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书香
2008-10-27梁鸿鹰
梁鸿鹰
书香氛围是一个地方在读书、求知等方面所洋溢出来的热情,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之氧,对国民文化品格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视。任何城市或地区,如果缺乏体面的图书馆、有个性追求的书店,不能为爱书人开辟便捷的购书渠道,提供惬意的读书环境,不能营造书香氛围,我们对其文化品位的认可,就会大打折扣。2007年7、8月间,我在美国波士顿住了20天,观光之外,出行的主要项目就是逛书店,这既出于根深蒂固的爱好,也因为我很快就发现,波士顿算得上是爱书人的乐园,图书馆、书店分布很广,地铁、商场里读书的人随处可见,让人感觉到,美国历史虽短,却似乎文统久远,号为世界商业帝国,但书香处处。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是美国资格最老的现代城市之一,为马萨诸塞州首府。除以哈佛大学、麻省:N212学院驰名全球外,还有许多全美第一,如1635年创办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文学校;1704年出版13个殖民地的第一份报纸;1795年组织全美第一个工会,1897年开通首条地铁系统。波士顿“倾茶事件”还是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市区人口只60多万,大学就有35所,是个典型的教育之城、科技之城。
波士顿人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地方是他们的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建于1848年,开创了多个美国图书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第一个大型市立免费图书馆、第一个多分馆公共图书馆、第一个建立单独儿童阅览室的图书馆等。藏书量达六百一十多万,微缩胶片四百八十多万,年客流量是二百五十多万。波士顿市长在图书馆的宣传册上题道:“向所有人免费”、“书籍只是开端”,图书馆正面刻有“本馆为人民所建,致力于人们知识疆域的拓展”一行字,道出了图书馆的宗旨。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进入图书馆看书,办理图书借阅证后可免费借书。全部免费开放的图书馆端庄宽敞,凉爽宜人,吸引了大量爱书人前往。
波士顿书报刊丰富、书店多样也十分突出,观感兹叙以下三端与大家分享。
一,大型连锁书店主渠道作用充分
波士顿的书店与其他地方一样,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连锁书业集团旗下的书店,再一类是独立书店。前者如BOR—DERS及BARNES
ANDNOBLE等连锁书店,一般规模都很大,既有独立成建筑的,也有与大型购物场所建在一起的。它们实力雄厚,经营方式现代化,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通过举办签售、讲座、与读者见面等活动,聚集人气,还定期发布销售排行,创造了许多销售奇迹。走进这些书店,你会发现,它们大多图书陈列分类非常细,营业面积成百上千,绝非个体书店所能比拟。
位于康普莱大型购物中心里的巴恩斯和诺贝尔书店,恰值暑期,人流很大,来此购书的学生较多。门口立着销售最后一卷《哈利·波特》的广告,当时该书正在“火热”上市的劲头上。顺带说一句,我还碰到过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哈7》宣传活动,组织者在图书馆后院设置了几个单元,备有甜点和饮料,邀请家长与小朋友参加游戏、听有关讲座,气氛很是热烈。
这家书店文学书籍非常丰富,约翰·厄普代克、卡洛尔·欧茨、托尼·莫里森、菲利普·罗斯等名家的作品都有专门陈列,井然有序。我发现,畅销书在这类书店里也总是得到高度重视,丹尼尔·斯蒂尔、锡德尼·谢尔顿、克赖顿、克兰西,这些人的书品种多、数量大,销量可观。但我在几家大型书店的卖场都没有发现欧文·华莱士的作品,他的《第一夫人》等“政治悬疑小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翻译到我国是很轰动的。
按照门类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刊物也品种很全,今年第3期《巴黎评论》头条刊登了一篇对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访谈。诺曼·梅勒全面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尤其是谈到一战、二战时期经历对自己写作的深刻影响,梅氏感慨良多。梅勒为美国文学界的斗士和宿将,数度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今年又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错过后不久的11月,他便与世长辞,事实上,罗斯、卡洛尔、厄普代克等得诺奖的呼声也一直不断。
邦得斯书局(BORDERS)也是全美大型发行集团。有一个下属书店位于市中心十字街。店前广场上有一组雕塑,刻画了“大饥谨”时代人们的惨状。该书局现有四五百家连锁店,在美国的销售一直名列前茅。这个店上下四层,主营图书、音像、贺卡、文具、礼品等,门口摆的十几个书架上陈列着特价图书、特价音像制品,都是全新或八九成新的,并且没有人看管,如果买就直接持货品到店内付款。我发现,介绍天体、生物、物理、人类学等方面知识的大型科学画册只要5个美元。令人惊奇的是,朗读版布什自传也在特惠之列,价仅4美元。
像上述这样的大型购书场所,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是现今市民购书的主渠道。连锁书业企业,严格按照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的方式管理、运作,走的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子,它们的业绩成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色书店与古旧书店文化气息浓厚
书店传承与积累文化,是爱书人的精神家园,一些特色书店,往往与无数文化人的成长紧密相连,留下许多让人感叹的传说。古旧书店背后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波士顿外文化名镇康科德有家书店叫“过去的故事”(STORY OFTHE PAST),形象传达了古旧书店的品格。特色书店和二手书店是我最钟爱的地方,它们没有宏大的规模、统一的经营,没有雄厚的实力、火爆的宣传,但独自芬芳,香火永继,最令人痴迷。知名旅游书品牌“孤独星球”美国卷,介绍了美国每个大城市的特色书店,实地看过该书讲到的波士顿几家书店,发现果然很有意思。
1、布拉托书店(BRATTLEBOOK SHOP)。该书店并未载入“孤独星球”美国卷,是二手书店里规模较大的一座。据我的朋友爱伦介绍,这是波士顿历史最久的书店之一,与公共图书馆一样,同为1848年创立。书店位于市中心韦斯特街15号,周一至周六开门营业。专门经营旧书。我在书店外面的著名作家、诗人的画像中居然发现了中国古代一位诗人的形象,我宁愿将它视为李白或杜甫。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是周日,不开门,让行人为我拍了张与“我们诗人”的合影。书店建筑物侧面有个铜质铭牌,介绍了书店和这幢房子的历史。原来,1840至1852年间,皮波第家族落户在这幢建筑里的时候,曾经举办过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等都是座上宾。皮波第的大女儿伊丽莎白在建筑物正面的大厅里开了家书店,为波士顿首家为人们提供外国作家作品的书店,她还和作家爱默生出版旬刊《日晷》,宣扬超验主义思
想。在这里,记者兼批评家玛格丽特-富勒曾经举办“恳谈会”,开了美国女权主义历史之先河。1842年,二女儿索菲在此宅后花园与作家霍桑结为伉俪。1843年,三女儿玛丽与美国公共教育之父荷拉斯-曼喜定良缘。总之,正如铭牌所言,“皮波第家族在韦斯特街居住的岁月里,接待、结交了大批为美国思想和文学发展做出诸多贡献的人”。看来这里真的是名家荟萃、斯文悠久。书店上下两层,店员是五六个年轻人,其中有对夫妻,丈夫收银,看我买了一大堆书,多给了几张书签与一个磁质地址贴。书店楼下店面较窄,楼上的书分类齐全,但人不多,多是老年人。
这家旧书店外的墙上画了许多世界知名作家的漫画像。不难看出其中有叶芝、海明威、莉莲·海尔蔓、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莫里森、麦尔维尔、阿西莫夫、霍桑、卡尔维诺等。
而彩色名人全身像则画在室外书柜上,营业时书柜门卸下来,把带轮的书架推出来供人们选书,下班后推到柜子里锁好,人们方可看到柜面上的外国作家画像和他们的箴言。
室外二十多个书柜最吸引人,其中的书全部为5至1元的旧书。店员每周打一次价,逐周顺降1美元。我以每本1美元价格买了厄普代克的《叛乱》、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大卫·洛奇的《小世界》、艾瑞克·琼大厚本的《芬尼·黑儿的奇妙旅程》等,梅勒的《裸者与死者》、爱达尔的《亨利-詹姆斯传:巴黎岁月》等品相欠佳被我割合。这些名作这样便宜,自然吸引了淘书人。店主太懂书对爱书人是个灾难,看着这么多好书低价卖出,我真觉得现在的店主没准是个外行呢。
2、共同体书店(cOMMON-WEALTH BOOKSHOP)。也是一家旧书店,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它位于市中心BORDERS书局的斜对面,主店在地下,看得出来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店内面积不大,只有80多个平方米,柜台收银的地方还兼卖礼品,但数量很少。这个书店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店员,年龄都很大,为人颇为和善,有求必应,颇有人缘。女店员收银,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她在与人聊天,其乐融融,再去时她在上网。该店在室外放了几个书架标为1至5美元的书,并没有人看管。这也是我头一次发现降价书大多在室外。店主并不担心有人顺手牵羊。这些书销路似乎很不好,我隔了十几天去看,架子上的还是那些,连书的位置都没有变,根本就没有卖掉几本。
3、世界之角书店(T H EGLOBE CORNER BOOK—STORE)。位于剑桥地区,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之间,离哈佛更近一些。这个书店是“孤独星球”美国卷介绍波士顿时推荐的第一家书店。书店标识为天平与地球。推门进去,一看就知实力雄厚。书店窗明几净,设计、陈列简洁明快。货品主要以介绍世界各地地理情况、地图、历史、文化方面的英语图书为主,店员统一为深色制服短裙,是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士。看你在书店里徘徊已久,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书店里关于中国地理、历史方面的英语书颇有几种。我看到一本题为MAO:the secret life(毛的秘密生活)的书,全面反映毛泽东的一生,由大陆到美国的女学者与一位美国学者合著,厚达500多页,价仅18美元,封面是斯诺拍摄的那幅著名的毛泽东照片。
4、合作社。英文名字的简称叫COOP,全名是HARVARDCOOPERATIVE SOCIETY,不像是个书店的名字,但却是个上下四层的书店,当然,里面有一层专卖教材,兼营纪念品等。也列入了“孤独星球”美国卷。这原本是一家面向学生的教材书店,有大量教育类的图书,也有不少特价书,但不经营二手书。我在这家书店的卫生间发现了多幅涂鸦作品,虽没有什么大不雅观,但在别的地方没有见到过。顺带说一句,“成人”书刊在世面上很少见,大多在小超市收银店员背后羞羞答答地销售。
门外有几位大学生向过往行人散发广告,是动员人们去献血的。
5、城外消息,又译“乡下新闻”(OUT OF TOWN NEWS)。也是“孤独星球”美国卷介绍的书店。在合作社对面。说是书店,实际上倒更像是个书报亭,只不过加了顶子,里面主要经营美国各地各类报刊杂志,也出售世界主要城市的报纸,还有纪念品和礼品。进去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中文报刊。当班的是个开朗的“老黑”,总是十分悠闲,我在店内外盘桓了半个多小时,他始终在与人聊天,一派乐天派的样子。
6、哈佛大学出版社书店(HARVARD UNIVERSITYPRESS)。离“城外消息”仅几步之遥,在哈佛办公区一座大楼的首层。面积只有三四十个平方,只有一位店员在里面工作,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读者服务部。我在里面翻了半个多小时的书,只进来一位买书的老先生。老先生拄着拐杖,从他们的交谈知道他是个生物学方面的教授,与店员十分熟,聊了很长时间。他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一本很厚的书,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7、哈佛书店(HARVARDBOOKSTORE)。标明建于1932年,今年恰逢75周年纪念,橱窗上贴着的海报说,“哈佛广场一个标志性的独立书店”。吸引我的不是店内的书,而是店外的书。原来,书店门口摆着几个书架,其中的图书全部为l至2个美元一本,有的还是八九成新的书。另有一箱巴尔扎克全集的英译本,每本价仅2元,有20多本,翻了翻,想想自己也无法带回,只好忍痛割爱。我还不得不舍弃掉马里奥·普佐的《教父》《西西里人》,最后买了本斯太伦的《索菲的选择》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9、格罗列尔诗歌书店(GRO——LIER POETRY BOOK——STORE INC)。与哈佛书店分享一座建筑,实际上就在哈佛书店的背后。书店建于1927年,历史真是不短。里面的书全部与诗歌有关,诗集、诗人传记、诗歌研究等。书店面积很小,书摆得密密麻麻,而且大多不是成批量的书。店主是个十分热情的中年男子,不厌其烦,向每个来店的人详细介绍着书店的历史和书目,我也听不太明白,见天色已晚,草草看了一会儿便撤。
三、中文出版物踪影难觅
波士顿书店不少,报刊亭、报箱随处可见,但很少碰到中文图书与报刊。波士顿唐人街在市中心,但书店很少,也不好找。好不容易见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发现是在半地下,名字忘记了,好像是“中国书店”之类,店员为广东人,都在五六十岁以上。店的经营者显然是广东人。店里陈列的主要是文学作品,有几本较新的中文小说,如苏童的《碧奴》、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等,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进去选书,人气很寥落的样子。
波士顿有全美国最著名之一的图书馆,与英文图书相比,该图书馆里陈列的中文书少得可怜,在儿童读物区仅有的几个书架上,摆放的书90%以上来自港台。而在多语种阅览室,中文图书共有五个书架,三个是港台的书,两个是大陆的,高行健的Ⅸ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是台湾版的,章诒和的《最后的贵族》是牛津大学出的。但很让人吃惊的是,这里居然有浩然的《金光大道》《邓小平文集》,并且有几个版本,还有姜安的《走出硝烟的女神》《陈国凯文集》一、二卷等。令我大为吃惊的是,这里作家出版社出的余秋雨《千年一叹*有十几本,琼瑶的小说有一整套码放在那里。图书馆借阅图书是免费的,我看到有两位国内来的女性,在中国图书专区里借走一大摞书,可见需求还是有的。
美国出版的华文报纸不算少,但没有见到一家大陆的,我只在一个大陆去的教授家看到他订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人办的《世界日报》在美影响最大,《星岛日报》《侨报》等也有广泛读者群。
剑桥区有一家外文书店,名叫斯恩霍夫外语书店(sCHOENHOFS FOREIGN BOOKS)。据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外面是两扇不起眼的白色小门,我拾阶而上,进去才发现书店的主体在地下室里,面积很大,各种语言的图书都有,分了西班牙、意大利、俄语等大类。我在店员的指引下,专门去看中文图书的专架,结果大失所望,中文书摆不满一个书架,不超过30本,主要用于汉语教学,而且来自港台地区,没有国内出版社的书。以有限的英语能力,我问店员为什么中文书这么少,答说,他们的进书渠道主要在纽约,而且缺乏直接面对中文图书经销商的机会。
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销往国外,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只要卖图书的版权,也要让我们的成品书得到在国外销售的机会。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校逯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