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问题

2008-10-23陈宝瑜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实训

陈宝瑜

一、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概说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直接把各行各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各种发明创造和工程设计变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征。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要,造就“准职业型”毕业生。这样,毕业生才能直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顶岗操作。

关于产学研结合,笔者认为应有初级(基本的)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高级形式是产学研全面结合,既培养人才又出应用性研究成果,同时也出产品。学校在输送应用性、技能性人才的同时,又以应用性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创新发展。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要有应用性科学研究的训练,即“研”的环节。这就是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师生共同解决某些科技、管理和服务问题,尽其所能,搞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初级形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保证有效地培养技能性人才这个主要目标的实现,不强求出科研成果。在教育上,对校企中“企”的理解要广泛一些。“企”代表学校的实操实训合作方,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社区和社会机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不是绝然分开的。在初级形式中,师生同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结合也可以开展技术革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即“学”的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加强实训教学,不意味着忽视理论教学。在学校,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打好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如果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又深又广就脱离了教育的实际。

二、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及简评

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有一些技术性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产学研结合。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又创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多种形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6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学校自己创办生产实习实体,办生产实习工厂,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学校创办的实体除了生产实习工厂外,有的是各类实业公司。例如,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1956年建立的技术院校。建校不久,他们就把各种实验用的机电设备集中起来,创办了一个实习工厂,为学生安排技术和生产实训,一边生产,一边为学生提供实训。该实习工厂主要生产万用磨床,产品达到了当时的国内先进水平,连续多年被评为部优产品。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厂大力研制开发新产品,先后研发出“大型感光胶片涂布机”、“拉幅机”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学生们在这样的实习工厂里,用近一半时间实际操作,到高年级已达到顶岗的水平,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实干,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又如,北京城市学院2000年创办了现代家政管理专业,同时开展现代家政的教学与研究。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实习环境,学校创办了股份制“海育合家政服务公司”。学生们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学到了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际本领,接触社会,大开眼界。这种学校自办工厂和自创实业公司的做法,具有体制一元化的优势,关系单一、决策快、执行阻力小。所以,本校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是传统、封闭办学情况下的主要路子,也是当今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模式投资大,学校很难在每个专业都自办工厂或公司。

第二种模式是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即企业办学,由企业或企业集团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例如,吉利汽车集团是国内生产汽车的大型企业,并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吉利大学。该校的汽车工程等专业非常有特色。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到工厂车间去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有的学生还结合实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不少学生毕业时达到了能顶岗操作的水平。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不少人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又如山东烟台南山企业集团创办的南山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企业的行业和资金优势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基地和实习岗位,吸收了相当多的毕业生就业。这些实例说明,企业集团举办职业学校具有更为有利的“产学研”结合的条件。

第三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以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学校不可能为所有的专业设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足,就要把眼光放在校外。例如,苏州工业区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多家企业、公司实行了订单式协作。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按订单企业用工淡旺季要求,实行弹性学制,工学交替开设技术操作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各自发挥优势,紧密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性人才。学生毕业后在订单企业就业上岗,减轻了就业压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目的明确、专业思想稳定,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这里需要解决好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制度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除了校企双方要建立“共赢”机制外,政府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如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给有些接纳学生的企业以税费减免或经济资助,调动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产学研结合模式顺利而持续地开展。

第四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轮流担任教育主体(教学主体与实训主体),分段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例如,北京城市学院设立的“地铁供电技术”、“地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是同北京地铁运营总公司双方共同制定的。3年学制,实行“2+1”合作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和部分实验任务,第三年的生产实训实习在地铁公司所属企业进行,由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实施管理,学校主动配合。学生的学费大部分交给实训机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安排在轨道交通运行公司工作。由于地铁运营公司的教育培训机构把管理实训教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使得学生的工学得以顺利安排,企、校互补互利。

第五种模式是建立半工半读制度,即一半时间理论学习,一半时间在基地实训和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这种形式根据专业特点和产、教双方情况可以半对半安排,也可以工、学混合安排。实践证明,理论课占50%~55%(体现以学为主),基地实训、生产实习占45%~50%较为恰当。学生在企业实习,顶岗操作,要完成一定的工时任务;企业也适当给学生发一些生活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困难,这对学生们也是一种关心和鼓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企业早日建立感情,勤学苦练,争取早日胜任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符合职业型人才培养规律,历史上也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应坚持探索,积极开拓新形势下半工半读的新经验。

第六种模式是军地两用人才高职的培训,要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地方高职院校发挥专业门类齐全、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特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便于就业的优势,面向部队招收军队复转战士,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培训。生产实习可在地方单位进行,也可在军工厂和有关部队单位进行。在部队具有高中文化的复转战士,已有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有专门技能,经过部队训练,在组织性、纪律性、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奋斗拼搏、不畏艰险等综合素质方面已有很大的强势,一般说来优于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对他们再进行一两年专业技术培训,就能成为思想和技能“双过硬”的人才,成为经济发展中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什么具体形式则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多样化构建。笔者认为,这里有个制度创新问题。刘少奇同志1958年讲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我认为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和部分工厂、企业集团也应该积极探索半工半读模式。学校以出人才为主,也出成果、出产品;企业以出产品为主,也出人才。这样,校企合作的共同点多了,校企合作才会有持久活力。

(作者系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

[责任编辑:张 敏]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实训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