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2008-10-09
本期点评人:赵永新(自然之友理事)
民政部:雪灾致12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23日说,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已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资料来源:新华网2月23日消息)
评论:鼠年春节前后的异常特大雪灾,把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中国人搞懵了。想想那些消逝的生命,想想成千上万有家难归、近乎疯狂的旅客,想想断水断电给灾区人民带来的苦难,真是让人心痛!在加强减灾抗灾能力建设的同时,我们似乎更应该反思:老天爷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对地球家园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忘了:尽量减少给大自然造成的痛苦。
最新研究:40%的海洋受到人类活动严重影响
首次就人类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所进行的全球研究发现,地球上超过40%的海洋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仅有4%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
通过将捕鱼、沿海开发及航运污染等17项活动的地图进行重叠,美国研究人员得到了人为海洋危害的综合图。调查显示,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包括北大西洋的大片水域、中国南海和东海、加勒比海、地中海、红海、海湾地区、白令海及西太平洋的多数水域。(资料来源: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2月15日)
评论:美国生态分析及合成中心关注海洋污染状况的举动令人钦佩,虽然他们得出的结论令人沮丧。尽管海洋是人类“摇篮的摇篮”,但由于它远离人类、而且大部分属于公海,所以海洋遭受的污染容易被人们忽略。其实,当今的海洋已成为全球公共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集纳地,除了受污染损害,还是地球变暖的重灾区。与其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危害人类的女魔头,不如说是海洋因不堪人类侵害之重而发出的强烈抗议。今后这样的抗议应该只多不少。唤醒全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当属环境教育的优先课题。
“藏羚羊”比“华南虎”可爱?
针对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刘为强假照片获奖一事,刘为强供职的《大庆晚报》的编委会18日通过互联网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
《大庆晚报》在道歉声明中表示,虽然刘为强付出了300多天的艰辛努力,为藏羚羊保护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新闻图片的表现上违背了新闻记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运用技术手段处理新闻图片,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资料来源:据新华网2月19日消息)
评论:就在“华南虎照”事件久拖未果之际,又爆出《大庆晚报》记者刘为强“藏羚羊”照片造假的丑闻,实在让国人汗颜,使素以信义为荣的文明古国蒙羞!虽然《大庆晚报》的道歉情真意切,虽然他们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干净利索,远胜过“华南虎照”的相关政府和当事人,但还是让人慨叹:中国人到底怎么了?
两者都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其实却是“利欲熏心”、不惜造假。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好山河之所以如此伤痕累累、积重难返,不光是盲目发展经济之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
世行中国污染报告遭删节
在中国政府有关部委的压力下,世行在会上发布了一份被悄悄大幅删节的、有关中国污染成本的里程碑式报告。删除部分约占原报告的30%,详尽披露了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而早亡的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用的流行病学模型,该报告发现,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过早死亡。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官员否决了公开发表该报告完整调查结果,而最令他们担心的,可能是展示这些结果的地图。该地图详尽显示了死亡情况的地区分布,其中大多数集中在中国西北的产煤地区。
近年来,中国因环境恶化而引发的地方抗议活动越来越多,通常针对的是污染周边农田或水源的工厂。但中国的态度似乎还是令世行感到吃惊,尤其是鉴于环保总局及其行事高调的副局长潘岳越来越多地通过曝光行动,来强制推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
删减报告的要求显然让世行感到恼火。该报告表示,“让公众获知现有的水、健康和环境数据至关重要”。上述报告的调查结果并非全然悲观。根据某些标准,近年中国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中国城市仍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为了计算空气污染(人类最致命的杀手)程度,该报告使用了国际公认的方法——观测颗粒物浓度,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浓度。只有1%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在颗粒物浓度低于每立方米空气40微克的城市中。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定上限是20微克。该报告称,2003年58%的中国城市居民暴露在颗粒物浓度高于100微克的环境中,“是美国年均水平的两倍”。(资料来源: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7月3日)
评论:如果该报道属实,那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做法与掩耳盗铃何异?即使世卫组织“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过早死亡”的结论不是那么精确,但污染严重损害国人健康却是不争的事实。看看近年来医院中猛增的畸形婴儿、各类肿瘤病人和白血病人(其中就有我们的亲人、朋友),难道不令人心惊吗?让国人知晓污染损害的真实情况,不光是履行《宪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迫使有关地方和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
中国“绿色信贷”计划遭遇地方阻碍
中国主要的环境监督机构表示,地方官员正在消极对待中央政府有关限制对高污染行业放贷的指令,只有某些省份在限制信贷方面取得有限成功。
根据2007年中期出台的“绿色信贷”计划,环保总局应向央行和银监会提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名单,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应予以限制,甚至拒绝。
环保总局的声明称,该局在去年7月首次向各商业银行转发了一份38家严重违犯环保法规的企业名单。自“绿色信贷”计划实施以来,环保总局总共已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了约3万家环保违规程度较轻的企业。(资料来源: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2月14日北京报道 )
评论:“绿色信贷”的受阻,固然有银行业“唯利是图”的本性作祟,但与患有GDP崇拜症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难脱干系。这两股力量不谋而合、互为表里,“绿色信贷”自然寸步难行。污染企业一向被认为是损害环境、为害公众的罪魁祸首,而向污染企业贷款的银行则被忽略不计,逍遥法外。在金融业的幕后推手作用日益彰显的今天,这一观念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今后,我们在给污染的企业戴“黑帽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给他们贷款的银行“记功”。要想推行“绿色信贷”,恐怕先要让银行“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