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
2008-10-22冯志伟
冯志伟
备受关注的2008年高考已落下了帷幕,一直被誉为整套试卷焦点的作文试题也在人们的企盼与猜测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年全国18套试卷的18道作文试题可谓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对作文试题作一下综合评述,以期大家能够从中了解命题的现状和趋势。
一、命题、材料作文平分秋色,话题作文即将谢幕。
从命题形式而言,今年18套试卷中命题作文8道(上海卷——他们、天津卷——人之常情、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江苏卷——好奇心、浙江卷——“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举手投足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材料作文8套(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卷、辽宁卷、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宁夏海南卷),话题作文2套(山东卷——春来草自青、四川卷——坚强)。下面再将近三年的作文题样式分布情况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我们不难看出全国作文样式的命题趋势,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而话题作文的“辉煌时代”不仅已经远去,其立足高考的地位也已岌岌可危,今年话题作文仅剩山东卷和四川卷,似乎在为告别高考作最后的谢幕。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写作限制和要求上可以说是作文命题的两个极端,前者具有限制性和单向启发性的特点,后者具有开放性和立意自由性的个性。命题作文是比较传统的作文考查形式,它能够直接体现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便于考生迅速把握写作主题。材料作文取材自由,文字图画均可,能够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大可能地让考生有话可说。鉴于两种作文样式的各自优点,全国试卷作文命题倾向这两种作文命题形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思想内容取向丰富多样,作文流变折射四大特点。
1.聚焦社会热点,透视个人情怀。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语道出文章和社会生活、时代变迁的关系。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自然就更不能忽视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只有把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作文命题取材的源头,才能体现时代的潮声和人民的期待。而全国高考一直本着一个原则命题,那就是不回避社会热点。如全国卷I就直接拿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事件来作为作文材料;四川卷以“坚强”来作为作文话题,也显然是在聚焦地震这一特大灾害;江西卷用2007年洞庭湖鼠害为背景材料,并配以漫画,要求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这些试卷把作文命题方向都锁定了社会热点,但对考生考查的是个人的情怀,在看待这一社会热点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感触?你的认识和见解是否正确、情感是否真挚、品质是否高尚等都会在作文中得到反映。
试举四川卷作文话题——“坚强”为例。
这道题对于四川考生来说是很及时的。网上报道说很多四川考生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着作文的。他们很多人都亲身经历了大地震,更懂得“坚强”的含义。但有一点考生应该明白,写这个题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仅仅谈到个人的坚强,而应该体现出考生更为崇高的情怀。譬如提升到我们整个国家民族这个层面上来,2008年这一年来得太不易了,国家可谓是命运多舛:年初的南方雪灾、“3·14”拉萨打砸抢事件以及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但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这些灾害面前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强,13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灾害。正所谓“多难兴邦”,在灾害面前的坚强,恰恰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所以考生能由个人的坚强上升到四川坚强、国家坚强、民族坚强等层面上来,才是一篇有着崇高情怀的文章,这也是命题人的意图所在。
2.关注生活自然,蕴涵人生哲理。
以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来做作文尤其是作文的材料,是当前以及今后作文命题的大趋势。简练而纯记叙性的材料,其内涵往往却是深刻的,需要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来谈及人生哲理。这对考查学生整体语文素养(诸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是很全面的。今年以此为材料的作文命题就有多套,如全国卷II以“海龟和老鹰”的故事为材料,揭示人们要遵循自然之道;福建卷以“买饮料”为材料,体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重要的是考生如何理解“饮料”的含义;北京卷的“石头和玻璃瓶”,揭示人生学无止境等方面的哲理;海南、宁夏卷“给小鸟放生”,警示人们和自然的和谐等哲理。由于生活与自然现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停留在现象上,应挖掘潜在的人生内涵。
以全国卷II作一简要示例: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个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拦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正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这个“海龟和老鹰”的故事取材于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的作品《自然之道》(本文已选入小学人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命题人又别具匠心地对故事进行了删改和调整,使之更简洁和耐人寻味。故事涉及到了三个方面:海龟——游客——鹰,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譬如写⑴遵循自然规律。游客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是莫大的伤害。考生可以从此角度入手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也可以写违背自然规律所带来的种种危害。⑵爱与伤害。材料中游客的行为和结果恰恰说明了这一点。⑶审时度势。这是从海龟和老鹰的角度入手的。⑷等待时机。这个立意是从老鹰的角度来确立的,人生的许多时候也是这样,当你的目标一时达不到时,不要轻言放弃,要善于坚持,等待时机,因此考生亦可以从这个角度构思行文。总的说来,该材料所揭示的哲理是多向的,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3.贴近心灵感受,彰显人文色彩。
对考生个人心灵感受的考查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如辽宁卷材料作文对青年人价值观的考查;天津卷的命题作文“人之常情”,考查的是考生对人与人之间各种情感的正确认识;上海卷命题作文“他们”,考查的是大家对“他人”的关注;安徽卷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引导青年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激别人;江苏卷命题作文“好奇心”,考查的是对新鲜事物的正确认知;广东卷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突出的也是个人的正确抉择;湖北卷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考查的是考生的自我观照和品质修炼能力。这样的文章题目,考生要在作文中体现健全健康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阅卷老师。
以湖北卷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而恰恰就在你“一举手”“一投足”中凸现了你的素质。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作文题目旨在引导考生通过“举手投足之间”来思考人生、反思自我。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去写:⑴观察角度。观察身边人的举手投足所透视出的某种品质或精神,或周围人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你带来的某种影响,这些细节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考生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行文。⑵自我角度。细节见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周围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大意义上说,2008年我们要举办奥运会了,是我们向世界展现我们形象的时候了,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不仅展示个人的素质,更昭示了我们中国的文明程度。所以我们要积极提高个人素质,审视个人言行。
4.重视联想思维,营造生活诗意。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一对翅膀,高考作文势必对这种能力着重考查。而今年的一些试卷也在生活诗意上作了文章,如山东卷的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对于这样的因果关系的话题,考生必须发挥联想思维,寻找好的切入点;浙江卷命题作文“‘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这就让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都可以有话可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这种生活中找到“诗意”;湖南卷是对韩愈两句诗意境和哲理理解的材料作文,考生要能够由诗句的现象联想到生活的情节,或由现象谈及哲理;重庆卷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要能够写出生活中的“诗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重庆卷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为例作一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是一个极富诗意的作文题目,不难让人联想到2007年的湖南卷作文题目《诗意地生活》,还会让人想起海德格尔的一句话“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生活”,简言之,就要谈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角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作文题极具“环保意识”和“和谐观念”的。在立意前,我们首先要对“自然”的种种含义有个清楚了解,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行文:⑴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就应该去适应自然,而不是总想方设法驾驭或改变自然。⑵诗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发现“诗意”,把平淡的自然生活能够看作“诗意地栖居”。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⑷在自然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对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可由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所造成的恶果来警示世人保护地球,保护自然。⑸在自然中生活的种种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很多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可以写种种自然现象来谈人生感悟,但一定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深刻。⑹舒展生活。这扣住了“自然”的第三个释义,人生活在世上,不能违心生活,要自由生活。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回族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