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的世纪邂逅

2008-09-06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8期
关键词:拍摄角度拍摄者世界遗产

两个西方人,时隔百年,相遇在中国的长城之上。

威廉·盖洛(1865~1925),美国传教士兼探险家。1903年,他首次到中国旅行,为了沿长江逆流而上。他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盖洛”。五年后,盖洛再次来到中国,为了考察长城。在探险之前,他写道:“我们的决心不可动摇……一定要取得完全、彻底的成功。这样,如果将来有长城学家前来考察长城,那么他們将发现除了抄袭我们写的东西,否则不会有多少话好说。”1908年6月1日,盖洛骑着骡子从山海关出发,8月21日到达嘉峪关。从东到西跋涉了81天,走完了明长城的全线。一年后,他在纽约出版了第一部关于长城的专著《中国长城》,用详细的文字和大量的照片再现长城多样的形态。

威廉·林赛,英国人,作家兼摄影师。1987年,他用78天独自一人步行考察完明长城。从1990年起他在中国定居,专门从事长城的研究和保护等工作。1991年,他有了重摄长城的初步设想。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古遗址中,数中国的长城规模最大。而现在旅行者登上的长城,已是残垣断壁。威廉·林赛想通过重摄,记录长城的现状与变化。搜集老照片,研究拍摄者的文字资料,确定拍摄地点,拍摄角度,在为重摄做准备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盖洛的“长城”。2008年6月,威廉·林赛来到盖洛的故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埃顿城,浏览了盖洛的考察日记等史料,从而决定开始在盖洛近一个世纪前驻足的地方拍摄现在的长城。

猜你喜欢

拍摄角度拍摄者世界遗产
视点选择在摄影画面造型中的美学追求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干跳”
无巧不成图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