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一条选择之路
2008-09-18李源
李 源
大学生当村官被喻为知识青年下乡第二波,其现实背景是,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国家新农村建设则需要引入有知识的年轻人。于是,各地纷纷招聘大学生当村官。或被就业压力所迫,或为理想主义所驱,一批批大学毕业生走到乡间。据粗略估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不同,新世纪的知识青年少了一些理想主义,更多了一些现实考量,很多人刚刚上任已开始盘算:村官合同期满后去向何方?在坚守中,支持他们更多的也许是村官合同期满后再就业时得到的优待。
被辞退的村官
2007年9月26日,安徽省蚌埠市凤阳县决定辞退两名大学生村官。虽说辞退大学生村官在河南鹤壁早有先例,但这次发生在大包干发源地,仍引得舆论大为关注。
张英夫,凤阳县一名大学生村官。2007年9月26日,他收到辞退通知书。同时被辞退的大学生村官还有秦超。
“辞退张英夫的理由只有一条:连续两个月没到任职的板桥镇陈湾村上班。”凤阳县人事局局长高峰说,张与政府签订的聘用合同里写得很清楚,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就要辞退。
2006年9月,张英夫、秦超等19名大学生被凤阳县聘为村官。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他们被派到该县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职。因为不是村民选举产生,只能在现有职位外增设新职:名誉科技副主任。
“城里工作不好找。”张英夫对记者坦言,他当村官是权宜之计,一旦找到好工作立马走人。
“他在凤阳县城租房住,每次来村里都到我家吃饭。”陈湾村支书任敬志最熟悉张英夫,“他在村里基本没做什么工作。”
“认识张英夫吗?”面对这一询问,陈湾村村民大多摇摇头,或称“听说过没见过”。
“我铲过两堆土;村里修路时,我去过现场,监督村民不要偷工减料。”回顾一年的村官生活,张英夫能想到的事寥寥无几,“我不太爱说话,跟村民交流很少。”
而这些情况,直到张英夫五六月份连续旷工两个月后,凤阳县有关部门才发现。“这是个教训,”凤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马顺龙说,目前一年一次的考核频率太低,今后考虑一月一次,并让村领导及时反映情况。“该进来的进来,该出去的出去。”
村里赢得了荣誉,但回到城市的家中却备受冷落
“我敢说,做村官都是冲着编制来的。”河北藁城市常安镇小常安村大学生村官李文华为了成为国家的人,放弃月薪1500元的工作,甘当月薪550元的村官,“政府给交纳养老险、失业险、医疗险和工伤意外伤害险,这些待遇对我的诱惑力很大。”
与其他大学生村官不同,李文华是工作3年后来应聘的。
2003年,李文华毕业于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当年,他参加了藁城市教师招聘考试,没考上,只好进入私立中学教历史、政治。
“在私立学校当老师月工资1500元,高过当地平均收入。但这几年私立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在李文华看来,要想下半辈子有保障,进入体制内是最好的办法。2006年10月,他报名应聘当村官,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以偿。
虽然对得到一个编制并没有十足把握,但2007年1月5日,李文华还是来到了小常安村,“也许是个机会,先抓住再说,村官毕竟也算国家的人,任满后总不至于被踢开吧。”
“动机是有点不纯,但来了就要好好干。”李文华对目前的村官生活自我感觉良好,“2007年8月15日,我和另外四个大学生村官组织了一场‘石家庄丝弦演出,观众有1000多人,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藁城电视台、藁城报社都报道过。”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表演热烈、火爆,乡土气息浓郁。“当前一切向钱看,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匮乏。”李文华希望传统艺术成为重建农村文化的一颗棋子。
不过,李文华最得意的,是他办了每周一次的免费学习班。
“讲课内容很杂,如父母应尊重子女的选择,子女应懂得对父母感恩;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李文华毕业于政教系,结合历史讲政治是他的特长,“这么做,主要是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小常安村是常安镇镇政府所在地,人口约3800人。“和中国很多乡镇一样,这里学生流失率很高。比如初一学生有80人,到初三时,能剩下40人就算不错了。”随之而来的问题让李文华忧心忡忡,“整天没正经事做,这些孩子就沉迷网络,结伙打架,抢劫盗窃。”
“农闲时候,每周讲课一次,每次至少有二十多人来听,其中主要是青少年。”这让李文华很有成就感,“我快成孩子们的偶像了。”
可一回到家里,李文华的快乐就被浇灭了。
“老婆想买衣服,可我实在没钱,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李文华算过一笔账,“我每月工资550元,给女儿买奶粉200元,摩托车加油50元,手机费50元,电费30元,七扣八扣只剩220元供日常消费,哪里有钱买衣服。”
村官之后,路在何方?李文华不清楚答案,也没人能给他答案。他只是知道,成为国家公务员是支上上签。
“大学生村官中认真做事的人很多,但迫于生活压力,一找到好工作就开溜。”李文华在迷茫中期待着属于他的那份好工作,“如果工资提到1000元,跟当地普通居民差不多,我还愿意接着做村官。”
各方观点:
学生:小小天地,大有作为
王彩虹(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法学专业,现任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法律顾问)
农村的广阔天地,相信我们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我也呼吁有志青年都能够来农村工作,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何乐不为?我相信人的一生,总应该有所作为,做的千千万万的事情之中,总要有几件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不枉此生。
我这个人并不善于总结什么,只是有感而发地说一些东西,来农村工作是我的初衷,虽然别人可能会说这样的想法没有什么新意,很冠冕堂皇,很俗气。不过我觉得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我现在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只是单纯地想来农村工作,却被弄得很复杂似的,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建设者中的一员,普通得再普通不过了。也不要再说我们是什么“村官”,我们只是助理,服务百姓,造福百姓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学校:服务要解决好“入口”与“出口”的问题
罗晓文(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大学生到基层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时间太短,还没适应就走了;待遇太低,无法解决温饱;眼高手低,人浮于事;出路迷茫,有后顾之忧;本地官员和外来大学生难以相容。
我建议,大学生到基层服务要解决好“入口”与“出口”的问题,一方面要选择真正有才干、有抱负、能吃苦、能务实的学生到基层,并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大学生;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让他们的个人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专家:农村教育应得到更多实惠
严雨龙(《光明日报》评论员)
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言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教育公平是未来也是现实。“城乡统筹教育为先”,这理当成为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共识与坚定的理念。重要性决定了它的“重点”性——工作、政策、机制、体制、舆论等等的关注倾斜,希望不是无尽的期盼。
教育是祖国的明天,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只要这个“希望”是热火的,我们自己再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呢?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村教育应当得到其中更多的实惠。
各地动态:
河南:平均每四个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7年4月18日,由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的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在河南农业大学大礼堂进行巡回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周倍良、赵常国、李爱玲、覃柳芳、杜翔为河南省大学生作了精彩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激励河南省大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据介绍,截至目前,河南省共选出大学生村官11130名,现在岗人数10864名,覆盖到了全省22.5%的行政村。
江苏:千余大学生竞聘“村官”
“五一”长假期间,江阴有1595名大学生满怀憧憬走进考场,为成为一名“村官”奋力一搏。据初步预估,江阴此次选聘“村官”的考录比例将达到16∶1。
从2007年起,江阴市在全市范围公开选聘100名遵纪守法、热爱农村基层,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年龄30周岁以下的大学生“村官”。100个名额引来了数千名竞争者,经过严格的审查,1666多名大学生拿到通行证,1595人参加了选聘笔试。
据悉,“村官”选聘笔试严格参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进行,通过笔试的考生还将经历面试、资格审查和体检三道关,最终胜出者将在培训后正式走上“村官”岗位。
山东:力争村村都有一名大学生
据山东省高唐县人事局张局长对《大学》记者介绍,2007年高唐县一共为农村配备了101名大学生村官,这些村官是从670余名报名者中选拔出来,全部属于毕业之后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张局长还介绍,高唐县一共有145个行政自然村和19个农村社区。县里要求在2008年底之前达到村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要求,据悉,这些村官的服务年限为 3年,其任期内享受城镇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期满之后如果报考国家公务员时,其笔试成绩可享受加4分的优惠待遇。
内蒙古:首批大学生村官上岗
2007年4月,内蒙古扎兰屯市的40个村迎来了他们的首批大学生“村官”,40名“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将在村主任助理的岗位上工作3年。
据了解,这40名学生是该市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后首批录用到农村基层服务和锻炼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毕业于农、林、牧、水和经济等专业,按照“就近”原则直接分配到村里。扎兰屯市政府每年将从当地财政拿出近26万元作为这批“村官”的生活补贴。
媒体视点:
留住大学生村官不能只靠户口
据《新京报》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应聘村官的年轻人群中,大部分人是奔着北京户口这一特殊资源来的,甚至一些大学生只是把它作为进京的跳板。
人事部门用“北京户口”留住大学生村官无可非议,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要想留住人才,是需要点特殊手段。但并不是只有北京户口才能发挥唯一作用,对这个带有实验性质的人才选拔机制来说,还需要花更多心思去科学设计。
选拔和招聘新的村官,不应只把目光放在为大学生找出路上,这可能会对上任后的村官产生心理暗示,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村官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充实,不能只停留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层面上,还要从提高管理层面上赋予新的思维和角度;被选定的村官在农村付出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该包括对农村政治文明的改革甚至示范。
留住大学生村官,还应从“行政责任”、“公务员提升”、“人才价值目标”等方面,为他们设定更宽阔的出路,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村官因专业不同、地域不同,而出现的管理水平上的参差,也不至于让新村官有“镀金”的想法。(《新京报》)
选派大学生村官忌“虎头蛇尾”
如何才能让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踏踏实实地在广阔农村发挥应有作用,应该是今后选派工作的着力点。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立足长远,坚定理想信念,不能把“村官”定位在跳板上,要扑下身子,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要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要有耐心,目光看得远一些,就像一个医生,刚出来胆量、经验都不够,越往后看的病人多了,积累的经验教训多了,慢慢就成了好医生。
此外,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尤其要注意把握好方向,不能简单地把选派大学生当“村官”当成一个运动、一阵风,政策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既要从制度上防止一些大学生当“村官”的投机行为,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干部的出路,拿出有效的举措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真正长期扎根农村。
选派大学生“村官”是一件新事,不是一时也不是某一部门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做长期不懈的思想准备,只要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联手,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一定能够办好。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徐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