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朱绍禹先生

2008-10-10曹洪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学法

曹洪顺

5月9日,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悲痛万分,26年来与先生相识、相处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其声音笑貌,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82年4月,我与先生相识于在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的第二次学术年会上。此时,他担任学会的副理事长(理事长是范德藻先生;同年11月,朱先生继任理事长),是大家公认的国内少数几位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术权威”之一。在这次会议上,研究会决定于1983年暑期在烟台举办第二期语文教学法讲习班(第一期是1981年在大连举办的),由我负责操持会务,因此,我和先生便经常有书信往来,会面的机会也多了。在他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烟台讲习班按时、按计划如期举办,历时近半个月,参加学习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400人,授课的专家学者16位,称得上是本学科的一次盛大的学术活动,大大提升了我国高师院校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这个班的成功,充分表现出先生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那年,先生61岁,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了,但先生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胸怀和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平易近人的态度,幽默风趣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使我产生了直接拜他为师的念头。

机会终于来了。1986年上半年,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先生主持了东北师大主办的语文教学法研讨班,我报名参加了。到这个班学习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师大、南京师大等名牌高师院校在内的学员共27人,其中有几位,如浙江的王松泉、湖南的周庆元、内蒙古的韩雪屏等,在当时的语文教育领域已经小有名气。整个办班过程,先生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特别是讲起课来,神采飞扬,底气十足,纵横捭阖,旁征博引,侃侃而论,谈笑风生,一点也不像是一位64岁的老人。得益于他的严密组织和精心安排,这个班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实际上只有4个月)的时间内,居然开设了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应该开设的所有的学位课程:“语文教育原理”课,先生自己亲自讲授;“语文教学心理学”课,邀请著名心理学家朱作仁先生讲授;“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课,则邀请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讲授;“中外语文教育的比较研究”课,设“中日语文教育比较研究”和“中欧、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两个专题,由沈阳教育学院的赵北柯教授和本班学员韩雪屏同志分别讲授。此外,在这个班上,学员们还学了语文教育美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能力心理学等非常出色的专题课,全都是由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的著名学者讲的。在这期间,先生为了训练学员们的科研能力,组织大家、同时也约请了国内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编写了语文教育中急需的工具书《语文教育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可见,这个班虽然时间很短,但效率却高得惊人。这个班办得非常出色,又一次充分证明了先生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深邃的学术眼光。

顺便说一下,在这期间,先生还带着三届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第一名研究生,是1983年招进的、新中国第一名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就在我们这个班快要结业时,举行了他的毕业论文答辩,全体学员都参加了答辩会——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因此,就我来说,实际上是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以不同的角色,参与了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我有幸参加了先生主持的这个班的学习,我在学习中的确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连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此以后,我积极地参与到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的活动中去——因为当时研究会几乎每年都有活动,所以我差不多每年都能和先生见面——事后我才发现,先生主持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他办的研讨班,对我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可以说是改变了我后半生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先生把我带进了语文学科教学论的领域中来。参加这个研讨班之前,我也曾经给高师中文系专科学生开过“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各类文体的教学,经验性的东西多,理论性的东西少。实在说来,当初,连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弄明白语文教学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弄清了它纵向延伸和横向开拓的趋势。这个学科的教学应该怎么搞,科研又是怎么一回事,我心中有数了。

其次,先生给我指出了奋斗的方向,并做出了榜样。我进入到语文教学论这个领域里,算是找到了值得我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了,也就有了精神寄托。这时,我不但教学方向明确了,科研成果的水平也大大提升了。上个世纪末,当我们学校有资格上硕士点的时候,我们也积极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我们的“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论专业,终于获得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当时,我们全校才只有6个硕士点。朱先生这个榜样的力量,对我来说的确是无穷的。2002年,当我们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进校的时候,我已经62岁,办理退休手续2年多了,但我还是决定退而不休,满怀信心、义无返顾地担任了硕士研究生导师。而我们给研究生所开的课程,还有带研究生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朱绍禹模式”,正是从朱先生那里学来的。同时我也知道,先生招收第一届研究生的时候,已经61岁了;到他76岁高龄的时候,虽然离他1990年办理离休手续已经过去了8 年了,但由于工作需要,他还是重返导师岗位,继续带研究生,从而使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超过了20名。现在,我自己也已经是个68岁的老人了,仍然在参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先生的榜样,就是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多年来,先生对我的帮助,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我的第一本论文集(《语文教学法漫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他作的序。他生前到我们学校来过五六次,给我们做过学术报告,当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先生最后一次到我们学校,是在1998年,并且是来为我主持的一个世界银行课题作鉴定,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与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2003年在桂林,先生不顾81岁高龄,去主持他担任理事长的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的一次学术会议,我带我们的2名研究生参加了。那次我们住隔壁,一有空就在一起,还一同去游览了漓江。

4月下旬,听说先生病重,我很焦急,很想去见他一面,但因为腿疾没有能成行,结果留下了终身遗憾。

先生在我心目中,精神不死,师魂常在,将永远激励我继续做好工作;我也应当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作者通联:鲁东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教学法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