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08-11-04傅锦伟许海成杨波李瑞
傅锦伟 许海成 杨 波 李 瑞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资源短缺、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落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对策オ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并在工作中能将信息技术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办本科的时间不长,基础较差,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源短缺、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落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实践教学薄弱。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当务之急。
一、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办学资源的短缺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为此,各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由于增长过快,使得多数高校的办学条件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造成了师资和实验室的短缺,新建本科院校的情况就更为严重。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资源配置一般呈现如下情况:(1)从师资的配置来看,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和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都是同一批人马;(2)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既用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又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2、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多数新建本科院校仅仅只要求开设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对信息技术所涉及到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都不作要求。虽然已开设若干门计算机类选修课程,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使许多学生难以选择到对自己帮助较大的课程来修读,这使得多数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掌握计算机的必备常识。这些问题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密切相关。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多数学校主要学习Windows 2000和Office 2000,也有部分学校学习Windows XP和Office XP,但最新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和办公软件Office 2007多数高校都没有安排教学。由于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使得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将来的工作需要。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增加了许多学科和专业,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生源分布很广。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部分知识正逐步下移,由于办学条件不同,使得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较大:来自东部的学生多数在中、小学已经受过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具备一定的水平;而来自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许多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新建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
4、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实践教学薄弱
目前,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一般是这样安排的:理论课在配有投影仪的教室进行,实践课在机房进行;上理论课时,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学生只能听教师的讲解和看教师的操作,根本无法亲手试一试,教学过程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而《大学计算机基础》具有内容简单、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等特点,等到上实践课时,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已经忘记大半,机房多数没有配投影仪,学生在机房无法看到教师的演示;由于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数天,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为1:1,这样的教学安排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是不合理的:因为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上机实践才能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且,教师在机房上实践课时,一个人要对几十人进行辅导和监督是不可能的,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机房里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浪费了宝贵的上机时间。
二、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采取的对策
1、拓宽资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资金都比较紧张,难以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也难以配置足够的实验设备。可通过以下办法解决:由一些大公司投资购买计算机设备在学校进行经营,经营收入归公司所有;学校采用支付部分租金的形式来获得上机时段,用以解决实践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在师资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这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另外,学校领导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鼓励优秀青年教师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并尽可能为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岗教师提供进修、考察和学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的研究。
2、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各专业的特点,把计算机基础教育分为三个层次,构建了一个满足不同学科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如表1所示:
3、采用分層教学
根据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教学,初步方案为: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类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已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或通过测试的学生若不想再继续修读C、VB、VFP等课程,则《大学计算机基础》可免修;(2)已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或通过测试的学生若还想修读C、VB、VFP等课程,则可用C、VB、VFP等课程的学分来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学分;(3)对于未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并且测试也未通过的学生将根据其计算机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班,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4)对于修读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结合未来的就业选
择第三层次的部分课程进行修读。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一个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可在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无纸化网络考试。教师可在这个平台上公布教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交流、下载资料等,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
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技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要对学生的自我定向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进行培养。
(2)改进教学模式。可把《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和实践课都安排在带投影的计算机机房进行,上理论课时,教师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讲解和演示,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两者交互进行,印象就会比较深刻,教学效果也会好一些;上实践课时,由任课教师布置一定的实验题目,讲清实验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同时根据完成情况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该门课的总成绩。
(3)改进考试方式。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试题库,试题库中含有大量的操作题,可以用来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期中考、期末考都采用无纸化的上机考试方式进行,期中考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期末考既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整门总成绩的评定为: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成绩占20%,期末考成绩占60%。
(4)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比较紧张,人手不足,对学生的上机指导明显不够。因此,可从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一批来协助任课教师进行上机指导。进行实践教学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方式进行,每一次上机都要布置相应的任务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使学生没有机会去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李晓林、张彦铎、赵彤洲、陈艳.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 黄松英.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 尚展垒,包空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索.教育与职业,007(9).
[4] 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高师理科学刊,2007(3).
[5] 孙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医学创新研究,2007(9).
ァ咀髡呒蚪椤开
傅锦伟(1964-)男,云南建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工作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许海成(1962-)男,云南蒙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与应用;
杨 波(1964-)男,云南建水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李 瑞(1981-)男,云南开远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