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

2008-10-15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探究

季 峰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它包括内化和顺应两个过程.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收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产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和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为理解而学”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整体化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网络中独立的知识点,而且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的内容,才能获得知识并在课内外加以运用.通过理解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本身,也认识到为什么学习,并把知识作为随时可用的东西保存起来,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释新现象,形成解决各类问题的程序.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教师对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教学要有通盘的规划,对每节课要有详尽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高屋建瓴地设计出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要求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伙伴,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如何从各种渠道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悟”知识,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应由教师提出,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分析不应由教师代办,凡是学生能够归纳得出的结论不应由教师总结得出.这样,就可使每节课都成为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场所.

二、情景创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条件

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习更有效.在创设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史实、新闻报道、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如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教师也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怎样防自行车棚锈蚀”等来设置学习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从哪几个方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几种常见的喷泉实验中,实验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等,都可以为学生对有关知识建构提供良好基础.

三、“对话”与“协作”,是知识建构的核心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的一种对话,通过对话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有争议的问题;在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态度,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探究有争议问题的方式是讨论,而不是“灌输式”的讲授;讨论时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需达成一致意见;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对学习的质量负责.这样的教学过程,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活活动的广阔天地.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建构.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对话”与“协作”.

四、科学探究,是知识建构的重要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氨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将这块布用火柴点,出现‘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掌握和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探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