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莫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

2008-11-04张秋达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文体写作能力文学

张秋达

最近,我又一次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6月)刊登的任遂虎老师的《写作训练不等于创作训练》一文,深深感受到一位大学教师对中学作文教学关注的情怀。

任老师在文中指出,“将写作训练等同于创作训练,将‘作文等同于‘作品,将‘文章等同于‘文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因为“中学作文的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它包括多种文体的训练,即针对常用的基础文体进行训练”,而“以文学为本位的写作训练,既不符合学生多样化思维和多形态表达的实际现状,也不符合基础教学中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任老师的观点在文中已有阐述,不再作评述。我在此想说的是,我们在避免陷入“写作训练等同于创作训练”误区的同时,切莫又陷入另一个误区: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

因为除却应用文外,中学生所写的许多文体是很难与文学区分的。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普通文与文学,骤然看来似乎是两件东西;而究实细按,则觉他们的界限很不清楚,不易判然划分。若论它们的原料,都是思想、情感。若论技术,普通文要把原料表达出来,而文学也要把原料表达出来。曾经有许多人给文学下过很细密很周详的界说,但是这些条件未尝不是普通文所期望的。若就成功的程度来分说,‘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学。则是批评者的眼光中才有这程度相差的两类东西。在作者固没有不想竭其所能,写作最满意的文字的;而成功的程度究竟是怎样,则须待完篇以后的评衡,又从哪里去定出所作的是什么文而后讨究其作法?况且所谓好与妙又是含糊的,到什么程度才算得好与妙呢?所以说普通文与文学的界限是很不清楚的。”{1}

这就意味着,中学的作文训练不能决然地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从而将创作训练弃之一边。恰恰相反,我们的教师如果多从创作角度训练学生,或许能够开辟一条写作训练的新途径,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助推器。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是加强研究,探索如何从创作的角度来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一、对“应需”目标宜作扩张性理解

诚如任老师所言“针对常用的基础文体进行训练”,其理念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2}是一致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应需”的作文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或许有一天,其“应需”要求,会如张志公先生在198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到21世纪学生需要哪些语文能力时所说的那样:“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描写智力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然的口头语言处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那时候社会上还需要有‘低吟长啸的诗人,‘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的语言大师,人们还需要文学。”{3}张志公的观点既是以睿智的眼光预测未来,更是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期待;另外,目前正在全国普遍实施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写作的定位,远高于任老师所提出的“中学作文的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的目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作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4}由此可见,任老师所持的观点,对“应需”的理解少了一点与时俱进的思维,有滞后于教学发展之嫌,与“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创作训练是实现“应需”目标的一条途径

只有对学生作文的“应需”目标作扩张性理解,“应需”训练的路途才会变得宽广。目前作文训练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尽管不少有识之士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寻求建立科学训练的体系。于漪老师非常重视系统训练,她曾说:“作文做通盘的考虑,训练什么,怎么训练,要求是什么,如何循序渐进,如何环环相扣,学期初就应成竹在胸。”不少教科书也在努力,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写作专题的安排,第一册共安排4个单元写作专题: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三、人性光辉——写人要凸现个性;四、“黄河九曲”——写事要有波澜。{5}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大多还是零散、粗放,缺乏系统。朱光潜先生在《谈谈写作》中说:“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如数学和历史,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它们可以传授,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写文章就不可以传授。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性,牵扯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面、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6}那么如何来实现多写的有效性呢?在多写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克服量上的堆砌,引导学生借鉴文学创作的规律,借鉴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手段来写作,甚至尝试文学创作,培养学生更多地运用文学的眼光来构思和写作自己的作文,能否走出另一条写作训练之路呢?

写作需要形象思维,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尝试和强调创作性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练就审美的眼光,培养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呆板的、“八股式”的作文,尝试多样的表达,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强化自身体验,进一步增强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写作需要学会表达的技巧,做到善于表达,巧于表达。同样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表达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蔡明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同样是读庄子的《秋水》,有人读后这样说,永远不能自满,否则会被人取笑;有人说,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有人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要以虚心的态度看待自己,要以学习的态度看待别人;有人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你的天地就小了。虽然以上几种表达都能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表达自己读《秋水》一文后的感受,但是风格还是不同的,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7}如果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多尝试用创作的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的方式自然会丰富多彩。

三、坚持走写作训练和创作训练并举之路

有人说文章训练,是为学生的未来谋生服务的,文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审美需求提供生长点。但是,如果冷静分析,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中,两者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恰恰是可以融会互存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学训练,往往会导致在文章写作方面的缺陷,甚至是严重的缺陷。因为单纯的文章训练,容易走向枯燥乏味而让人兴味索然,失去写作的冲动,使写作不再是一项痛并快乐着的工作,而是成为除了痛还是痛的感觉。这种单纯的作文训练还有不少技术层面上的局限性,比如会过多停留在样式上,影响内容的深刻和广泛;缺乏想象的空间,语言多是干瘪、面目可憎的;表达手段单一而缺乏灵动性。

我很赞成李乾明老师在《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要并举》一文中的观点。在李老师看来,第一,“文章训练与文学训练,是基本功与创新训练的关系,两者都重要”,“文章训练重模仿,文学训练重创造”;第二,“走向工作岗位后写不来、写不好‘一封信,一份报告,一个通知,一篇评论,一个方案,一次总结的人,往往是那些学生时代文学功底弱、后来又不认真训练文学的人。一般说来,文学训练到位的人写应用文体,只不过是雕虫小技。”{8}因此他主张“在作文教学中要对文章和文学的训练‘两手都要抓,实行‘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条线索是“训练学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是训练实用文体和文学类作文的基础。要从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入手,写出来的‘文章才符合一定的规范”;第二条线索是“训练学生童话、诗歌、散文、微型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基本功”,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王栋生老师认为,写作是个体生命的活动,写作教学能否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环境,并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发展,可能是现今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说:“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文体程序‘阶梯训练教学?学生有兴趣选择不同文体作写作尝试,不必要等教学计划的安排。他的自由作文可以是散文和诗,可以是杂感、笔记,可以是喜剧小品、短剧,可以是自拟的广告词,也可以是小说,等等,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选择任何文体去写作。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励学生放胆尝试,并允许他们失败。曾有位学生尝试写中篇小说,一个学期‘连载七八次,后来发现收不了场了,便在本子上写了个‘无限期待续。——你以为他失败了?没有。在这七八次写作中,他有了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有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意识。此时如让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他会喊难吗?”{9}。上述老师们的观点,值得思考并借鉴。

总之,我们在明确“写作训练不等于创作训练”的同时,要防止陷入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的误区。

{1}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354、355页。{2}叶圣陶《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叶圣陶序跋集》,三联书店,1983,第262页。{3}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第157页。{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7页。{5}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材参考》,2004,第8-9期,第5页。{6}朱德熙《谈谈写作》,《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一版,第242页。{7}蔡明《咬定青山不放松——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谈片》,《语文学习》2005,增刊第23页。{8}李乾明《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要并举》,《语文学习》,2006.3,第8、9、10页。{9}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人民教育》2008.6,第37页。

(浙江省嵊州二中 312400)

猜你喜欢

文体写作能力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另类文体巧谋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学小说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