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的电视传播

2008-09-27

大舞台 2008年2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

吴 杨 陈 曦

文化媒介化已成为当前突出的文化发展趋势,在电视已成为满足人们部分艺术生活需要的今天,各种艺术借助电视来传播是必然的。电视舞蹈作为舞蹈肢体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的融合体,被定义为:电视舞蹈是一种借电视语言用人体的动作、节奏和表情反映生活的大众传播艺术。那电视舞蹈具有何种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魅力何在?下面我将以舞蹈为切入点,通过电视这种传播媒体来了解电视舞蹈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属于舞台艺术。从传播和文化消费的角度看,舞蹈是一种小型的特定层次的欣赏性活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多媒体艺术的参与影视传播的普及,使舞蹈由舞台进入屏幕,此后,舞蹈通过电视屏幕传播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领域,让观众通过电视镜头读解到了在剧场里不可能看到的一些细节,并及时完整的传播、记录和保存舞蹈作品,可见电视对舞蹈的影响之大;电视舞蹈的出现使舞蹈在受传方式和传播功能上发生了变化,电视舞蹈节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电视舞蹈制作的特殊性,以此创作出各种样式的电视舞蹈,尽展其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1电视对舞蹈的影响

1.1及时完整的传播舞蹈艺术

没有电视的时代,舞蹈欣赏活动是在特定的场所里(剧院或广场)完成的;电视的出现,使得舞蹈艺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电视将舞蹈带入千家万户,使得本来少数人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的这种艺术有了更多的观众,他们通过荧屏认识舞蹈、了解舞蹈、学习舞蹈,可以说电视对舞蹈的普及、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央电视台的举办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通过电视媒体的平台,用电视直播手段将舞蹈比赛的舞蹈表演、舞蹈知识同步直接地传达给了观众,观众和舞者一同感受舞蹈艺术带来的美感。沃尔·特里在《美国的舞蹈》中曾对电视舞蹈作过这样的描述:“电视的出现,使无线电无法传播的舞蹈有机会进入每个家庭。”沃尔·特里在书中说明了电视舞蹈节目的发展历程,肯定了电视传媒对舞蹈艺术的传播所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电视传媒在增加舞蹈观众、扩大舞蹈艺术的影响方面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作用,也体现出电视传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1.2记录和保存舞蹈作品

舞蹈具有特定的艺术时空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夫人认为:“舞蹈是一种活跃的力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形象。”从舞蹈发展史来看,舞蹈永远处于“现在时”,而记录舞蹈的手段却因之乏善可陈。由于舞蹈资料的缺乏,使舞蹈的创作性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电视技术的出现,使舞蹈的记录和保存变得简单而容易,电视录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保存方法。沃尔特指出,正确记录舞蹈,有两种方法:用电影(电视)去记录实际的演出和用记谱法(舞蹈剧)去记录舞蹈,前者犹如唱片与音乐的关系,后者犹如乐谱与音乐的关系。

由于这种先进纪录方式的出台使我国记录和保存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如:“cctv电视舞蹈大赛”推出的《也许要飞翔》、《流云飞袖》、《如火的青春》、《壮族大歌》等;中国艺术研究院1991年开始拍摄“中国当代舞蹈精粹艺术科研系列”以记录分析当代杰出舞人的艺术生活及其代表为核心内容,并对年事已高、成功卓著的大师们进行挽救性拍摄,注重观赏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2电视舞蹈的制作

2.1电视舞蹈的摄制

如何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上播出的舞蹈节目,能更具表现力?这首先应该对舞蹈的空间感、力度、材料等特性有所认识。同时,也应该了解舞台观众欣赏舞蹈时动作感觉等问题。只有在对舞蹈有所认识,对观众的欣赏心理比较了解,才能保证电视上出现的舞蹈节目保持原汁原味,同时具有感染人心的作用。电视上的舞蹈是纯“视觉型”艺术,没有语言,完全依赖于摄像机来传达。同时舞蹈动作以表现非逻辑非叙事性的情感为主。因此,拍摄好电视舞蹈就必须把握舞蹈的动作、舞蹈的节奏、舞蹈的构图,又因舞蹈特殊的审美特征使得电视舞蹈的表现手段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规律,这对舞蹈的电视拍摄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舞台上观看舞蹈表演与从电视上观看舞蹈效果并不一样。现场舞蹈观赏的感染力很强,这既与观看舞蹈的环境有关,也与电视语言的局限性有关。以《千手观音》为例,这部舞蹈作品证明了电视可以推出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却无法证明电视能推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主要是通过手上的动作来实现对观众的视觉冲击,演员的距离很紧凑,对面部表情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只需要展示主跳邰丽华的面部,拍摄重点就是舞蹈演员们的手上动作,所以这个舞蹈作品因其在细节的处理很精彩,被称为是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但电视屏幕有限,顾及了整体就无法顾及细节,反之,顾及了细节就无法顾及整体,所以现场观众能够观察到从整体到细节的精彩,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无福消受。又因为这个舞蹈的所有表演者都是聋哑人,所以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舞台的侧面有一个手语指导老师,仍然是因为摄象机所能包罗的场景实在有限,所以电视机前的观众只能通过两个镜头扫一眼手语指导。只给两个镜头和全程观看手语指导与舞蹈的关系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后者更能真切的让人感受到残疾人创造完美带给人的震撼。

再者,在剧场中观看舞蹈,我们与舞蹈演员同时经验了动作;而在电视上看舞蹈,我们的经验成了摄影师的经验,摄影师成了惟一的解释者和独裁者。如果摄影师对舞蹈语汇很熟悉,就能带领观众更好地欣赏舞蹈,如什么时候镜头移到足尖、什么时候出小道具的特写、什么时候镜头出现中景、什么时候让观众看演员的脸部表情等,这些都有赖于摄影师对舞蹈语汇的熟悉。有些电视舞蹈作品中,舞蹈通过电视传播后,使其动作遭到了肢解。由于对表情与美丽面容本能的关注,对舞蹈的拍摄往往过多地拍摄舞蹈演员的面部的特写,而不注意舞蹈本身动作的完整性,就造成了镜头的表现脱离了主题,使得画面表现舞蹈的语汇残缺不全,失去舞蹈原味。

我们知道,镜头的景别选取,是保证舞蹈完整性的原因之一。远景所包容的景物较多、较全,以人为对象,则可体现出人物全身,但人较小,可以表现人的运动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以远景应该多用于需交待舞蹈场景的部分,通常应该在舞蹈开头时用到,或者用于表现占据空间位置较大的群舞。在《荷花奖》大赛中,获金奖的群舞《小城雨巷》拍摄就是根据舞蹈特点而充分调动电视手段,多用远景全景来展示这个舞蹈特有的美。半堵粉墙、几缕光影、数把花伞、一群少女……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仅有水墨画式寥寥几笔的勾勒,不经意间便把我们带进了画意江南。作为《小城雨巷》艺术审美支柱之一的墙的运用,独特而新颖,凸现出编者的个性和匠心。墙在舞台的移动,墙的不断组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充满了不定的美学意义。像这样的舞蹈构思若电视拍摄时不考虑舞蹈的创意而是多用特写或者近景镜头来表现女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舞蹈细节,就会忽略这个舞蹈中墙在舞台上的移动而给演员和舞蹈带来的流动美感,就会破坏舞蹈编者给这个舞蹈的整体韵味。在独舞中,远景镜头不能太多。但如果舞蹈主题与环境布景有很密切的联系,则需注意远景的运用。有时,也用远景镜头叠中景镜头,达到既保存动作、姿态,有兼顾了表情的作用。但使用这种叠镜头时,背景必须单纯。全景镜头应该在舞蹈节目中占主体,在使用全景镜头拍摄时要考虑到动作的空间感,适时地通过跟、移、升、降等移动表现动作和姿态,景镜头应将舞者的动作全收。在持道具的舞蹈中,如彩绸舞,全景应包括彩绸舞蹈起来的美丽线条。在双人舞中,全景镜头应该尽量保持两舞者都在画面中,若演员处于运动中保证不了,则镜头应先对准主要动作的演员,然后再将两者框进画面,通过这样的空间联系,更好地表现两者的情感关系。但中景、近景和特写的运用必须以舞蹈内容为依据,中景有利于介绍舞蹈的重点元素,如上半身手之舞,下半身腿之蹈;近景和特写类似于近处凝视的效果,能够造成观众与演员的亲近感,但这些镜头在舞蹈中不能过长,也不能过多,否则作为整体的舞蹈便会被肢解。好的中、近、特景别应该有好的剪辑配合,这样,才能传达出舞蹈跳动的情思。俯拍有利于展现大场面,而仰拍则有利于保全舞蹈动作,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此外,灯光对于舞蹈来说,既是必不可少的,又不能太花哨,以避免喧宾夺主。特技运用得当,能增加舞蹈的魅力。比如,慢镜头能充分表现飞腾跳跃等动作美感等等。总之,各种形式、技巧的运用都应以表现舞蹈为中心。

另外,在电视舞蹈的制作中,应该注意如何编舞或如何进行场面的调度,使得有集体伴舞的歌舞节目或群舞在画面上主体分明,构图精巧。

2.2电视舞蹈的编辑

编辑对于表达舞蹈精神,传达舞蹈的动作感、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是用人体的动作来进行艺术表达的,剪接应努力反映这种节奏和韵律。运动节奏,明快的编辑手段、和谐的内在运动规律,有序的表现手法,都会使电视舞蹈呈现出活力,让观众在流畅、自然的节奏中感受电视舞蹈的独特魅力。电视舞蹈节目的编辑包括画面和音乐的编辑。

(1)画面编辑

从电视的表现手段看,电视有其优势亦有其明显的局限,这种优势表现为电视图像适于刻画细节,对体积较小、运动速度较慢的物体有着卓越的表现力。例如:人的面部表情、杨丽萍手的局部动作、舞姿的舒缓柔美运动等等(电视上常用特写镜头)。局限性在于它不能完美地表现舞蹈的整体性,因此画面编辑应以表达舞蹈语汇的完整性为原则,应采用全景镜头,并充分使用特技,以完美地表达舞蹈动作及情思。同时,电视的节奏应该与舞蹈的节奏相符合,一部电视舞蹈作品是由无数镜头编辑、组合而成的,作品中的每一处组接相当于音乐中的旋律或诗歌中的韵脚,这是作品造成节奏的基本方法,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编辑节奏要充分与电视舞蹈的内容结合起来,欢快的舞蹈多用短镜头快节奏,抒情的舞蹈多用长镜头慢节奏。

(2)声音的编辑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点都不假。舞蹈从“乎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由各种物体打击出来的节奏相伴随,这些节奏就是音乐的原始状态。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与音乐不可离分,好的舞蹈构思创作出好的舞蹈音乐,好的音乐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感受最直接地表现出来。舞蹈音乐是通过音乐塑造的时空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珠联壁合,使观众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通道来欣赏舞蹈作品的,所以音乐要求在速度、节奏、情绪、风格等方面与舞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且要对舞蹈气氛加以渲染和烘托。在音乐的编辑中,一是要注意音乐在整个舞蹈中的完整性,不要肢解音乐;二是要声画统一,音乐要很好地配合舞蹈,表达舞蹈的思想、情感及内涵。音乐的剪接点应与舞蹈同步,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结束。

2.3电视舞蹈的二度创作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形成以情感人的屏幕艺术形态。电视荧屏的咫尺见方空间,对于通过电视传播的舞蹈艺术来说,摄像机的表现力远远不及人眼。可见,舞蹈经由电视传播后,已经从昔日的舞台艺术变成媒介艺术,作为媒介艺术,首先必须了解电视图像所能施展的最大空间即清楚它的优长,同时,更要弄清电视图像有哪些力所难及之处、清楚它的局限。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声画并存,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决定了创作思维的立体化。诸如景别、光线、色彩、运动、特技、声音、字幕等等要素,都有可能共时空存在于一个电视画框之内。电视舞蹈节目的电视化,实际是用电视语言完美地转换成其他文艺形式的问题。在电视舞蹈的制作中节目编导的思维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它应该是包含着电视思维、艺术思维等思维方式在内的一种非线性的全方位的综合思维。应该注意如何编舞或如何进行场面的调度,使得舞蹈在画面上主体分明,构图精巧。

电视舞蹈是调动电视的各种技术和艺术手段进行二度创作,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舞蹈与电视的融合,是传统的舞蹈艺术和现代科技机致性的再创造;是肢体语言、音乐语言与电视语言的融合;是舞蹈美与“电视美”相得益彰的升华。但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舞蹈”艺术品来说,需要的是电视与舞蹈的相互选择、相互融合,或进行“电视舞蹈”的专门创编,或选用现成舞蹈剧目且有可能再创造成“电视舞蹈”形式的作品,进行“电视舞蹈”的再创造。所以需要创编人员把握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创编到录制都要遵循电视的规律。二是,电视艺术是综合艺术,既要发挥各种技术手段的繁荣作用,又要根据电视艺术创造的需要和效果来取舍、融合或与通过其他艺术领域的手段、技巧或高科技的有机结合。以电视舞蹈作品《梦》为例,它以水天一色的色彩变幻,烘托舞蹈之梦的意境;以白、红、黑、橙、蓝、黄的大色调,变幻情景氛围;以无标题音乐的方式构成A/B/C/D/E/F/六个段落,为舞蹈赋予无限的想象力;以舞台舞蹈与外景夸张了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加之沙漠、海滩、干枯的树林、龟裂的土地等多维外景的陪衬渲染,呈现出舞之女如梦如幻的艺术魅力。电视舞蹈节目创作手法的电视化要求和数码特技技术的推广普及,促使电视舞蹈节目成为电视化了的电视文艺形态之一。因此电视舞蹈节目的创作,不仅有电视思维的特点,同时还有舞蹈艺术思维的特点。一部舞蹈作品里面,总有诸如艺术形象、思想主题、艺术结构、审美节奏等方面的要素,对这些要素用电视化的手段反映到电视屏幕上的过程,就是运用艺术思维和电视思维进行创作或二度创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电视舞蹈的拍摄是极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电视舞蹈节目的创作必须要有立体化的思维方式,要符合并利用电视传媒手段的要求,要运用舞蹈创作的优势和特点,要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和参与意识。而作为舞蹈编者和舞蹈电视制作者要构建这样一个电视化、艺术化的审美境界,只有学会运用立体化的思维,通过舞蹈艺术与电视这种媒体的结合,使舞蹈得到二度创作上的提高,才能为舞蹈插上便于更广泛传播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让这项高雅艺术得以普及提高,为荧屏前的观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节目。

3电视舞蹈节目的表现形式

3.1人物类专题片

如《杨丽萍舞蹈艺术》以金色的树林、沙漠、大海、龟裂的土地、夜幕下的树林等为结构,连接舞蹈作品采用电视手段,充分利用光影、色彩的搭配,营造出梦幻般的舞蹈意境。再如《梦——舞蹈艺术家刘敏艺术撷英》为例,这本是人物专题的形式,但这部电视艺术又不仅仅是一般记录性的作品,而是以电视多种艺术交叉、兼容的美学品格去创造的电视艺术品,具体来说就是“电视舞蹈”作品。《梦》以水天一色的色彩变幻,烘托舞蹈之梦的意境;以白、红、黑、橙、蓝、黄的大色调,变幻情景氛围;以无标题音乐的方式构成A/B/C/D/E/F/六个段落,为舞蹈赋予无限的想象力;以舞台舞蹈与外景夸张了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加之沙漠、海滩、干枯的树林、龟裂的土地等多维外景的陪衬渲染,呈现出舞之女如梦如幻的艺术魅力。

3.2知识类舞蹈专题片

主要是指介绍舞蹈知识、舞蹈教学类型的电视片。

如介绍中国舞蹈起源的《舞之灵》、《浪漫主义芭蕾的结晶—〈吉赛尔〉》、《古典芭蕾A、B、C》、《永远的舞者》等。

3.3舞蹈集锦、系列舞蹈

舞蹈集锦主要是介绍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特色舞蹈。

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海外风情》、《东方神韵》、《国际芭蕾比赛获奖节目—中国艺术节节目选播》等。

系列舞蹈指的是在主题、内容上有一定联系,但在结构上又各自独立的一组舞蹈。

如《黄河一方土》这部舞蹈片共包含7个舞蹈节目:(1)要亲(2)背河(3)说媒(4)闹房(5)回门(6)走亲戚(7)婆姨。

3.4舞蹈比赛

主要是直接或录播舞蹈实况比赛。

如央视举办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桃李杯”舞蹈大赛等。

3.5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舞蹈

一是,电视歌舞晚会:如各种节庆文艺晚会中的电视舞蹈节目;二是,个人专场晚会:以介绍舞蹈家个人舞蹈表演为主的电视舞蹈;三是,舞蹈专场晚会:指专门进行舞蹈表演的文艺晚会。

综上所述,“电视舞蹈”作为艺术形式中的一只新军,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异常迅猛的态势大面积地占据了电视画面,走进了千家万户。

舞蹈艺术是无文字语言的艺术,但她的灵魂是来自于表情形象的展现,这种展现蕴涵了韵律感和真情实感,(因为真诚的思想情感是心灵的在现,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宣泄。)表情形象、韵律之美与思想情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能构成与观众面对面心灵对话的意境,这就是电视舞蹈节目的魅力所在。可见一个好的电视舞蹈节目,应该给人以美感、激情和力量,这样电视舞蹈才能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趋于多元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著:《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高鑫著: 《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4]孙晓梅著:《试析舞蹈传播媒体》 Untitled Document

[5]瓦尔特.索雷尔(美)著:《西方舞蹈文化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6]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

[7]吴晓邦著:《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8]曾遂今著:《中国大众音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9]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

[10]蔡尚伟主编:《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四川大学出版,2005年6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舞蹈课
纸的艺术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雪地上的舞蹈
爆笑街头艺术
卷首语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