第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三,要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第四,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够说清楚。第五,教师也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尤其历史课较枯燥,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小趣闻之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到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的革命活动时,可以将他曾经爱听洪秀全的故事,要做洪秀全第二的故事,或介绍孙中山的一两件趣事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前也可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到课堂上给大家来讲,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后,能对课本进行创新,把课本枯燥的知识点归纳为有趣的成语或短语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四条,我把内容归纳为“割、赔、开、商”,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觉得历史知识其实也很有趣。再如,把《北京条约》的内容归纳为“天经地义”,这样就让学生把较长的条约内容用简单的几个字记下来。

最后,教师对待学生应有一颗平常心,尊敬和爱护学生,密切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讨厌这位老师以及这门课。教与学是互相促进不可分离的,教师的教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只有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热心教育学生,且教法得当,才能加深师生情谊,使师生之间感情深厚,关系融洽。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才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努力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教师一上来就凶神恶煞的,本来历史这门课就乏味,加之教师的态度恶劣,估计学生更不愿意学这门课,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猜你喜欢

调动条约因材施教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