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朝陆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

2008-11-07马晓峰

江汉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陆路魏晋交通

马晓峰

摘要:一般认为由于战乱的原因使得魏晋南朝包括陆路在内的各类交通建设遭到巨大的破坏,但事实并非如此,正是由于该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促使各统治者致力于各自区域内的交通建设,从而在魏晋南朝形成了以建康为中心和各州治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宋书·州郡志》不但勾勒了这个交通网的具体情况,而且留下了详实的道路里程记录,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朝;陆路;交通;《宋书》

中图分类号:K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9-0053-0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最突出的现象是分裂和动乱,然而由于军事斗争、民族融合、人口迁移的突出需要在交通建设方面较之于秦汉有了突出的发展。以陆路交通而言,秦汉时期建立的以北方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得以开拓。而由于南方的不断开发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方的陆路交通建设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突出的特点就是区域内的陆路交通建设得以长足发展。这与当时割据政权林立的情况密不可分,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壮大自身的实力,不遗余力地加强包括陆路交通在内的交通建设,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交通建设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除了大力进行漕渠建设外,还致力于以霸府邺城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的建设。其具体走向为:从邺城南行,经安阳至黎阳、白马、阳武,过黄河至官渡、陈留直达许昌。这条交通线形成于官渡之战前,官渡之战即是沿该线进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将郭图、淳于瓊、颜良等攻刘延于白马,袁绍引军至黎阳,曹操从许昌北进至官渡、延津一线,解白马之围后,还军官渡,之后双方战于官渡,袁绍大败①。西北行,经潼关可达关中。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即沿此道,“秋七月,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②。西行,沿漳水,经壶关,到上党。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征高干,围壶关三月,拔之,高干逃奔荆州。

曹操出于军事需要还整修了若干旧道和开辟了诸多新的道路。如卢龙道,曹操北征三郡乌丸,傍海道由于大雨阻滞而不通,以田畴为向导,“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曹操整修的这条卢龙道和秦时修建的傍海道成为以后东北与中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建安中,曹操西讨马超、韩遂,“……恶南路之险,故更开北道,自后行旅,率多从之”。虽然新开了这条北道,但是故有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等道路仍然加以利用。据《三国志》卷9《曹真传》记载:曹真伐蜀“……从子午道南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褒斜道一向谷道狭窄,山势陡峻,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钟会伐蜀,“从骆谷、斜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陈仓道在曹操与张鲁、刘备争夺汉中的斗争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从陈仓出散关,至河池,七月抵阳平击败张鲁,取道汉中。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18-219年)曹操攻汉中,与刘备相持于陈仓道沿线的阳平关、定军山一带,经过激战,曹操失败,刘备占据汉中③。这些道路在军事上作为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使得在三国纷争期间不断得以整修。

曹魏时期,与西域的交通不仅得到恢复,更是开辟了新的道路。据《三国志》卷30《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记载:“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领,经县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领,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这些道路的通畅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而阴平道则是曹魏修建的一条入蜀的通道,其开通则是基于伐蜀的要求。邓艾入蜀即走这条路,“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④。由于该道绕开了剑阁关,所以邓艾军能收出奇不意之效,经江油、绵竹直扑成都,而刘禅措手不及,只得投降。

与曹魏一样,蜀国也对道路建设十分重视,其陆路交通在战争的需要下同样得以发展。如金牛道,自古就是入蜀的要道。《读史方舆纪要》卷56记载:“金牛道今之南栈,自沔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之大剑关口,皆谓之金牛道,即秦惠王入蜀路也。自秦以后,由汉中至蜀者必取途于此,所谓蜀之喉嗌也。……蜀中有难,则金牛数百里间皆为战场。”诸葛亮为了加强北边防务,抵抗曹军南下,对金牛道进行了修治,剑阁是金牛道上最险要的地方,“由金牛而南至朝天岭,岭地最高。由岭而西,自剑阁趋绵、汉,以达成都。由岭而南,则自保宁趋潼川,以达于成都。保宁迂,而剑阁捷,故剑阁最为要冲”⑤。另据《剑州志》记载:“大剑山在州北七十里,一名梁山,峭壁中断,两崖倚天如剑锋。汉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便行旅。并于山之中断处立剑门关,关之绝顶有姜维城为伯约屯兵处。”⑥剑门关的设立成为蜀汉安全的屏障。钟会攻蜀,姜维固守剑阁,钟会不得进。

蜀地与外地交往的主干道中,通向西南夷则以旄牛道最为重要。建兴十四年(公元263年)越嶲太守张嶷与当地牦牛夷首领狼路修好,共同整修旄牛道,《三国志》卷43《张嶷传》记载:“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嶷遣左右齎货幤赐(狼)路,重令路姑喻意,路乃率兄弟妻子悉诣嶷,嶷与盟誓,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复古亭驿。”这条道路的开通对于稳固蜀汉对西南的统治,加强与西南的经济、文化联系具有重要意义。而荆襄道则为蜀国连接北方除金牛道外的又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道路西北通关中的武关道,经过汉水,南达荆州,东南达鄂州。因此沿此道向北可达关中与黄河流域;沿此道向南,可抵长江、珠江流域。《通典》卷177《襄阳郡》记载:“襄阳去江陵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北接宛、洛,跨对楚、沔,为鄢郢北门,部领蛮左。”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襄阳对于南北两方均很重要。关羽为襄阳太守,攻曹仁、于禁于樊城,克之。“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⑦。司马懿同样认识到襄阳的重要性,《晋书》卷1《宣帝纪》记载:“懿曰:‘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可见襄阳为南北共同瞩目之战略要地,荆襄道也因此而成为一条重要的战略要道。

东晋时期欲通往北方必以彭城为据点,由彭城北上,可至兖州、青州;西北可达洛阳、长安。淝水之战后,谢玄乘势北伐,就是屯兵彭城,分别进攻兖州、青州、冀州等地的,据《晋书》卷79《谢安传》记载:“玄复率众次于彭城,遣参军刘袭攻(苻)坚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走之,使刘牢之守鄄城。兖州既平,……又进伐青州,故谓之青州派。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广固,降青州刺史苻朗。又进伐冀州,遣龙骧将军刘牢之、济北太守丁匡据碻磝,济阳太守郭满据滑台,奋武将军颜雄渡河立营。”刘裕北伐,“……留彭城公(刘)义隆镇彭城。……冠军将军檀道济等次潼关。三月庚辰,大军入河。索虏步骑十万,营据河津。公命诸军济河击破之。公至洛阳。七月,至陕城。龙骧将军王镇恶伐木为舟,自河浮渭。八月,扶风太守沈田子大破姚泓于蓝田。王镇恶剋长安,生擒泓”⑧。

如所周知,吴、东晋、刘宋时期的交通虽然凭借境内丰富的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而建立了非常发达的漕运体系,但陆路交通方面亦有相当之发展。现今各类道路交通史多认为该时期“因政权更替频繁,道路交通方面建树不多”⑨,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该时期陆路交通同样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上述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外,各地之间几乎均有陆路相连接。《宋书》卷35、卷36、卷37、卷38《州郡志》就记录了当时的各地通往京都和州治之间的道路里程,准确反映了当时的陆路交通情况,现根据《宋书·州郡志》的相关记载,制成表格。

《宋书·州郡志》上起三国,下至刘宋,记载了从三国、两晋到刘宋时期的地理沿革。而其记载的陆路交通则计算了以建康和各州治为中心通往各郡的精确里程数,明确地反映了南方陆路交通发展状况。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极具开创意义。

以建康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方大部分地区间的联系;以各州州治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各州内各郡间的联系。这为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以后经济中心的南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注释:

①② 见《三国志》卷1《魏书·武帝纪》。

③ 见《资治通鉴》卷68《汉纪》60,建安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条。

④《三国志》卷28《魏书·邓艾传》。

⑤《读史方舆纪要》卷56《陕西五·汉中府》。

⑥ 李榕:《剑州志》卷2《山川》,同治癸酉重修,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⑦《三国志》卷36《蜀书·关羽传》。

⑧《宋书》卷2《武帝纪》。

⑨《江苏公路交通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版。

(责任编辑 刘保昌)

猜你喜欢

陆路魏晋交通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白衣天使(2)
魏晋风骨养万世
中宁陆路口岸“中阿号”首发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一枚紫贝壳
真相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