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篇章回指确认原则的零形回指研究
2008-11-18彭漪钟倩
彭 漪 钟 倩
[摘要]本文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在《儒林外史》全文50回中随机抽取了20回作为数据库分析的语料,以先行词表达的主题性和回指语表达的可及性为基本概念,尝试用篇章回指确认原则,从句法结构和结构层次对《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以先行词的主题性与回指语所表达的可及性为基础的回指模式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性讨论。
[关键词]主题性;可及性;零形回指;《儒林外史》
[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3-0115-04
一、引言
许余龙提出的篇章回指确认原则是以Ariel“语言学及认知学”中的可及性理论为基础,以可及性和主题性为基本概念的“神经认知语言学”回指确认机制,旨在阐释人们是如何在英汉语篇语境中根据逻辑及语义信息正确理解语篇意义。篇章回指确认原则中的可及性是指回指语所表达的关于指称对象可及程度的信息,而主题性是指先行语所表达的反映潜在先行语显著性的信息。许余龙认为,这两个名词性词语表达的篇章语义信息提供了回指确认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是理解语篇回指现象的关键。许余龙利用自建的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并辅以报刊语料,对其提出的篇章回指确认原则进行了验证。他提出的以表层语言提示为基础的篇章回指确认原则可以满意地解释语料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指称词语表达的回指关系。此外,对语义和语用相容性验证后,除了一个零形代词之外,所有指称词语的篇章回指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确认。
本文主要基于许余龙的篇章回指确认原则,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解析《儒林外史》中零形回指的运用。本文从《儒林外史》全文50回中抽取了20回作为分析语料,以先行词表达的主题性和回指语表达的可及性为基本概念,从句法结构和结构层次对《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现象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以先行词的主题性与回指语所表达的可及性为基础的篇章回指模式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性讨论。
二、《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
话语中提到某个事物之后,再要论及该事物时,一般会使用各种回指形式同上文取得照应。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它是指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通过零形式从先行词(antecedent)那里获得指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与非零形回指不同,零形回指没有实在的词语表现形式可供我们辨认,因此确定这种回指形式在具体场合中存在与否,如何判断回指词的有关性质,成了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Ariel句从认知的角度将语言表达所使用的指称词语同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实体(entity)在大脑记忆中的激活程度相联系,这种关于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研究认为,不同指称词语的使用实际上标示着其先行语在大脑记忆系统中的不同可及程度,反映在语篇上则是这些指称词语的先行语在上下文的距离远近。形式较简单的指称词语的使用表明其先行语在语篇中较近的距离,具有较高的可及性,这类词语是高可及性标示语(high accessibihty marker)。汉语零形代词在篇章中典型地用作高可及性标示语,这种表现形式常常体现在语篇结构中。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料中,86%零形代词的先行词出现于同一句子的前半部分,11%零形代词的先行词在前一句子中,只有3%零形代词的先行词在同一段的前一句之前或前一段落中。
由于零形代词是典型的高可及性标示语,为了检验它们的指称对象是否是篇章处理过程中的当前主题或期待主题,我们进一步检验了零形代词的篇章分布,详细分析了在零形代词与其先行词之间,篇章中出现的其他相关名词短语、小句、句子和段落的数量,即综合指称距离(composite referential distance)。
1无名词短语间隔的零形代词
(1)小句内指称
在对《儒林外史》语料统计中,有近12.4%的零形代词(55例)用于指称篇章上文提及的那个实体,与离它最近的先行词之间没有其他相关名词短语间隔,即DNP(Distance of Noun Phrases)=O。使用于这一篇章环境中的零形代词清楚地表明,它们的指称对象是正在处理中的篇章部分的主题。
其中,1.6%的零形代词用于指称同一小句中的一个实体,通常是所谓主语控制(subject control)结构的主语所表达的那个实体,或者是连动结构中第一个动词的主语,而且这个动词没有宾语,见下例:
(杜少卿)出来φ拜谢知县。(第三十四回)
上句中,“出来”和“拜谢”构成一个连动结构。连动结构中第一个动词“出来”只有主语没有宾语,小句中的零形代词指称的是整个连动结构的主语“杜少卿”。在此例中,两个零形代词与它们的先行词之间都没有其他名词短语间隔。而作为同一小句中主语/主题位置上的当前主题,“杜少卿”正是被指称对象,为当前主题的零形代词所指称。
(2)小句外指称
在全部450例的零形代词中,有47例用于指称前一小句、句子或段落的实体,而回指语和先行词之间没有其他相关名词短语间隔。许余龙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类零形代词的指称对象是篇章中前一小句主语/主题位置上的那个名词短语表达的期待主题。这种隋况典型地出现于主题链中。《儒林外史》中同样出现此类指称情况。见下例:
鲍廷奎插着花,
φ披着红,
φ身穿绸缎衣服,
φ脚下粉底皂靴,
φ先拜了父亲,
φ吹打着,
φ迎过那边去,
φ拜了丈人、丈母。
(第二十六回)
在此例中,八个小句构成一个主题链。例中的所有七个零形代词都用于指称前一小句主语/主题位置上那个名词短语表达的期待主题。
语料中有1个零形代词用于指称前一段落中提到的一个实体。Ariel将跨段指称视为长距篇章语境中的指称,认为这是典型的低可及性标示语使用的篇章语境。然而许余龙用自己的例子否定了她的部分结论。见下例:
a,他还是不歇劲地往前追赶。
b,有一天,φ走到了潮白河东岸,……
(《二郎捉太阳的故事》)
上例中,句a是一个段落的最后一句,而句b是下一段落的第一句。虽然句b中的零形代词的先行词是句a中的“他”,是跨段指称,但是其指称对象仍然是篇章上文刚提到的一个实体,即篇章前一小句中表达的期待主题。所以,许余龙认为对于用于这一篇章语境的零形代词,Ariel将是否跨句和跨段作为衡量指称的篇章距离的唯一标准是不全面的。
a,……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带了加爵过江。
d,φ到了仓巷里外祖卢家……
(第三十三回)
许描述的类似指称情况同样出现在《儒林外史》
中。句c是上一段落的最后一句,而零形代词是下一段的第一句。根据Ariel的观点,它应当被认为是适用于低可及性标示语的跨段指称。然而,零形代词的指称对象是“杜少卿”,是上文提及的一个篇章实体,即前一小句的期待主题。在这一点上,许余龙的观点基本可以得到验证。
除上述指称情况,许所提及的指称情况在《儒林外史》中同样得到体现。
赵氏有个兄弟赵老二在米店里φ做生意
(第六回)
同许的观点一致的是,零形代词所指称的期待主题同样可以由前一或同一小句的存现结构中的一个不定名词短语来引出。如上例所示。
2,名词短语间隔中的零形代词
在所选取的语料中,有87.6%(395例)的零形代词用于有一个或几个其他相关名词短语间隔的篇章指称环境中,即用于DNP>0的篇章语境中。
(1)有一个名词短语间隔的篇章环境(192,49.1%)
语料分析表明,大多数DNP>0的零形代词指称情况属于DNP=1的情况,即与离它最近的先行词之间有一个其他相关名词短语间隔的情况。并且,大多数在DNP=1的篇章语境中的零形代词属于跨小句指称,即指称前一小句的一个实体。而有28例(6.3%)DNP=1的零形代词通过指称同一小句的一个实体实现了小句内指称。此外,几个DNP=1的零形代词指称前两小句或前一句子的实体。
如果将句法位置考虑进去,在22例指称情况中,先行词和零形代词都出现在小句或句子的主语/主题位置。看下面的例子:
话说严监临死之时,φ伸着两个指头,φ总不肯断气……
(第六回)
王太守开了宅门,φ叫请少爷进来。
(第八回)
鲁边修因无公子,φ就把女儿当作儿子,……
(第十一回)
上述三例中的零形代词均指称前一小句中离它们最近的先行词,只有一个相关名词短语间隔,并且它们都处在小句的主语位置,与它们的先行词之间或者间隔动词后的一个宾语,或者介词结构中的一个名词短语。
这些例子明显地表明,因为名词短语结构中的先行词通常是小句或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可以通过成为当前主题或期待主题而被赋予主体性。当零形代词被用于指称同一小句内一个先行词,我们可以推测这个零形代词与先行词表达的当前主题一致;当零形代词用于指称前一小句的先行词时,我们可以推测此零形代词与上文中的期待主题一致,这与许余龙的观点完全一致阎。(零形代词的句内指称情况多于句间指称,所以此结论只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尽管上述结论可以解释这类零形代词的使用规律,但对此类指称情况作一些补充说明是必要的。看下面的例子:
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
(第六回)
上句的特点是动词使用复杂,典型地属于句内回指研究的范围。因本文主要关注篇章回指,零形代词的指称情况将注重句法位置的影响。
同上面介绍的零形代词指称规律一致的是,动词“领”将期待副主题“合族一班人”引人句中,而它前面的主语名词短语通常将成为篇章部分的主题。“吊孝”的宾语,即零形代词的指称对象可以很容易地从句外信息获取,因为它实际是指对严监生的死表示同情或悲哀。但是隐藏在零形代词内的第二个动词施事不只是指称期待主题“族长严振先”或同一小句中的期待副主题“合族一班人”,两者都是它的指称对象,这是由动词的语义特点决定的。中文中的主要动词“领”所引导的两部分中,一部分是施事,另一部分是受事。而与主要动词相对应的另一动词为完成事件的描述提供补充说明,这从语义上说是将此两个因素同时考虑在内。所以,“吊孝”前的零形代词很自然地涉及到两个指称对象。
(2)两个以上名词短语间隔的篇章语境
让我们来看看语料中零形代词用于有一个以上的其他相关名词短语间隔的篇章指称环境中,即用于DNP>1的篇章语境中的情形。所选取的《儒林外史》语料中,共有203个这样的零形代词使用实例,占全部零形代词的38.5%。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这一篇章语境中,绝大多数这样的零形代词同样出现在小句的主语/主题位置上,与前面一个小句或句子主语/主题位置上的那个名词短语同指。看下面的例子:
话说向知府听见摘印官来,φ忙将刑名、钱谷相公都请到φ眼前,说道:“……”
(第二十六回)
话说杜少卿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φ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
(第三十三回)
上述例句表明了如果这些零形代词处于主语位置上,它们可以指称前一小句先行词所引出的期待主题,而无论它们之间间隔多少名词短语。这与许余龙的理论完全一致。
三、讨论
零形回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作为高可及性标示语,它的使用与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这一因素有密切关系。为此,使用零形回指时至少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零形回指出现以前,先行语的指称对象是受话者已然突出的心理实体,否则,受话者无法确定所指。发话者有责任提供充足的语境条件,以使受话者能根据语境建立相关性,把握话语的意义。发话者若发现受话者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话语理解的程度,可使用低可及性标示语(如直接说出名词或名词短语)。
第二、即使先行语指称对象已突出,零形代词与先行语之间插入的成分过长,也会导致受话者难以确定所指。Ariel认为,记忆由一些模块组成,它们之间互相发出和接收信号。由于相关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已,不同模块之间发出或接收的信号强度也就不同。所以,插入的成分越长,结构越复杂,对所指对象的连续性所造成的削弱作用就越大。
第三、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衔接方式。李纳和汤普森的研究证明汉语和英语在零成分的使用频率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汉语是自由零回指语言,即零成分的出现或使用率相当高,几乎达到“可以随意选用”的程度,而零成分的使用率在英语中很低。汉语用零回指的地方,英语一般会用代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强调的是意义,而不是结构,因此零形回指的运用成为汉语的一大特点,如汉语的人物简介、讣告,并且汉语的零形回指多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人们认为只要主题明确,主语有无关系不大,可以从上下文中体会出行为的主体。但是英语则不同,它强调句子的完整性和严密性。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需要有明确的主语和谓语,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这种差异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因此汉译英时,遇到汉语零形回指的句子时,增补合适的主语至关重要;在英译汉时,英语用代词的地方,汉语除了零形回指外,往往使用原词复现的形式。
四、小结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儒林外史》中零形回指的表现形式,从而验证了许余龙“篇章回指确认原则”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即零形代词是高可及性标示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理解篇章时,遇到一个零形代词表示,如果是同一小句内指称,其指称对象是当前主题;如果是跨小句指称,其指称对象则是期待主题或显著期待副主题。
通过分析有以下几点启示:零形回指的研究不仅有益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对英汉语篇的正确理解,也为零形回指识别方式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零形回指先行词的识别,关系到语篇的正确理解和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正确处理。在篇章回指确认中,如果零形式的先行词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对于整个回指的研究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