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及运用

2008-11-24

大舞台 2008年3期
关键词:意志声乐歌唱

于 颖

[摘要]本文从声乐艺术的特征以及器官组织运动的规律等方面论述了歌唱与心理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存在,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及方法应对声乐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期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因素;声乐教学;地位;运用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音乐学、声学、语言学、生理学、文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声音的发生虽然是物理现象,但是感知声音则是靠生理-心理,是人类生理心理的产物。所有音乐活动,无论是创作作品、演唱(奏)作品,还是欣赏作品,都与心理活动紧密相关。通常人们在声乐教学和学习中,不太注重歌唱的心理,把歌唱的概念理解在生理学和音响学的范畴,事实上,歌唱家的歌声及艺术表现的全部过程与其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从出生婴儿的本能呼吸,到成年人的语言和歌唱,人的一切发展现象都受到心理的制约。一般心理学把表现动作分为身段(整个身体的表现动作)、表情(脸部的表现动作)、声音(由感情所决定的声音在音调力度和音色上的变化)三种。在艺术的创造中一味追求声音如何,追求高音,把某段高难的曲目唱出来了,面对音乐、感情、语言、语气没有去研究,使自己变成一台发声机器,这种歌声是不能感动听众的。为了使各种表现动作达到在心理学家指导下的高层艺术境界,就必须接受高层次的全面的技术训练。而在当今声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

1、畏难型:恢复高考制度近三十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逐步健全,各类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客观及主观的原因,加之文化考试成绩的逐年提高(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音乐专业),其中有一部分文化课分数较高而专业水平及嗓音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跨入了高校音乐专业的校门。这部分专业不很理想的学生与大部分经过严格、系统训练过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同时,和班级里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相比,他们又感到压力太大。所以就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心理上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学习障碍。这道无形的障碍使他们逐步丧失了自信心,一节声乐课首先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紧张感,导致心理上不能放松,如喉部僵硬,气息上浮,因而演唱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情绪波动型:干任何一件事,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难以成功的。学习声乐更是如此,往往需要人们付出一生的努力为之拼搏。因而在学习声乐的过程,意志与兴趣都同样显得非常重要。意志是人们实行预定目的活动的心理过程,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有意识的活动。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根据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而首先确定日的,然后以这个目的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却有部分学生缺乏意志和毅力,情绪波动很大。唱得好时还能坚持练声、唱歌,一遇到困难或外界干扰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急躁、或泄气,以致于成绩时好时坏,不够稳定。

3、懒散型:良好的习惯一靠自觉培养,二靠自身坚强的品德不畏艰难的精神,由于受“六十分万岁”消极口号的误导及影响,有部分学生入学后贪玩懒散,上课迟到早退,对老师布置的练声曲、歌曲,一周内几乎一次也不练习,而吹牛闲谈则可以连续几小时精神十足。这样,一到上声乐课,自然就汇不了课。加之商品大潮与歌星效益的冲击,他们认为什么练声曲、基本功、科学发声全没有学习的必要,高兴时唱唱通俗歌曲,情绪不好时十天半月不开口,演唱水平及能力更无法提高。

本人在声乐的演唱及教学中,主要运用和总结了以下几点心理因素:

1、培养歌唱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积极推动力,要培养歌唱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爱好本专业。如果他学习声乐是被迫的,是学不出来的,这种被动的学习,将导致身体各器官包括发声器官都不能充分调动。不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就会更没有兴趣,成为恶性循环。起初我们要使他们学会感受音乐、表现情感、艺术情感不论对听众还是对表演者都有强烈的影响。音乐艺术对人的影响特别强烈,这是由于音乐与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缘故。音乐首先影响演唱者,演唱者对音乐的体会愈深,他表演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便越完美。从他的表现中,听众得到了高度的美感享受,说明演唱者的演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赞许,演唱者对歌唱自然也会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受暗示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心理现象。

暗示能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消极的暗示则引起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尽量采取积极的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学科特点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或内容,让学生动脑子、多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了对自己、对国家都有用,另外,每当学员掌握一种技巧和感觉到的差异时,教师应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每次授课要有针对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频繁波动、时冷时热,学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深入而稳定的学习歌唱。

2、培养注意力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注意是通向心灵唯一的门户。”教师只有开启学生的这扇门户,引起他们的注意,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教师的教学内容才能为学生所选择。因此注意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注意力的培养是和意志的培养相联系的。有人学习歌唱的困难所在是习惯动作占了上风,这时我们教师必须专门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让学生作出意志努力,养成有意注意,使其有目的的练习,克服不良习惯。在发展歌唱者的歌唱技术、音乐观念和音乐感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大家知道,在注意的现象中我们遇到两种互相渗透的因素:“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保持注意力这两方面的平衡,既要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离开无关的对象又要要求学生对注意进行合理分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让他注意的发声器官的活动方面,做到突出解决重难点,兼顾一般问题的解决。歌唱好比一种复杂的协调动作的复合运动,难以把握,因此,学生要想在完整的声乐艺术创造中获得成功,善于集中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关键因素之一。

3、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感知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的心理基础,这些感性知识是通往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和初具歌唱技能的学生之间,对于区别器官各部分活动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歌唱,尚未掌握发声器官各部分的活动要领时,就要求达到有意识的调节,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有意识的调节必须建立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只有长期

把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必然出现的相当多的“多余的动作”淘汰后,才能有意识地区别各部分器官的活动,才能掌握各种声乐技能。在发声练习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突然找到所需要的声音和方法,有时又突然把它丢失了。这是由于未找到发声方法和规律,因而就难以对发声产生正确的感知,即使产生感知也是模糊的,容易忘却。

其实,发声器官中形成声音的部分——喉和呼吸的自动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易感觉到的。器官的内部运动基本上是不随意地,它的作用似乎感觉不到,但它在声音形成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很大,非常复杂地同骨骼肌肉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发音机能多半是自动的、和整体不可分割的原理,虽然这个原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很困难,但是我们要坚持这样做下去。我们的随意调通常没有干预到每一块肌肉,而是调节各部位的复合动作。例如,喉头的下放是随意运动,但不难发现,这种运动是与吸气、打呵欠等运作相联系的。语言发音器官有灵活的适应性,它有无数综合的习惯运动,在现有的习惯动作中通常会发现有与发音练习的动作相近的位置,这与喉及灵活的发音器官的松驰而富有弹性活动有关。初学声乐的学生,最困难的是找“支点”,感到不能理解,难以做到。

4、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习具备了坚强的意志,这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这样才能驾驭自己,成为“有意注意”的主人。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有意识地调节发声机能,主要表现为呼吸、骨骼、肌肉和发声器官的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调节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的机能,并应估计到已形成习惯的活动的随意性。在颈部肌肉,尤其是部分咽肌、喉肌的意识状态更差,虽然我们能够对已经掌握了的运动有些了解,但是对于有意识的调节不习惯的语言发音方式却感到困难,说话都不习惯,歌唱就更不用说了。日常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控制发音机能是很困难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上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规范练习,才能使各部分活动协调、找到发音规律。意识在声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意识首先是创造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才产生发声机能对演唱任务的“适应”过程,并且使这个“适应”过程变得容易。

总之,只有对声乐艺术有着专注的感情、执着的追求、明确的目的,在训练时有着顽强的意志,即使是条件差的学生也可以达到比预想要好得多的学习效果。因此,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对待后进生不能光批评、训斥,教学中史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嫌弃的情绪,这样只会更加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在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后,方能找出症结所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意志声乐歌唱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观点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