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1985年重庆“雾季艺术节”

2008-09-20肖鸣锵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曹禺艺术节

肖鸣锵

1985年10月,50名当年抗战时期在重庆工作、战斗过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及舞美工作者满怀深情重返山城,人员之多、规模之大,可谓盛况空前。

人生在世,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往事。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最值得追忆的便是1985年采访重庆“雾季艺术节”。

那是1985年10月20日,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将在10月22日举办重庆“雾季艺术节”,以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同时,还邀请50名当年抗战时期在重庆工作、战斗过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及舞美工作者参加。当时我是《重庆日报》文体部副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兴奋,并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立即作好了报道的准备。

各方代表接到这一召开盛会的通知后,都非常兴奋、激动,认为这是全国的第一次,也只有重庆有资格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著名剧作家曹禺满怀深情说:“我到重庆时才28岁,离开重庆时36岁,在重庆一住就是八年。重庆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直到抗战胜利,我才向重庆和重庆的老乡们告别。重庆在我的心底已是第二故乡了,我怎能不回去?”所以他刚下飞机就高举双手大叫:你的远方游子回来“探亲”了!著名演员张瑞芳接到通知后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回去,她说:“我牵肠挂肚,重庆和我的关系很深,有人劝我写回忆录,我想到重庆去写。”

这次重庆“雾节艺术节”是从前的年轻人、现在的老年人的一次聚会。从台湾回来的原“孩子剧团”的演员张茜茜,一回来就投入老战友、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张莺的怀抱,说:“我很想念你,在台湾27年了,没有开过這样的会,今天我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真是太光荣了!”

不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各路代表纷纷云集重庆。任白戈、曹禺、陈白尘、刘厚生、吴雪、吴祖光、吕恩、方绾德、黄宗江、张瑞芳、凤子、石羽、耿震、李畅、周伯勋、章曼萍、王永梭等都来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及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也派来了代表。人员之众多、规模之宏大是全国没有的。

10月22日上午9时,是重庆“雾节艺术节”的开幕式。当代表们列队步入“重庆剧场”时,解放碑一带的群众也排成长长的队伍热烈鼓掌欢迎他们的到来,使这些老艺术家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曾在电影《桃李劫》、《一江春水向东流》、《塞上风云》里成功扮演过许多反派角色的周伯勋,坐在轮椅上含着热泪说:“重庆的老百姓太可爱了、太热情了。”黄宗江刚踏入剧场就看见一幅标语:“继承和发扬抗战文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马上就拿纸把它记了下来,寄给自己的老伴,说:这完全是肯定了抗战文艺的成果。会后我们立即将市长肖秧的贺词及夏衍、曹禺的祝词一并刊登在《重庆日报》上。

下午,在渝州宾馆召开茶话会,大家欢聚一堂。在这之前,我曾想采访市政协副主席宦世安。他当年是重庆的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曾为许多老艺术家们看过病、赠过药。我曾想,若能采访到他该多好啊!果然机会来到了。正当大家欢聚时,我走到张瑞芳身旁轻轻地问她:“你认识宦世安吗?”她说:“认识,认识,他在哪里?我要见他!”我说:“他住在第三人民医院里。”这时,吴祖光主动要求承担去接宦世安的任务,因为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受过他的恩泽。很快宦老接来了,大家回忆往昔,合影留念,我被这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以后我写下《我当过一次“导演”》一文,就是指的这件事。

每天的报纸上都有“雾季艺术节”的消息,报社文体部的全体同志倾力投入采访,连副刊《山花》也腾出了地盘,刊登“雾季艺术节”的报道。10天来,我们专访了7个人物,发表了消息10篇,文章10篇,画页2组,“雾季艺术节之歌”一首。老艺术家们同台演出抗战时期著名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以及《屈原》、《天国春秋》片断,艺术节大规模的活动有演出、有报告、有展出。重返雾都的艺术家们说:重庆市在为我们“充电”了,我们真像回到了30年前的样子。

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的看法是,重庆“雾季艺术节”肯定了周恩来领导的国统区的抗战文艺。陈白尘说:“抗战文艺为什么没有人纪念?不能见诸著作?在南方局周恩来的领导下,抗战文艺的道路是正确的,业绩是辉煌的,重庆市为我们抗战文艺恢复了名誉”。张瑞芳也说:“对抗战文艺这段历史,我来了也就更清楚了,当时南方局周恩来的领导是正确的,‘文化大革命中搞乱了,‘雾季艺术节本身又肯定了”。周恩来当年的文化秘书张颖说:“这次举办重庆“雾季艺术节”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把我们40年的愿望实现了,到底抗战文艺是不是正确的,这次是明确了。”

时间已经过去23年了,但我始终没有淡忘它。那些老艺术家的身影、言谈及一切活动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永久。时间总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它可以映照出历史的公正。抗战文艺的功勋,将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曹禺艺术节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曹禺三下“鸡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