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2008-10-10宫玉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8期
关键词:能力素质人格魅力文化素养

【摘要】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本文着重谈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学识素质和能力素养,以便使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师 学历水平 文化素养 能力素质 人格魅力

我是一个教龄十多年的语文教师,常常反思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到底有多远?语文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养,而语文教师的素养不仅仅是语文素养,应该还包含很丰富的内涵。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报告和改革措施来看,普遍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下列素质:

一、较高的学历水平

韩国计划将通过继续教育,使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美国华盛顿州要求到1992年,中小学教师申请更新教师证书时,须同时具有双硕士学位,即除持有文学、理学等专业硕士学位外,还须持有教育学硕士学位。

二、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各项内容在新形势下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国等国普遍要求中小学教师除了掌握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外,还要接受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

三、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美国认为,应着重培养未来教师探讨知识的能力、态度、风格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传播知识。认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能力:具体感受的能力、思维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六种能力:教学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英国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注重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全能型教学”是指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的教师。至于什么是“完整型教师”,前苏联认为“完整型教师”是指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教师。美国认为“完整型教师”既是学者、教学者、又是决策者。尽管各国对“完整型教师”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要求教师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则是共同的。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人格魅力

这里我们先谈谈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当然这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应共同具备的人文素养。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就像歌中唱的——“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一个教师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关心人爱护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责任感。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基础是“爱”,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而厚此薄彼。在教育工作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做学生思想工作切忌操之过急,那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而欲速不达,要用耐心和诚心来打动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待人要有谦让之心。一个人要想有谦让之心就得经常拿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不要因为学生暂时的无知而嘲讽挖苦学生,也不能因搭档工作中为出成绩争时间而耿耿于怀,当自己取得一些成绩时,不能沾沾自喜,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越是应该讲合作,团队精神。一个有谦虚之心的人就像一棵成熟的麦穗,眼睛应该多留意脚下的土地。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学识素养

一个理科的老师有很强的解题能力,上课有很好的逻辑性也许就已经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在学生心目中对语文课往往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但作为一个像我这样的高三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每周十四到十六节课,还有批改作业和作文,一堆繁琐班务工作让人没什么空闲,有时真的没有时间去读书,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后,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除必修教材外,还有大量的选修教材,很多作品对于一直抱着人版教材教了几十年的老师来说一下子摸不着边际。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很难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所以,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要积极投身于继续教育中,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想上好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就必须首先充实自己。如果一堂语文课,老师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并关注时事使语文课符合“大语文”的要求,势必成为一堂很有文化韵味的语文课。所以教师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甚至现代科技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教师的知识贮备应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博学的知识以及宽厚待人的品格来影响学生,进而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

有人说: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作为一个爱祖国的中国人,对本国语言的学习应该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感情丰富,这种情感来自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崇,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在我参加顺德教师研究班学习时,蔡伟教授曾经说过:有些老师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本身就不具备感受作品的能力,或者说本身就不具备一颗感受作品思想感情的心灵,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激情。一个语文教师在感受作品时需要有敏感的心灵,当他走上讲台时,出于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激情就会爆发出来。学生记住的应该是一篇感动其一生的好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字词句。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语文学科从教学规律上讲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我在讲到词语练习时遇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旅行社是陈世美犯法——包办。学生不理解这个歇后语是什么意思。那就要讲京剧里的《铡美案》,讲包公铡陈世美的故事。有一次遇到一个惯用语:好景不长,中报惨遭“滑铁卢”,净利润锐减。这里学生提出不理解什么是“滑铁卢”,我就找一个学历史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讲拿破仑如何在滑铁卢遭遇惨败。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很常识性的问题,但学生也可能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个个千奇百怪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要有敏捷的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长年坚持一线教学的经验以及课前做好种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再加上良好的教师素养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具备的。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应该主要是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融合,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语文教师。

★作者简介:宫玉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能力素质人格魅力文化素养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制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