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作文表现与矫正
2008-10-16石修银
石修银
一、虚假做作
阅卷老师:那么虚假,禁不起推敲,没意思。
[示例]似是1988年,听说县里一些单位给职工安装液化气罐,还给他们入户,要一千多块呢。去过县里的人回来无不津津乐道。“什么样子的呢?”有人好奇地问。“那灶头可以搬来搬去,就一层铁皮。连一个钢瓶。在气灶上一扭,啪,火焰便蹿起来了,啪,火焰便没了。还不会腐蚀铁器呢。”人们一听,眼睛都直了:“怎么有这么先进的家伙?”“还是现在的共产党伟大。”有人感叹道。“是啊,改革开放了,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呢。”人们频频点头。
人们摇着扇,心里却更热了。
(《灶》节选)
这是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作者以“灶”的变化来诠释社会巨变,赞扬了时代。但这一段欠失生活气息,没有月夜闲聊的乡村特色,人们读后难以置信。
矫正:“真实乃文章生命”,文章有生活味,才有亲和力。千万不要为文造景,为文生情,那样矫揉造作,令人见出生命的虚伪与庸俗,文章也令人不堪卒读。可将画线处改为:
“城里人真没事干,什么鬼点子都想得到。”有人感叹道,脸上写满羡慕,眼里充满憧憬。见一女孩子在场,他们就逗她:“小妹子,你以后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有液化气的。”她咬咬嘴唇,脸一红:“我才没有这个福分。”
此富有个性的话语与举止,使文章散发出淳朴的乡村气息,予人清新的美感,予人丰富的审美愉悦。故而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材料,文章要有生活的独特气息。
二、老套陈旧
阅卷老师:事例素材老套陈旧,没有新鲜气息,怎么让我有阅读兴趣?
【示例】我的老师,是您伸出援助的手,设法减免学费;是您在我患病住院时,带领班委前来看望,让我潸然泪下;是您在我数学成绩拉下时,留下我补课;也是您得知我的成绩的提高,脸上充满阳光,让同学为我鼓掌。
这是俗套的事例,没有自己独特的素材,也就不见情感的真实与生活气息,文章也就陈腐而缺乏清新美感。
矫正: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体味与自己的视角,或是写别人未知的生活,文章则是予人新鲜的享受,蕴蓄丰富的审美价值。
我回到家,父亲就一声不吭,满脸怒气。他就不理解我爱好写作的做法,每一见我写字,就嘟哝我数学不学,物理不练,就嘟哝搞文学有什么出息,说不定来个运动,那就遭殃了,比如谁谁谁谁。一次见我写信,也误认为我又在“不务正业”,于是大发雷霆,摔破了他自己坐的凳子……我好痛苦,我想:父亲,我多想做你的朋友,让你理解我,也让你了解今天变化了的社会。
(《我想和你做朋友》梗概)
写父样,有自己独特的体味,也就有了独特的意蕴。如此写来,不至于了无新意与审美疲劳。
三、干瘪空洞
阅卷老师:语言空洞干瘪,形象枯槁雷同,我看不去。
[示例]现在社会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我1998年见有人戴上传呼机,自己就感到很是落后,就做妻子的工作,要她同意买传呼机,妻子最初不同意,后来终于答应了。人们见我一戴上传呼机,羡慕得半死,我不时摸摸腰上这小盒子,感觉好极了。
矫正:如饮白水,了无味道:“我”是怎样做妻子的工作?人们怎样羡慕?自己戴上传呼机的感觉是怎样的“好极了”?缺乏具体描述,只是干瘪地叙述,话语则显得枯燥乏味。文章也就显之小气俗气。可如此修改:
记得1998年,我在乡下任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一看,大多同事腰间都有了一个黑色“小盒子”,零……声音一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摸摸腰上,低低头,唯独“我自岿然不动”,很是跟不上大家的节拍,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跟妻子说也想要一个。妻子一听,便摇摇头:“又没有几时用,别去赶时髦。”我说:“哎,一到县城,大家总会自然看看你的腰部,一看我没有这小盒子,人家声音也小了起来,自己好像也低人一等。”妻子看看我,许久,点点头。于是,我买了一个摩托罗拉,988元。
开始还真不习惯。可过了一两天,便习惯了。走在路上,坐在客厅,时不时摸摸传呼机,心里踏实,似乎自己级别高了,身体重了,讲话似乎也更有了底气。
有人羡慕:哎,小盒子,是上了档次的表现。有人嫉妒:咳,我要买个中文传呼机。
……
如是有了具体的心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形象便见丰满与鲜活。文章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亦便不再寡然无味。
四、意蕴浮浅
阅卷老师:看了半天不见什么意思,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
【示例】不知怎的,妈妈这几天像着了魔似的,只要一下班就一头扎进书堆。一会儿沉思,一会儿又用手比画来比画去,神情庄重严肃。我对此十分担心,小心地问:“妈,你干吗啊?”“运动呀!”
妈妈边说边给我一本杂志,又比画去了。我翻开杂志,杂志的扉页上赫然写道:生命在于运动。再往下翻,只见满是××百岁老人如何运动健身,延年益寿的例子,难怪妈妈这么感兴趣。再看看桌上,哇!不会吧!全是什么《健身操》、《四十八式太极拳》、《运动十法》……
……这样,老妈练了一周。
星期天,妈妈兴冲冲地回到家,原来这周的杂志又到了,妈妈把包一扔,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谁知妈妈还没翻几页,就愤愤地把杂志一丢,进厨房去了。
我好奇地打开杂志,见扉页上赫然写着:生命在于静止。再往下翻,便是××百岁老人如何静心修养,养精蓄锐而长寿的例子。嗨,也还有北京著名专家的评点呢。
(《变化》梗概)
文章生动,但滞于事情的描述层面,只是津津乐道于有趣的生活表象,缺乏对生活中妈妈尴尬举止的思考,也就没有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如此复制现实生活,没有自己真切的审美情感与独到的思想,文则意蕴浮浅。
矫正:“文章要有意思,还要有意义”,要让读者阅罢文章而有思想的启发或冲击。不要为写有趣罔顾思想,更不能写无聊庸俗的“趣事”。此文可补上几句话:
我忽然觉得老妈有点可怜。老妈何必生气呢?还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张悦说得好:
幡也动,风也动,其实你的心在动;胖也好,瘦也好,你自己感觉好就好。
如此一补,文章就有自己的思想,读者也就有了阅读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