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企业统计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8-11-17

卓越管理 2008年10期
关键词:程度因素理论

乔 霞 黄 嫱

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经历了较长的过程,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我们认为制约企业统计创新的因素很多,但政府统计创新、民间统计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统计理论的滞后、企业高级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统计创新的认知程度、对统计创新的理解以及统计队伍的素质和统计教育、再教育等八个方面是制约企业统计创新的主要因素。

与整体经济迅猛发展之势相比,我国的企业统计似乎就走进了一个漫长的下滑通道,企业统计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更显得让人汗颜。

政府统计创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代,在我国企业统计与政府统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统计体制的改革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创新。虽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分开,企业是独立自主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再象计划时代那样依附政府,但整个域的统计体系设计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关系企业统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毋庸讳言,当理论界提出企业统计服务大方向由原来“吃自家饭干别家事”转移到以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为主,满足政府宏观需要为辅上来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国企业统计的再生。几多年过去,尽管报表种类在减少、指标数量在减少(调查中许多基层统计人员抱怨说这少那多,差不多),可目前企业统计的很多工作内容、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都受到来自政府统计需要的制约(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的统计调查任务等),而且越是往基层走,这种现象就越严重。以至于当你置身于稍显偏远的基层统计工作的环境中,真有一种“没有多大变化”的感觉。企业领导者和社会大众对企业统计工作、功能的认识,似乎也没有一个质的变化。除了另外一些因素外,与政府统计创新程度不高不快、企业统计的作用不大无不相关。从这一点上看,政府统计创新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以政府(域)统计创新直接推动企业统计的创新,为企业统计创新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宽松的环境。

民间统计的发展民间统计是我国经济社会统计中的新生力量,但发展还不够成气候。随着政策的开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间调查统计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统计与民间统计是互补关系,民间统计的发展会极大促进企业统计的创新,也为企业统计信息提供有效信息来源和扩展空间。在信息社会化和商品化的社会里,民间统计组织数量多少和统计力量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刺激和促进着企业统计组织的发展和创新。由于体制、观念和市场因素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民间统计至今没有形成较强的社会统计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征程中缺少了来自民间统计的“刺激”作用。

企业信息化程度现代企业统计创新离不开企业统计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加强为企业统计的技术创新提供条件保障。企业信息化程度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有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能力的强弱程度。这与统计工作要求不谋而合,有着较多的共性。客观上讲,加入WTO后的企业经营和决策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必然更加重视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也因此设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统计走出低谷指日可待。(客观上)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政府到企业(主观上)都有尽快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迫切愿望,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企业竞争压力不同,对信息化认知程度不同,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整体信息化滞后等因素,很大程度上羁绊着企业统计创新步伐。

高层管理者对统计的认知程度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很多时候是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统计服务于政府的层面上,对统计尤其是现代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的认知很少。如果说某项技术的改进或某工艺材料的改变会给企业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和提高利润的话,他们会很感兴趣或深信不疑,也会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和组织人力和物力,而对企业统计人员提出的统计改革和创新方案就不是那么热心。对企业统计的投入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片面认识直接表现为对企业统计关注不多、重视不足和投入不够。

在企业统计创新中,企业主要领导和高层管理者要真正了解市场体制下企业统计潜在的巨大作用,清醒认识到统计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统计改革创新工作,为统计创新呐喊助威,协调关系,扫清障碍。创造有利条件,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实实在在(并非口头)的支持,尤其是在统计人才的招聘和使用上给予特殊政策,力争在最短时间里提高统计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快企业统计创新进程。从这一角度讲,企业领导对企业统计的认知程度是统计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

企业统计的理论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大统计”方略后,我国统计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不少的新变化,有些理论上的研究很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是:国内统计部门、专家学者似乎更多的关注于政府宏观统计的改革,而基层企业统计方面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统计理论研讨会、统计媒体上常见统计方面的文章大作,细看很少涉及企业统计的。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企业统计理论研究不景气。具体表现为从事企业统计研究的人数在减少、文章质量在下降;倒是玩数学符号推数理公式的大有人在,似乎不把简单的事理捣鼓成抽象、玄虚得很难让人看懂的东西,就怕人耻笑不是统计不是“家”似的,浮华之风日现彰显。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统计创新理论作指导,而在这种理论环境下企业统计如何创新,怎能创新?

统计创新队伍在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中,统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大小,直接影响着领导对统计作用的认识,同时,统计的作用大小与领导对统计改革的重视程度高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统计改革与创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对统计工作、作用等方面认知程度的影响,加之企业统计的地位和工作环境的条件限制,一般企业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兼优的企业统计人才队伍。调查表明,大凡企业统计有所作为,领导重视,创新得力的企业,都有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朝气蓬勃的统计队伍。企业统计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人才匮乏和流失很难保证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

对企业统计创新的认识

观念先于行动,认识错误或不到位,很难获得理想的实践效果。对企业统计创新的理解,首先应把握好“创新”二字。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的“创新”一词,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形成一种“新的组合”。我们认为企业统计创新就是根据统计工作的业务特点,使统计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需求,对传统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技术手段、统计服务方式、管理方法、统计工作环境等影响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变革、扬弃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并非对传统统计手段和方法的全盘否定[2]。不仅是发明创造或开拓未知的统计领域,还应包括对传统手段、方法的改革、完善。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统计创新,其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影响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各个方面因素的改革、完善以及新的发展创造都属于统计创新的内容。企业统计创新的内容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理论知识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制度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统计环境创新等。在企业统计创新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统计创新的概念、内涵,明确统计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创造成果的主要标志,才有可能明确创新目标,进而卓有成效地组织统计创新并提高统计创新的效率。

高等企业统计教育和再教育

这一因素对企业统计创新的影响也是明显的,统计教育与统计理论对统计创新实践的影响有着相似的一面。这里讲的企业统计教育主要指的是高等统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统计教育多是偏向于部门统计(主要是工业、建筑、商业统计等)和经济统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各种企业经济统计,尽管方法不多不深倒也实用,到企业后很快适应统计岗位工作,也算学以致用了。经过几年的调整改造,我国高等统计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统计教育已经由过去围绕政府(部门)统计报表,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行业特点+报表指标”式的“指标教育”,转变为现代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的“方法教育”。应该说这是科学的转向,值得肯定。但同时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偏激:许多高校的与企业相关的统计课程也从此销声匿迹。从走访调查的情况看,越是大牌名牌高校,微观(企业)统计教育,越显不足。本科专业教育如此,研究生教育中的企业经济统计研究方向教育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直接结果是,高等统计教育教师中从事企业统计教学研究的人员在减少,而从事统计专业教学的数学教师在增加;学生学的统计方法多了,懂得企业经济运行的少了;数学理论学得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了。加之许多高校由于课程多、课时紧张,挤压甚至取消实践教学环节,导致重理论方法轻实践教学现象的泛滥,加重了高素质企业统计人才的匮乏。

另外,实践中企业统计人员的后续再教育的层次不高,提高不大,效果不明显也是造成企业无法形成高素质统计队伍的重要因素。高等统计教育方向的偏失和企业统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企业统计创新的力度和持续性。

综上所述,影响企业统计创新的因素很多,我们认为以上八大因素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统计创新的主要方面。其中领导对统计创新的认知程度、对统计创新的理解可以概括为认识上的因素;企业理论研究的不足、统计高等教育的偏离以及统计人才队伍等因素可以归结为理论教育上的因素;但这两方面又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观念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制约企业统计创新工作的关键。相比较而言,其他因素如民间统计发展、政府统计创新程度和企业统计信息化等因素应属另一层次上的问题。(作者单位 乔霞: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处黄嫱: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

猜你喜欢

程度因素理论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盛满理论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