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科学发展观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008-10-23胡占君陈宵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高素质创新型科学

胡占君 陈宵英

刘木春,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1951 年1 月生于山东泰安,1982 年7 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1996 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003年1月任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

刘木春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及著作10多部。重要社会任职有北京市高校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党建研究会理事等。

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是许多高校目前思考和实践的重点。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刘木春。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请您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刘木春: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历史定位,对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进行了新的、全面的概括,将其定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形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套战略部署,实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已经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经济社会30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校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趋同,以及教育质量下降、教育不公平、教育发展不和谐等问题,也只能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是目标,发展是主题,发展也是方法——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经验。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来说,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我们的教育教学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注重学生特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高校发展来说,同样也要做好统筹兼顾,如要统筹规模与效益、质量与数量、大众与精英、专才与通才、社会功利与人文精神、国际化与民族化等关系。这些统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总之,高校只有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请您具体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木春:“以学生为本”,体现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主要谈三点:

首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培养模式。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要求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家业,不需要或不迫切需要他们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想要培养的也是听话的奴才,对主人要绝对服从,有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不重要。从培养方式上看,只需死记硬背,熟读“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它是工业化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工业化方式”,其重要特征是标准化和批量化,这种教育方式总的来说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但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传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许多方面目前并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要求,如教学过程好似机械不变的流水线,用“一本教材、一个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奉为经典,把教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诠释,而不大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主导的新世纪,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急剧变迁的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适应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等时代特点,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只有培养出适应这种时代需求的人才,才能说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其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好是创新型人才的前提。这不是要求他们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分数考得越高越好,而要看他们综合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包括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组织能力、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等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过:“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仅是骄傲与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高校教育只有短短的几年,之前的小学、中学教育一直在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在大学里,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孔子一生倡导“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思想,也说明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元素自古有之,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再次,是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潜能得到最大发展,形成个人的智力结构,培养出具有特殊兴趣和才能,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兴趣、爱好、特长都有差异,成长中的机遇也不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千差万别。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不同潜能的人才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只有注重特性的培养,才能发展个人的智力,使“人人能成才”,从而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

只有从时代、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出发,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型各类优秀人才,才是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才是“以学生为本”。

记者:就这一方面来说,您认为目前高校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刘木春:目前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首先,要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为本,决不能以物为本、以经济利益为本,“见物不见人”,本末倒置。近些年来,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出现了些偏差,片面追求规模和经济效益,把高等教育发展单纯理解为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尤其是扩大招生以来,一些大学以入学率、招生数量、占地面积为衡量尺度,急于“上档次、上水平”,贪大求全,忽视教育规律和客观条件,影响了教育质量,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由此导致了高校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趋同、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精神弱化、教育不公平、教育发展不和谐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教育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大学办学规律要求、时代和社会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包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与机制、革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革新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及教育革命。只有通过全面、深刻的改革,建立起科学的、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教育体制与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评价标准等体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

再次,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高校是创新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持久而深远的。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高校也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记者:贵校作为特色鲜明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是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

刘木春: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主要为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流通领域人才的高校,1994 年在国内高校首家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学校目前已基本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以物流学科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

作为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按照北京市“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服务首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坚持人才强教、坚持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我理解,创新型人才包括理论创新型人才、实践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理论型创新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新认识,表现为理论成果,其典型代表如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马克思等。实践型创新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有重大技术突破,代表人物如袁隆平等。应用型创新是对已有发明成果的创造性应用。根据学校情况,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这是切合我校目前实际的。

多年来,学校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办学精神,逐渐形成了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发展共性与尊重个性,注重实践和应用,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学校目前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我们有决心开创北京物资学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责任编辑:包和春]

猜你喜欢

高素质创新型科学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点击科学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高素质”自诩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