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美应追求简约之美
2008-09-27洪涛
洪 涛
目前,戏曲舞台的制作越来越趋向奢华、不排新戏便罢,一排就要求大,动辄就是投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舞台要豪华、服装要华丽、灯光要先进,成了当前舞台大制作的共同追求,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主创人员的大手笔、大气魄。这样做的结果导致艺术创作的成本越来越大,不仅使艺术成了一个极大的奢侈品,也使一般人对艺术的消费成了一种无缘的奢望。人们不禁要问,戏曲舞台追求的大制作究竟给它带来了什么?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浑然天成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舞台上的运用,确实为丰富艺术的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科技手段不可过分使用,更不能乱用,只为技术而技术。有些时候,为了制造所谓的视觉冲击效果,使舞台变得光怪陆离,机关重重,但让人短暂的兴奋之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种创作之风不可长,因为它既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又使艺术变得徒有虚名。其实高科技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艺术本体的缺失,艺术感染力的折扣,豪华的形式只裹着一个苍白的内容。这就是时下常说的“一流舞美、二流表导、三流剧作”。这样的结果是观众在剧场里越来越找不到震撼和感动,他们宁可坐在电脑前玩那更为刺激的游戏,也不愿花钱到剧场里去看那些技巧的花样。如果舞美艺术只在形式上翻花样,而忽视了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对人类精神的提升,艺术只会成为一个徒具形式的空壳。因为形式给人类带来的兴奋是短暂的,而内容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却是永恒的。只有增加内容的情感含量,增加舞台美术的简约美,才是把握了艺术的精髓。
舞台简约美的对立面,就是舞美大制作,大量运用写实手法。一些剧目上排时为了对舞台进行包装极尽其能在舞台上造山引水,修路架桥,于是舞台上出现了楼台亭阁、飞瀑流泉,甚至把一些与内容毫无关系的东西也硬搬到舞台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舞台变得越来越实、布景道具变得越来越多,有的剧目外出演出仅布景道具能拉几大卡车,装一个台几十号人要几天忙碌。事实上舞台上造的景无论多么逼真宏大,仍然无法实现和自然的一致。问题关键是人们进剧场的根本目的不是去看模拟的风景,与其花几十元乃至上百元去看舞台上的山山水水,倒不如到公园里、广场里看得更形象,也更节约。
舞台艺术以人物为中心,如果舞台堆砌大多的布景、道具,就会喧宾夺主,使人物形象成为舞台场景的陪衬。在矛盾的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中,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技巧,塑造出更加感人的人物形象是舞台美术的根本目的。观众进剧场,是为了欣赏人物形象,与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实现一种审美期待。在舞台上大肆造景追求生活的真实,只会降低艺术的表现能力。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欣赏艺术也总是追求一种比生活真实更高的艺术真实。有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有人问武生泰斗盖叫天演戏时为什么不搞布景?盖叫天说景全在他身上。其实优秀的演员总能让观众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山、看到水,从他们虚拟的表演中,观众就能看到风有多大,浪有多高!据说豫剧大师闫立品演《蓝舟》时,一个划船的动作竟然使下面的一个老太太当场晕了过去。这种艺术效果是通过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巧实现的,而不是靠在舞台上点火、放水实现的。
戏曲艺术是一种虚拟性的表现艺术,而不是那种园艺式的再现艺术。舞台上要给演员留下充分的表演空间,发挥演员的创造能力,使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化成山、化成水。舞台艺术最强调的是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要给演员提供虚拟简约的美,如果只追求舞台豪华气派,那就是本末倒置,它使艺术只停留在生活真实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艺术真实的高度。不具备艺术真实的艺术,只能是低档次的艺术,甚至是庸俗的艺术。
(作者单位:河南省越调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