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运动员压力、职业倦怠和退役意向的关系研究

2008-10-29胡桂英许百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9期
关键词:压力职业倦怠

胡桂英 许百华

摘要:以浙江省18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退役意向调查表、压力源问卷和职业倦怠MBI量表对运动员实施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优秀运动员压力、职业倦怠和退役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 优秀运动员职业倦怠结构中,个人成就感是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 情感耗竭、成就感、训练年限和年龄对运动员的退役意向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共能解释退役意向总变异的38.8%;3) 优秀运动员的职业压力源不能直接有效解释退役意向的总变异,但训练比赛压力和沟通压力均能有效预测运动员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运动员的压力是通过作用职业倦怠而间接地影响退役意向。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压力;职业倦怠;退役意向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40-03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lite Athletes' Pressure, Professional Burnout and Intention of Retirement

HU Gui-ying, XU Bai-hua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Zhejiang 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 188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the study of elite athletes, retired intention of using the self questionnaire, stress and burnout MBI questionnaire scale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thletes, through the releva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revealed The pressure of elite athletes, professional burnou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tion of retirement. Study found that:1) burnout elite athletes in the structur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imensions, and the personification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to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2) emotional exhaustion, a sense of achievement, training and years of age The retired athletes intention of the return of a significant effect, a total of retired intention to explain the variance of 38.8%;3)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thletes can not be direct and effective source of pressure to explain the intention of retirement of the variance, but th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ssure Forecast for athletes to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sonification, the pressure on athletes through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burnout and indirectly affect intention to retire.

Key words: elite athletes; pressure; professional burnout; intention of retirement

退役意向是指专业运动员有离开目前所从事的专项训练的倾向或打算,或是指专业运动员想结束自己运动生涯的明确、具体的意图。运动员一旦产生退役意向,会降低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面对训练中出现的困难时容易选择退缩而不是坚持,最终导致运动生涯的结束。我国有很多优秀运动员在还不是非退不可的时候,甚至有些正处于运动生涯黄金年龄段的时候选择了退役。运动员的过早退役是个体无奈、痛苦的选择,也造成国家对竞技体育投入的巨大浪费。所以,研究运动员的退役意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寿伟江、余丁友[1]对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调查分析发现,运动损伤、后顾之忧、收入偏低、潜力不大、与教练关系不和等压力是造成运动员过早退役的主要原因;王良明[2]认为,基本技术、成绩停滞、运动损伤、荣誉与金钱的冲击、选材和失落厌倦6项是影响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是一份为国争光的事业,但在某种程度上说,运动员也是一份职业。国内外关于教师、医务人员等其他群体离职意向的研究发现[3-8],职业倦怠是引起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而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

职业倦怠(burnout)最为广泛接受的是Maslach和Jackson(1981)[9]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概念,将其定义为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下所造成的心理资源耗竭现象,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体成就感三个维度。情感耗竭维度反映的是个体缺乏能量以及个人情感资源耗尽的一种状态, 被认为是倦怠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去人格化维度表现为对他人的消极、冷漠、过分隔离及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情绪,后扩展为指对工作的疏远和情感的冷淡;低个体成就感维度是指个体自我能力感降低,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评价。在运动心理学界关于“burnout”一词有心理耗竭、心理疲劳等不同的翻译,更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国内学者更多使用心理疲劳一词。颜军(1992)[10]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长期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刘方琳等人(2004)[11]将心理疲劳做了“真性”和“假性”心理疲劳两种划分,认为“真性”心理疲劳是伴随着由于过度训练引起的生理疲劳而出现的,是一种真实的心理上的疲劳感和无力感;“假性”心理疲劳主要是由生理疲劳以外的其它因素造成,包括常规训练竞赛因素和常规训练竞赛以外的因素。林岭(2005)[12]、张力为等(2006)[13]进一步讨论了竞技运动领域心理疲劳的性质、成因,以及心理疲劳的测量和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

国外学者更多使用心理耗竭一词。Sm ith (1986)[14]基于压力的观点,将心理耗竭定义为一种由于过度压力和长期不满足而对一项先前喜欢的活动在心理上、情绪上,有时是实际行动上退缩的现象。Raedeke(1997)[15]将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耗竭定义为一种综合症,泛指体力和情感被耗尽, 运动被贬值和运动员运动成绩下降的综合表现。Dale和Weinberg(1990)[16]认为运动领域中的心理耗竭有4个特点:1) 耗竭感,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以及情感的;2) 心理耗竭会导致个体对他人反应的负性变化, 如冷淡、去人性化、缺乏同情心等;3) 心理耗竭具有成就感丧失的特点, 这会导致与运动成绩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自尊降低进而产生退出念头;4) 心理耗竭是对一直持续存在的压力的慢性反应, 与剧烈压力下的偶然应激状态不同。实际上,Dale和Weinberg定义的前三点正和Maslach和Jackson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模型相吻合。

鉴于目前运动心理学界对心理耗竭、心理疲劳等概念的理解还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又是从职业的角度来探讨运动员的退役意向问题,因此,本文使用职业倦怠一词,借用Maslach和Jackson关于职业倦怠的操作性定义来开展研究。目前国内关于职业倦怠如何影响运动员退役意向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根据Dale & Weinberg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3个假设:假设1,职业倦怠的3维度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假设2,职业倦怠是影响运动员退役意向的主要原因,能有效预测退役意向;假设3,运动员的压力通过作用于职业倦怠间接地影响退役意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优秀运动员专指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二级或以上(包括一级、运动健将和国际健将)且目前正在从事专项训练的专业运动员。以来自浙江省田径、游泳、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网球、举重、柔道、散打、拳击、射击等多个运动项目的18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表1)。

1.2研究方法┆浙江省自2004年起对优秀运动员实行学院化管理,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之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文化学习,本研究采用集体随机抽样方法,共随机抽取班级7个,共计195名优秀运动员。以班级为单位,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96.4%。

2结果与分析

2.1优秀运动员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将优秀运动员的退役意向与年龄、训练年限2个人口统计学变量,3大压力源,职业倦怠的3维度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相关分析表明,运动员的退役意向和年龄、训练年限2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2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耗竭和训练比赛压力、沟通压力、生活压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去人格化和训练比赛压力、沟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和3大压力源均没有显示显著相关关系。另外,职业倦怠的3维度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和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员3大压力源相互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2优秀运动员退役意向的回归模型为了建立优秀运动员退役意向的回归模型,以退役意向为因变量,以年龄、训练年限、职业压力源的3维度和职业倦怠的3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见,情感耗竭、训练年限、成就感和年龄对运动员的退役意向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共能解释退役意向总变异的38.8%。其中,年龄和训练年限2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能解释12.7%的变异,情感耗竭和成就感能解释26.1%的变异。职业压力源的3维度和去人格化变量对退役意向没有显著的回归效应。

2.3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逐步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压力源虽然不能有效解释其退役意向,却能有效解释其职业倦怠的变异(表4)。运动员的职业压力源能解释情感耗竭总变异的10.2%,能解释去人格化总变异的14.9%,其中,训练比赛压力和沟通压力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的贡献率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尤以沟通压力的贡献率为最大,其对情感耗竭的贡献率为6.5%,对去人格化的贡献率为11.8%。生活压力不能有效解释职业倦怠中的任何一个维度,运动员的3个压力源也不能有效预测个人成就感。

3讨论

3.1运动员职业倦怠3维度间的关系┆表2的相关分析显示,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和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表4的逐步回归分析又显示,压力源对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的解释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却不能有效解释个人成就感。这些分析说明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是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两维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也是职业倦怠结构中一直存有争议的。Dale和Weinberg(1990)认为运动领域中的情感耗竭会导致个体对他人产生冷淡、缺乏同情心、去人格化等负性反应。Golembiewski等人(1983)提出的职业倦怠阶段模型认为,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并非完全区分、互不相联的, 它们之间以一种渐进的方式相互作用以使职业倦怠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职业倦怠刚开始产生的阶段, 可能有去人性化的感受, 如果去人性化的感受长期持续可导致个人成就感的降低,而情感耗竭作为职业倦怠的最高阶段,会在前两个阶段的不断累积中产生。

3.2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职业倦怠对退役意向的影响┆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2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能有效解释12.7%的退役意向总变异,情感耗竭和成就感能有效解释26.1%的变异。运动员的退役意向直接受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影响,这个结论能为体育界所接受,因为运动生涯总是有限的,每个运动员迟早都会有离开竞技舞台的一天。除了年龄和训练年限,职业倦怠是影响运动员退役意向的直接原因。运动员成就感的丧失会导致自尊降低,进而产生退出运动生涯的念头;情感耗竭使运动员体验到付出和收获的不对等,会使运动员感到情感资源已经耗尽,无法对所从事的专项训练继续付出,从而产生退役意向。本研究中运动员的去人格化对退役意向没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上述(3.1)的讨论已经说明去人格化和情感耗竭的相互关系,去人格化可能是通过对情感耗竭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退役意向,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3运动员压力对退役意向的间接影响本研究非常有趣的一个结果是,运动员的3大压力源都不能直接有效预测退役意向,压力并不是运动员产生退役意向的直接原因。训练比赛压力和沟通压力能有效预测运动员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压力是通过对职业倦怠的作用而间接地影响运动员退役意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活压力不能有效预测职业倦怠的任何一个维度,而沟通压力却能非常有效预测运动员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标准回归系数分别达到0.274和0.458。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缺乏沟通,这是目前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运动员说:教练员很少关心我的所思所想,他需要的只是我每天出现在训练场上,我是他训练的机器。也有运动员说:对于专项训练我有很多想法,我曾经尝试过和教练探讨,但教练的一句“你懂还是我懂”让我从此不敢和教练交流。这提醒广大的教练员、管理者和运动心理咨询工作者,如何搭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沟通平台,对控制或减少运动员的压力源、延长运动生涯、避免过早退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3.4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关于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问卷有两种。一是Maslach和Jackson的MBI量表,由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体成就感三个维度组成;二是Raedeke和Smith(2001)编制的《运动员疲劳问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17],由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三个维度构成。虽然ABQ量表是针对运动员研制的,但考虑到国内使用ABQ量表的研究近乎于零,以及本文依据了Maslach & Jackson和Dale & Weinberg对职业倦怠的定义,所以仍选用了MBI量表。MBI量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是一个适用不同职业群体的通用量表,该量表的测量结果与ABQ量表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结论

1) 优秀运动员职业倦怠结构中,个人成就感是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2) 情感耗竭、训练年限、成就感和年龄对运动员的退役意向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共能解释退役意向总变异的38.8%。其中,年龄和训练年限2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能解释12.7%的变异,情感耗竭和成就感能解释26.1%的变异。

3) 优秀运动员的职业压力源不能直接有效解释退役意向的总变异,但能有效解释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的变异,运动员的压力源通过作用职业倦怠而间接地影响退役意向。

参考文献:

[1] 寿伟江,余丁友.对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过早退役原因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40-43.

[2] 王良明.影响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基本因素及致因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25-527.

[3] Weisberg J, Sagie A. Teachers'physical, mental and emotional burnout impact on intention to quit[J].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pplied,1999,133(3):333-340.

[4] 刘晓明,李冬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辞职意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15-617.

[5] 毕重增,黄希庭.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8(1):28-31.

[6] 李兆良,高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160-162.

[7] 蒋奖,许燕,张西超.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12(2):178-180.

[8] 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11(3):195-197.

[9] 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1981,(2): 99-113.

[10] 颜军.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1992,(4):73-77.

[11] 刘方琳,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12] 林岭,张力为.可以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6):731-735.

[13] 张力为,林岭,赵福兰.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J].体育科学,2006,26(11):49-56.

[14] Smith R E. Toward a Cognitive-affective Model of Athletic Burnout [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6,(8):36-50.

[15] Raedeke T D.Is Athlete Burnout More than Just Stress? A Sport Commitment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997,19:396-417.

[16] Dale J, Weinberg R S. Burnout in Sport: A Review and Critique [J].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990,(2):67-83.

[17]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96-198.

猜你喜欢

压力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