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灾难与社会的缺失

2008-10-09郭于华

自然之友通讯 2008年2期
关键词:人祸天灾弱小

郭于华

年前我国南方大规模的冰雪灾害牵动着众人的心——年复一年颠沛于路途的农民工、家有亲朋裹胁于春运潮流的家庭、政府有关部门、媒体和煤电油运等相关行业……当人们热烈争论究竟是几分天灾几分人祸的时候,气候灾难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已经无可回避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被困旅途的人们为什么成为信息缺失而无助的个体?为何积压旅客最多的广州站全无系统的组织、安排而几成人间地狱,投入的大量警力只限于“严防死守”避免发生骚乱?相关的机构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为什么各自为政、缺少统筹协调,在灾难面前几乎不知所措?在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灾难面前民间社会资源又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社会一个致命的缺陷——组织羸弱,社会缺失。谁都不会否认我们有着最强大的政府和数量最多却最弱小的民众,但强大并不意味着必然有着处理好公共事件、公共危机(包括气候灾难)的能力;而弱小恰恰是因为公民社会(包括组织和意识)的缺失。如此社会结构性特点必然使天灾转变为人祸,或者天灾因人祸而加倍放大。

面对包括气候灾难在内的各种灾难或突发事件,真正有效的“预案”应该建立在对社会整体利益的长远考虑上。政绩驱动的短期行为、利益集团的自保、不受监督的权力的普遍腐败、视自组织的社会为洪水猛兽,都既无益于灾难的减轻,更无益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民间组织,中国的民众需要公民社会,应该成为气候灾难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

对“可持续环境”的关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也是上述长远考虑的一个体现。由是,绿色奥运的倡导就不能只是争光添彩的权宜之计和“面子”工程。绿色运动不应仅仅是一个盛会、一种仪式、一次努力,而应该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长久守望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的价值判断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生成的一种尝试。让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人祸天灾弱小
人在何时最清醒
强大与弱小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人祸造“天灾”
台湾救灾:关于“人祸”的追问
RED MUD
柴的嘲笑
动物神奇脱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