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2008-10-11陈宗丽
【摘要】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在教学安排上与专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可以将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对人才的全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专业教育;自由教育
作为一名专业老师,本人几年来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对专业教学比较了解,也与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就目前高职院校中面临的人文教育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称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围绕人性完美而展开的如何做人的教育,主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培养和实现人文精神,让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道德性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教育不仅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准备,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不仅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公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它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完美的人。而人的完美,则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健康、人的综合能力、人的心灵的美。不管是高职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这个任务都是一样的,所面临的人文教育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但在高职院校中,所面临的人文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二、高职的人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这种定位本身就没有任何人文教育的内涵。但如果缺少了人文教育的内涵,还能是人才吗?首先他就不是完美的人。很多的人也都知道,要成才,先成人。这种才人,不是学生在学校几年中自己发展就能成的,没有指导,没有老师指引,学生很容易随波逐流,被一些社会不良的风气所污染。好的现象和行为得不到认可和提倡,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不良的习惯和风气又得不到惩罚和遏制。“好的不学,坏的一学就会”。人的惰性使然。所以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不要攀比,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要盲从。
调查表明,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
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做法,按照普通高校的思路安排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不仅人文教育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人文教育内容脱离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起点,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效果不佳。特别是许多学校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三、人文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构建人文教育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依靠专门的学科建设,更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高职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矛盾就出现了。本人就自己实际工作中情况作一下说明:(1)高职学生的学制是三年。(2)为了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考虑了一定量的实践课程,一般都要要求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40%以上,而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除了每个学期的都有相应课程的实训以外,在第三学年安排一个学期的上岗(顶岗)实习,甚至有的安排一年的上岗(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在校的实际的学习时间即为二年半甚至只有两年。(3)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吸引了很多没考上本科的学生就读。所以在学习能力上,高职的学生跟普通高等院校是有差别的。同样的课同样多的课时,在本科院校开设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在我们高职院可能效果要大大折扣。当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但不论今后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必备的。所以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课时保障。(4)专业学科是一个体系,也是有连贯性的,很多基础的课程上完了以后才能进行专业课开设,所以在第一年会安排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样就与人文教育的开设产生矛盾,第一年课时相对很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也不好,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也就会产生影响。所以这个矛盾一度很难进行调整,后来虽然也采取了其他方面的措施,但就其教学效果而言,确实很难进行保障。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的安排时间上是有冲突和矛盾的。所以我们不妨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融合,少开或不开专门的人文教育(或称通识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的技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操作程序时,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发展的追溯及前景的展望来关注历史、社会、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反思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社会及人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介绍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的热情。
本人从事的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工作,我们在制定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時候,就在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作了很大的改革。对很多课程进行了整合,人文类的课程开设的很少,只保留了必须要求开设的两课。这样我们课程的开设就不会有冲突。而在我们的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中,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我们增加了对人文知识的要求,对每个课程所可能涉及到的人文方面的知识作一些规定,我们的专业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知晓。比如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需要介绍建筑的发展史,特别是要注重介绍我们国家的建筑历史,增加学生对中国古建筑的了解,增加学生对我们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加民族自豪感。另外学院也鼓励专业老师,在教学中多补充一些人文知识,在制定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时,也将人文教育的部分单独列出,单独考核。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学生也会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很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过时,因此,高职学生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把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就将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伟大成就。
“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专业教师对专业的发展把握的比较准确,对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和工作中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也比较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专业教学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引导,同时给与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希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本人在教学工作中,也适当介绍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是跟“钱”打交道的,工作中认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一旦出现差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另外一般的工作都跟招投标有关,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如何遵守招投标法,不串标、围标、不泄露标底,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不为一己私利,作出违法的事,也是学生必须在校期间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的。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使教学的内容不再单一,教学的过程也就变得有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专业老师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都很难实现,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想,这却是很有必要的,也必将是有利于学生,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我们首先是要能够积极地思考,大胆尝试,我们需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气氛,让我们的专业老师也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对原有课程不断进行改革,把成人和成才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教育和培养。只要我们切实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当作我们工作的中心,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能够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2]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作者简介】陈宗丽(1981- ),女,江苏高邮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助教,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