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8-11-04李晓宏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农民

李晓宏

【摘 要】 解决县以下,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来活跃和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文化事业的发展应重基层,多样化,不断提高质量。

【关键词】 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农村;农民オ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事实上,文化的真空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经不起不良文化的消解和颠覆;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过、辉煌过,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后续支撑、迅速衰落下去,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昙花”。文化滞后,则经济不兴,扼住当地的社会发展命脉。法轮功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牺牲品,这一桩桩惨痛的教训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人们思想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建设是硬的,文化建设是软的,即使说的很硬,考核起来还是软的;经济建设的成效立竿见影,老百姓得实惠来的快;文化意义虽大,但为细雨润花潜移默化之用,不易见成绩。现在强调建设小康社会,在农村往往简单的把挣票子,方便快捷的衣食住行,丰富的物质划等号,仅仅着眼于物质财富的创造,抛开了同体相依的精神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时,对文化建设考虑不够;对形成的规划执行中又落实不够,把文化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或“缓事缓办”的任务。

2、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基层文化设施欠账较多,基本设施严重匮乏,现有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活动场所严重不足,活动器材陈旧老化,有的仅限于职工一间办公室。原来曾遍布乡村的电影队几乎全部消失。一些声名远播的民间文化资源及组织,因缺少经费支持,加之形式单一,又失去了观众的捧场,正濒临灭绝或解体。前几年建立的村级图书室,现已难觅踪影,原有的部分文化场所也改变了用途,特别是有些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四一式空壳站”。

3、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制约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调查,近年来,县级、乡镇投入的文化活动经费,主要用于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和节庆活动的支出,而投入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多数地方的财政预算投入逐年大幅减少,仅限于人员的工资和经费,特别在贫困的山区县文化经费投入几乎没有,也没有其它投入。文化馆、文化站缺少最基本的活动设施,有些必要的设施根本没有经费购置,图书馆、文化站、图书室保存的仍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旧书报,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脍炙人口的新书和先进的科技文化资料寥寥无几,门庭冷落。

三、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口多,但能够经常欣赏到专业文艺演出的人数相当有限,解决县以下,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来活跃和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文化事业的发展应重基层,多样化,不断提高质量。所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扩大群众文化在整个文化事业的比例和规模,是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真正繁荣文化事业的需要。

1、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虽有发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相当薄弱,相当多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没有开展起来,有些地区的农民甚至处在文化饥渴状态。除地方经济困难因素外,主要是当地一些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其中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农村奔小康的重要基础工程。农村生产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忽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而幻想改变农村、农业落后面貌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克服忽视农村文化工作的旧观念,像抓经济一样,确保文化建设任务。

2、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成绩考核中。尽快加强和完善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室、民间文艺社团,文化经营企业为补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建立农村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增强国家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文化财力、物力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队伍建设

在农村文化工作中,文化队伍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实现群众文化整体功能的保证。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文化发展。

(1)想方设法提高解决好县、乡镇文化单位中人员待遇的问题。

(2)注意合理的人才结构。根据部门职能和承担的任务,合理地调整人才结构,以克服人力资源的浪费,减少内耗,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抓好文化工作。

(3)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把农民中热爱群众文化、或是具有组织才能、或有文化体育专长、或是有科技传播示范能力,或热心宣传工作的骨干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团结、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文化活动。

(4)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提高从业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积极培养各种人才。要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并尽快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对在农村文化工作中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予以奖励。

4、完善政策法规,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1)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逐步增加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并逐步建立国家与集体、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系。关心老、少、穷、山、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在国家扶贫经费中列支文化扶贫经费。鼓励企业、社团组织资助农村文化事业。

(2)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制定关于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支持保护健康有益的文化,寓教于娱乐之中,育才于知识之中,修德于志趣之中。同时限制、取缔不健康的文化活动,打击制黄、贩黄等非法活动,搞好“扫黄”、“除六害”,进一步净化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胡广伟.《中国基层先进文化建设指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