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

2008-09-10张桐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6期
关键词:滴定管锥形瓶读数

张桐梅

一、中和滴定中的误差来源

1.来自仪器方面误差

(1)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

(2)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

(3)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

(4)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

(5)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

2.来自操作方面误差

(1)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

(2)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

(3)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可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

(4)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作参照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

(5)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

(6)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至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读数.

(7)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 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3.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

(1)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消耗滴定剂.

(2)强酸滴定弱碱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4.来自标准溶液的误差

(1)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滴定所需标准溶液的体积大,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 mL~24 mL,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

5.来自待测溶液的误差

待测溶液本身含杂质造成误差.

二、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方法

中和滴定实验中,不同的错误操作产生不同的偏差,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不同.我们首先应依题意列出计算式,再区别计算过程中不变量和变化量,然后抓住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在实际计算时,标准液浓度和待测液体积按已知数据计算,是不变量,n也为不变量.只有滴定管中所消耗的标准液体积V标 随不同操作而变化.由上面计算式可知,V标 与c待 成正比.故待测液浓度的误差就取决于所滴标准液体积的大小,即V标 偏大,c待 偏大,V标 偏小,c待 偏小.

2.误差分析结论

前述各种误差中,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1)滴定管用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完毕后气泡消失.

(3)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标准液滴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

(4)滴定前读数准确,滴定后仰视滴定管刻度.

(5)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6)滴定终了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有1滴标准液没滴下.

(7)用含K2CO3杂质的KOH配制标准溶液来测定盐酸浓度.

(8)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含NaOH杂质.

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有:

(1)移液管未润洗直接吸取待测液.

(2)滴定过快成细流将待测液溅出锥形瓶壁.

(3)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4)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测定盐酸浓度等.

(5)终点时,发现颜色变化立即停止滴定.

(6)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有气泡.

(7)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含NaCl杂质.

实验中出现误差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从实验主体、实验对象、实验仪器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真正原因.

猜你喜欢

滴定管锥形瓶读数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隔空灭火
微课在中职化学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微课教学为例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中和滴定实验探析
介绍一种新型微型滴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