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演习者髌骨外移现象及其纠正
2008-11-17徐伟军李英奎
徐伟军 李英奎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演习者下肢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髌骨外移是导致太极拳演习者膝病痛的主要原因;膝关节髌骨外移是由于动作错误造成“膝移距”的结果。研究提示,下肢动作“圆裆开胯”,运动中膝与脚尖保持同向,是避免髌骨外移,提高太极拳健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太极拳;演习者;髌骨外移;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414-03
On Yang Taijiquan Performers' Outward Shift of Kneecaps and Corresponding Correctness
XU Wei-jun, LI Ying-ku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outward shift of kneecaps existing among Yang Taijiquan performers on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and anatomy. It reveals that this phenomenon, which often causes performers' knee injuries, is severe and common. Outward shift of kneecaps is a deviation of knees caused by incorrect movement. Twisting hip joint out and keeping the knee and toe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practice is an essential way to correct outward shift of kneecaps and to improve the exercise effect of Taijiquan.
Key words: Taijiquan; performers; outward shift of kneecaps; ways of correctness
杨式太极拳是在国内外流传最为广泛的太极拳派之一,它是一种“内敛外展,松柔圆活”的整体身心运动,要求演习者具有良好的关节控制能力,使骨骼关节运转自如,“节节松开,节节贯穿”;“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收敛入骨”,使“气血流畅,无微不至”。通过合理有效的锻炼,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改善红骨髓的造血机能,达到舒筋壮骨,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但目前,杨式太极拳的传授和练习中出现了一些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现象,由于下肢动作的技术错误,导致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极为普遍,许多演习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髌骨外移综合征,发展下去无疑会有损于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本文试图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以传统太极拳的动作规范要求,对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进行定量观察,分析髌骨外移产生的原因与纠正方法,以期对太极拳的教学、训练和普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法 ┆对北京市中关村太极拳辅导站89人和日本5地市7个爱好会429人,练习杨式太极拳身体疲劳部位及膝关节病痛反应调查;对全国甲、乙组太极拳比赛中42式太极拳男、女前6名运动员共12人,进行了现场全套动作膝关节髌骨外移次数及膝关节病痛反应的调查。
1.2 文献分析法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比较传统杨式太极拳下肢动作与24式、42式、48式太极拳下肢动作,寻找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的运动原因。
1.3 测试法 ┆对太极拳优秀运动员35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太极拳专项学生19人,共54人(其中获全国太极拳比赛42式、40式前6名的运动员25人,占总数的45%)进行了正误动作对比测试。受试者平均年龄(20.48±3.23)岁,最长练拳时间14 a,最短2个月,平均练拳(3.43±3.07)a,男6人、女28人。选择杨式太极拳代表性较强的“揽雀尾”动作中“按势”为测试内容,首先让受试者按自己习惯动作完成一遍,然后提出正确要求(膝关节与脚尖同向)做第二遍,利用2台日产亚西卡135型相机(50 mm标准镜头,焦距2.8 m)进行二维拍照,表尺为(4.1:50)cm,对“膝移距”、膝关节角度、重心高度的前后变化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数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做了9例X光片下髌骨位置的定量对比,X光拍照表尺为1:1。
2 结果与讨论
2.1 髌骨外移现象严重 ┆54名测试者对象的二维照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按习惯动作做,“膝移距”(膝关节沿腿的轴线向内横移的距离)与按正确要求后做,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图1,表1)。
图1 二维膝关节照片对比
表1 正误动作“膝移距”指标对比(n=54)cm
X光片下观察数据统计结果揭示,按习惯动作做,髌骨处于外移位置;按正确要求做后髌骨处于正常位置,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图2、表2)其中膝关节有病痛反应者32人,占58.2%。
图2 X光片下正误动作轴状位观察
表2 正误动作髌骨位移指标对比(n=9)cm
对参加全国甲、乙组42式太极拳比赛的男、女前6名运动员的全套动作,做了现场统计,结果为:乙组处于膝关节髌骨外移位置(34.4±6.9)次;甲组(40.2±8.7)次,分别占全套96次屈膝动作的35.7%和41.9%。膝关节有病痛反应,乙组6人,占50%;甲组9人占75%。过对北京中关村太极拳辅导站89人的问卷调查表明,膝关节有病痛反应的66人,占74.2%(表3)。
表3 中关村太极拳辅导站太极拳演习者身体疲劳
部位和膝关节病痛反应调查 (n=89)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2 髌骨外移的不良影响 由于错误动作时,股骨和胫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解剖位置,致使Q角增大,Q角是髌骨中点与髂尖上棘的连线与大腿轴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活动范围在6°~7°,当大腿屈蹲内扣时,就会使Q角加大,产生髌骨外移。由于人体重力作用,大小腿肌肉分力所产生的向外合力,使髌骨与股骨内、外上髁在离位和复位时产生机械磨损(图3、4),引起髌骨软骨损伤,从而造成髌骨劳损。严重时可导致髌骨外移综合症,妨碍健康,不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图3 Q角示意图4 髌骨正误位置示意
2.3 产生髌骨外移的原因 太极拳演习者出现髌骨外移现象,并不是太极拳动作技术本身不科学造成,而是由于在太极拳的传习和练习中方法不正确,产生“膝移距”造成的。规则对杨式太极拳“膝”的要求是,膝关节“伸屈要柔和自然,运动中膝要与脚尖同向”。从文献分析比较中可清晰看出,传统杨式拳照(杨澄浦先生生前拳照)膝关节符合正常解剖位置和动作技术要求,并体现了太极拳下肢动作“圆裆开胯”的技术要求。而新编24式、42式、48式套路动作拳照的下肢动作,则不符合规则要求,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髌骨外移位置(图5)。
ネ5 杨澄浦拳照与24式、42式、48式拳照下肢动作对照
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师从于书,这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太极拳动作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人与人,书与书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太极拳运动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克服髌骨外移的方法与措施 套路是太极拳锻炼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新的套路还将不断产生,然而构成太极拳套路的基本动作是相对固定的。杨式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共计37个,其中屈蹲的中式拳势动作有28个,占75.7%(表4)。
表4 杨式太极拳基本动作统计
太极拳锻炼的运动负荷及对人体的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这些动作的要求与方法,而膝关节角度的大小对运动负荷的调整具着重要作用。54名受试者的膝关节角度及重心高度变化的统计结果表明(图6、表5),按习惯动作做,膝关节角度为104.36°±10°,按正确动作做,膝关节角度为113°±9°, P <0.01(测得杨澄浦先生生前拳照膝关节角度为112°);反应中心高低变化的垂距,按习惯动作做,为(60.22±5.1)cm,按正确动作做,为(64.87±4.59)cm, p <0.01。说明按正确动作做后“膝移距”消除,但重心相对提高,膝关节角度加大,这可能与运动员髋、膝、踝的关节位置感觉及柔韧性的差异有关。
ネ6 二维照片膝关节角度、垂距对比
表5 膝关节角度、垂距对比 (n=54)
54名受试者中有8人(男4、女4,占%15)出现了“膝移距”消除,但仍能维持在原有动作的膝关节角度上。如一名世界冠军运动员,按习惯动作做“膝移距”为5.12 cm,膝关节角度109°;按正确动作做“膝移距”为0,膝关节角度为减至100°(图7)。
图7 世界冠军运动员正误动作对比
在对日本5地市7个爱好会429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膝关节有病痛反应52人,占调查样本的12%,这种低比例除与每周练习次数少有关外,还与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多年到该协会讲学,传授正确的太极拳理论与练习方法有关。因此严格遵循人体形态解剖学原理,加强辅助练习手段,下肢动作保持“圆裆开胯”,运动时应以腰带髋,以髋带腿,以腿带足,膝与脚尖始终保持同向,就可以消除“膝移距”,避免髌骨外移。
3 结 论
1) 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 髌骨外移是导致太极拳演习者膝病痛的主要原因。3) 髌骨外移是由于动作错误出现“膝移距”,产生髌骨位移的结果。4) 严格动作技术规范,下肢保持“圆裆开胯”,运动时膝与脚尖同向,是避免髌骨外移,提高杨式太极拳健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澄浦.太极拳体用全书(影印版)[M].上海:上海书店,1985.
[2] 傅钟文.杨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3] 门惠丰,等.太极拳竞赛套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 I.A.Kapandji,周同轼译,图解关节运动生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5] 徐伟军.太极拳网络课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