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选择在摄影画面造型中的美学追求
2022-06-10李振营
李振营
摘要:在摄影语言的造型中不同拍摄视点的选择体现着摄影师对作品不同的审美诉求与主观阐释,在影像作品中,拍摄视点在影视摄影造型中的美学追求主要由摄影机视点的美学追求,观众视点的美学追求,影片中人物角色视点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画面造型;摄影造型;拍摄视点;美学追求;拍摄角度
引言
本文中的摄影造型语言特指作为艺术化的摄影类别。影视摄影是指摄影师运用摄影机用光线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绘图与影像记录的过程,“摄影师画面造型是否新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角度是否独特”[1]
一、摄影画面造型中的视点类型分析
“画面造型手段和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是电视画面的基本造型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画面景别、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光线手段。”[2]视点是绘画艺术中的概念,在立体画的创作或欣赏过程中,把作者或欣赏者所处的位置定为一点,叫做视点。摄影过程中,摄影机、观众、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它们各自的位置与被摄主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角度,相对的位置关系也形成了影视摄影造型中不同类型的拍摄视点。
(一)变奏的类型:摄影机视点。摄影机本身相对于被摄主体之间形成的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以及不同的拍摄方向被称为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即摄影机的视点。摄影机的视点中,不同拍摄角度与方向的选择是摄影师对于被摄主体刻意的安排,它代表著摄影师对被摄主体的主观感受与审美诉求。在影视创作中,摄影机的视点有时与观众的视点一致,有时与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视点一致,属于一种变奏的类型。
(二)常规的类型:观众视点。在摄影画面造型的过程中,摄影机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依据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观看习惯,以旁观者的姿态进行拍摄所得到的镜头被称为客观镜头,在影像作品中,这些镜头承担着交代和客观叙述的作用,此时的拍摄视点被称为观众的视点。我们认为,一部影像作品中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是是以观众的视点所拍摄的客观镜头,属于一种常规的影视叙事语言。
(三)表意的类型: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视点。在摄影造型的美学追求过程中,摄影师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物角色的眼睛,以作品中人物或动物的视点、视觉印象为依据,直接“目击”影视作品中其的他人、事、物的故事情景,从而表现出影片中人物的心理与视觉感受,这种拍摄视角所得到的镜头,被称为主观镜头,那么,此时的拍摄视点被称为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视点,这是摄影师表意的特殊的视听语言。
二、摄影造型中摄影机视点的美学追求
“即使最单纯的影像,也有内涵表意的现象发生。”[3]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造型语言始终存在于某种巨大的影像张力之中。在常规的叙事中,特殊角度处理的造型语言也具有了摄影师特殊的审美需求。
(一)特殊的平角度拍摄是影片风格与主题表达中的风格化美学造型手段。平摄拍摄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制,特殊的平摄摄影角度会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倾向性,不仅是影视作品中叙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是创作者主观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视听手段,体现了作品创作中的不同的美学诉求。摄影机特殊的平摄角度是摄影师或者创作者一种主观处理的结果,体现着作品的风格与创作者的美学表达,建构着影视作品的风格类型和人物塑造。低机位近景跟拍是好莱坞电影导演科恩兄弟电影带有的标志性摄影手法,也是形成其摄影美学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从《缺席的人》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老无所依》,低机位跟随拍摄手法被大量运用于他们的电影的拍摄中。尤其是在《老无所依》中,底机位近景平摄的画面连贯出现,成为了连接猎人、杀手、警察三人关系的视觉符号,使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变化发展,继而推动了影片的整体叙事。
(二)俯仰角度的拍摄是摄影师塑造人物形象与创建特殊空间的审美追求。1.仰角造型的美学追求。摄影造型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一种自身的美学创新。仰摄是影视摄影中对人物角色形象积极塑造的美学造型手段。《越狱》中,为了突出他对于史上最完美的越狱计划全局的掌控能力,摄影师大量采用了仰摄的摄影手法给观众造成了极强的心理效应形成了一种高大、强壮的视觉感受,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了仰摄在摄影造型中的美学诉求。在场景的拍摄中,仰摄、俯摄代表着摄影师对影片场景空间关系的风格化处理,是作品烘托环境气氛表达影片思想的有效元素。2.俯角造型的美学追求。对于摄影造型来说,美学的追求在于视觉空间的起点与终点的如何选择上。俯摄是影视摄影中对人物角色消极处理的美学造型手段。外景拍摄中,俯摄是一种宏观的表述手段,有利于场景气氛与空间关系的渲染,是导演表达作品内容在视觉上的形式化处理,俯拍强调了空间环境的概念以及人物与空间环境的位置关系。
三、摄影造型中观众视点在影视摄影造型中的美学追求
摄影造型在其美学的追求过程中,视觉元素的如何搭配,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他们是按照一定惯例与成规。观众的视点是电影、电视作品中常人最容易感受的角度,也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拍摄视点,摄影机镜头对于被拍摄对象的展示完全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具有真实性、客观特点。客观镜头在影视作品中承担着导演的创作倾向,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美学诉求。在电影中,客观镜头承担着叙事、介绍环境等剧作的任务,凸显了导演整部影片的创作倾向性。
四、影片中人物角色视点在影视摄影造型中的美学追求。
故事片的叙事及视觉语言,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便是隐藏起来摄影的存在。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视点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主观镜头使观众与剧中人物角色人的眼睛合二为一,使观众参与了影片剧情的发展,进入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思想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一)主观镜头用于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在摄影美学造型上,在影视作品的叙事中,主观镜头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包含了剧中人物角色视觉或心理上的闪回、记忆等各种情感元素,幻觉与想象这种超现实主义主观镜头的运用,特定的影视剧情能够让观众进入剧中人物角色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在表现彻底绝望的精神状态时,在马小军的主观镜头中,透过水层看到了他们嬉笑的面孔和伸出来的丑陋的脚,他已经没有能力去获得大众的认同,成为孤零零的人,宣告了他彻底的孤寂,整部电影到此也掐断了主人公一切有关美好的回忆。于是,摄影机/电影叙事人隐身在人物的视点镜头背后,电影叙事由是而成了人物眼中的世界和故事的‘自主’呈现的假面舞会。
(二)主观镜头用以表现剧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感受。主观镜头使剧中人物角色视点与观众视点合一,表现剧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感受,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毕业生》以反叛与开放的叙事方式,通过展现一位中产阶级家庭刚毕业大学生面对社会时的的迷茫与困惑,生动幽默地折射出了美国新生代极力突破与摆脱传统束缚的渴望与追求。为了展现男主人面对社会的迷茫与困惑,导演透过潜水服的潜水镜以男主角的主观视角观察外界,在这里,主观镜头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变成了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亲身体会到了男主人公感觉被家庭束缚、被社会抛弃的压抑和迷惘。青春期少年的成长除了暴力与幻想,还夹杂着对性的躁动。因此,在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叙事中,摄影机一旦选择了角度,造型语言的美学追求便已经开始。
结语
“对于机位、构图、场面调度、造型、光与色彩这些基本的视觉语言而言,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共用着一些基本的叙事与表意的成规与惯例。”独特的摄影视点可以取得独特的视觉心理效果,体现着摄影师对于影片表达的不同美学诉求。
参考文献:
[1]陈刚.电视摄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16(12).36
[2]陈刚.电视摄影造型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14(12).20.
[3]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