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春晖中学的“背影”

2008-09-02

纵横 2008年6期
关键词:白马湖春晖朱自清

赵 畅

朱自清的《背影》,不知打动过多少读者。如果说0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是感人的话,那么,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先生在享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江南名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留下的“背影”,同样让当时的师生和众多后来者怦然心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24年3月2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自4年前在北京大学以优异学业提前毕业至今,朱自清已在浙江一师、上海中国公学、浙江六师、温州十中以及宁波四中等地辛苦奔波,教书为生。此时,朱自清才26岁。

在《春晖的一月》里,朱自清写道:“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音”,这自给朱自清以“多少轻新的趣味”。

在从驿亭(火车站站名)向春晖路上的朱自清,感到与上虞有颇多缘分。记得当年毕业时,北大校长蒋梦麟亲笔推荐他去浙江一师,其校长经亨颐先生就是上虞人,现在又正做着春晖的校长;在上海中国公学和宁波四中执教时,与他性气相投:交往最多又年长他12岁的夏丐尊先生也是上虞人。当朱自清“缓缓走到校前”,便碰着了早已等候的夏丐尊先生。

在这里不能不提及校长经亨颐,作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国民党的元老,蒋介石容不了他;作为留日七年归来后又极具开明和革新精神的教育家,教育当局也容不了他;作为一个敢于仗义执言、敢讲真话的知识分子,世俗容不了他。于是,经亨颐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富商陈春澜的捐助和乡贤王佐的帮助下,创办一所能贯彻自己办学主张的学校—一春晖中学。

春晖中学于1922年9月2日正式开学。开学那一天,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学子踊跃而至。操着不同口音却同样充满着青春朝气的学子们,在美丽如画的校园内留连忘返。

渐渐的,人们不难从朱自清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从其背影中窥见他的那份疲惫。作为兼课教师,他在宁波四中和白马湖之间穿梭往返了整整一个月,实际在湖畔传道授业仅半月而已。尽管只有短短的15天,却给朱自清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他深深觉得“美的一致,一致的美”;“真诚,一致的真诚;闲适的生活。这是春晖给我的三件礼物。”

春晖,毕竟是一所可以让他的个性、才气充分张扬,令其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学校,于是对春晖的深情忆念便日益鼓张为急切的回归。挨到秋天,当夏丐尊先生再次延请他到春晖做专聘教员时,朱自清便归心似箭。

才来春晖不久,朱自清就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他在文章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教育界中人,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做手段。如果把教育当做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强调“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朱自清的“人格教育”思想发端于春晖,贯穿其一生。

为培养学生“自立的、个人的”人格目标,朱自清经常勉励学生“自常的努力。按着明确的步骤去努力”,各种知识的学习都是如此。在国文方面,首先应切实地学会各种应用文和养成欣赏力,但“初级中学国文教授,当以练习各种实用文,即练习从各方面发表情思的方法为主,而以涵养文学的兴趣为辅”,因为前者是自立的基础本领,指出“事情已过,追想是无用的,事情未来,预想也是无用的;只有在事情正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把握它,发展它,改正它,补充它,使它健全、谐和,成为充满的一段落、一历程”。他把这叫“刹那主义”,或者叫做“三此”——此时此地此我。在朱自清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颇为用功,学业进步很快。春晖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中就有8人留学日本,除了别的因素,应该说,他们经过春晖的3年学习,已具备了相当的自立本领,亦即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朱自清笃信“教育者和学生共在一个情之流中”,“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自然,朱自清的处世态度极其严肃认真。正如他清华大学同事、著名作家李广田所说:“他有客必见,有信必回,开会上课绝不迟到早退。凡是公家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乱用……”这般方正随和、温文敦厚之人,自让人叹服,并乐于与其交往。

在春晖,朱自清更是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朱自清如斯说,亦如斯而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地讨论。有一次,有人报告几位学生在聚赌。按惯例,学校要严加处理。朱自清知道后,他不主张学校严处。他很快和别的教师商量,并确定如此处置教师先找学生谈话,学生认识到错误后,就交由学生协治会处理。学生协治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有自己的处罚方式,罚犯错误学生写大字和打扫学生宿舍卫生一个月。因为不交学校处理,这几个聚赌的学生对学校的宽容更添了一份深深的自责。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尔后当获悉这得益于朱自清的从中斡旋时,他们的感激之情自无以言表。每每对着朱自清转身留下的背影,心中都会涌起一份特殊的感动。

朱自清教育学生总是和风细雨、春风化雨。一个学生曾记叙了这样—件事:一次下课的时候,两个同学乱夺书籍,带怒带骂。他见了,就微笑地说道:“争闹之声,胡为乎来哉。”在这滑稽的状态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上的平和了。教育上的温和,自然亦影响了朱自清教学上的平等与民主。朱自清到校后,夏丐尊让贤屈尊改教初一年级国文,把原任的初二班国文让给朱自清。他还事先对学生做了思想工作:“朱先生年龄比我年轻,但学问比我好,上学期我已介绍几篇他写的文章给你们看,不是觉得很好吗?”在“五四”民主革新精神浸润的春晖园,学校规定,国文课的教材由教师自己选用。朱自清便不用统编的教材,不教“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其选取的教材开始都是白话文,多数选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后来似乎感到有些单调,于是征求学生意见说:“文言及旧体诗词经过几千年的洗炼,很有些好东西,你们是否愿意学一点?”学生们都表示赞成,于是他选定了我国明末清初时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和一部对清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一书进行笺注的《白香词谱笺》,作为教材。显而易见,选前书,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小品文的能力,并从名人“轶事”中受到思想熏染而后奋勉;选后书,则意在让学生掌握音韵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欣赏和写作诗词。朱自清的良苦用心,从中可见一斑。

朱自清课堂教学的特色,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敢

于提出和解答问题,畅谈自己的见解。他提问学生时,总是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发言,然后一一给予解答,作出正确的结论,从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他的讲课很风趣,有一次讲到诗词与酒的关系时,他欣然说:“饮酒到将醉未醉时,头脑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味和快感,脑筋特别活动。所以李(白)杜(甫)能做出好诗来……”但他又突然“醒”过来,发现对象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便又严肃地说:“可是你们千万不要到湖边小店里去试啊!否则,大家会骂我在提倡吃酒呢。”

细细观瞻朱自清的教学,乃是系统知识的浸润,是现身说法的影响。一次,朱自清的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笑的朱先生》。文章是这样写的:“他是一个肥而且矮的先生,他的脸带着微微的黄色,头发却比黑炭更黑。近右额的地方有个圆圆的疮疤,黄黄的显出在黑发中;一对黑黑的眉毛好像两把大刀搁在他微凹的眼睫上……他的耳圈不知为何,时常同玫瑰色一样。当他在黑板上弓字的时候,看了他的后脑,似乎他又肥胖了一半。最可笑的,就是他每次退课的时候,总是煞有介事地从讲台上大踏步的跨下去,走路也很有点滑稽的态度……”朱自清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尽管这篇作文有些句子的表达不甚恰当,但朱自清还是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他说“我平时教大家怎样写作,王福茂给大家一个榜样,这就是描写人要让人读后如见其人,最好还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不啻如此,在国文教学中,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勇气。他常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怕文章写不好,我的第一篇在刊物上发表的长诗《毁灭》,就是投了又退,退了又投,反复四五次才得以录用的。”他还特别强调作文的“真”。他说:“真就是自然,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他要求语言“回到朴素,回到自然”,反对滥用绮丽词句来雕琢描写;要以简洁的笔墨描摹客观现象,抒发主观情愫;以寥寥数言,道出事物的本质,显于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以发自肺腑之声,直诉读者心灵。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他积极改进作文教学,主张“从练习演说入手”,鼓励学生参加演说活动。当时,春晖校刊“校闻”栏目中,经常刊登学生在“五四”等纪念集会上发表演说的消息。“五卅”惨案和济南惨案发生后,学生又分头到各集镇作街头演讲,把宣传革命道理和培养说话能力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不仅能写出内容充实、文笔流利的记叙文、论说文和抒情文,还能写其他多种形式的文体。学生会写学校新闻、学习总结;为宣传革命道理,会写传单。可见,朱自清“从练习演说入手”的做法其效果显而易见。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朱自清还十分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他为每个学生画有一张成绩升降表,将学生每篇作文的成绩用升降记号标在表上,以让学生从升降中寻找原因、寻找动力、寻找出路。每当发现学生有好的文章,就推荐给师生自办的《春晖》半月刊去刊登。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向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投稿。一时学校文风鼎盛、蔚为大观。

这一年,红学家俞平伯应邀来到春晖,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他(指朱自清)去上课,我旁听了一堂,学生颇有自动的意味,胜第一师范(指浙江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其实,课堂上的朱自清与课余的朱自清并无二致,课余,每逢学生向他请教,他从不推辞。他的办公室、寓室,以至白马湖岸边小径,都成了他授业解惑的场所。每每朱自清送学生出门,学生总会在走上一段路以后,油然回过头去,看到朱自清先生那熟悉的背影,他们总会涌起无限的感激,于是而更喜欢他,更尊敬他。

除了夏丐尊,朱自清在春晖结识的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刘薰宇、刘延陵、王任叔、张同光等文人学者,均成为莫逆之交。他们中夏丐尊年龄最长,声望最高,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和朱自清的住处背靠象山,面临白马湖,幽静怡适,风光最佳。他们虽居独家小院,却仅一墙之隔。房屋虽“不起眼”,却很有意趣,夏丐尊的起名“平屋”,丰子恺的叫“小杨柳屋”。有空之时,他们不时相互串门。门前湖边有石几石凳,他们时常围而坐之,说着,笑着,从学校的事情,谈到社会,谈到文艺,直谈到夕阳西下,月上东山。当时的情形,在俞平伯的日记中也有记载:“下午夏丐尊来,邀至他家晚饭。去时斜风细雨,衣服为湿。他屋颇洁雅素朴,盆栽花草有逸致。约明日在校讲演,辞之不获。饭后偕佩弦(朱自清)笼灯而归。傍水行,长风引波,微辉耀之,踯躅并行,油纸伞上“沙沙作繁响,此趣至隽,惟稍苦冷与湿耳。畅谈至夜午始睡。”

朱自清的小儿子朱闰生,在回忆父亲这段快活生活时写道:“父亲到春晖后的第二年,母亲带着哥哥和两个姐姐来了,我也在这年出生了。孩子多,经常吵吵闹闹,惹得父亲生气,难免动了手,这时夏翁家的人就过来‘干预,或邀父亲到他家去,或用时鲜小吃哄孩子。……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始祖,父亲和夏翁常到他家欣赏他的漫画,看到好的,父亲就央求相送,丰翁便从墙上拿下来送给他。一次夏、丰同在我家,丰翁见桌上有现成的笔墨,便为我4岁的大姐画了一幅肖像,父亲见画得实在可爱,爱不释手,说,此画我有用,请夏翁写几个字,夏翁即在画的上方题了‘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丐尊题。后来,父亲将此画制版,做了散文集《背影》的插页。美学家朱光潜的处女作《无言之美》送给夏翁看,夏翁又给父亲看,两人都说写得好,鼓励他给学生做讲演,朱光潜起先不肯答应,怕讲不好,是在父亲和夏翁的一再鼓励下才讲的,结果效果出奇的好。朱先生后来说,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无言之美》就是在丐尊、佩弦二位的鼓励下完成的。他们意趣相投、志同道合,没有文人相轻,而是文人相敬,他们的友情比白马湖的水还要深,还要醇。难怪父亲感叹‘在这里享受到了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除了认真教书育人外,朱自清还勤于读书和写作。朱自清是当年白马湖图书馆借书的常客。从当年《春晖》半月刊上“白马湖读书录”和“课余”两个专栏来看,他除经常阅读《东方杂志》、《太平洋》、《语丝》等杂志外,主要阅读的有清代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沙刹的诗文集《水上》、英国马文的《欧洲哲学史》、普福的《美之心理学》等名著。1924年暑假,朱自清蛰居白马湖消夏。他的手记见证了他当时的刻苦:“7月29日,读《学者气质》,颇思读侦探小说。侦探小说益处;文学史方法——待录。30日,要看《精神分析与文艺》。张东荪有《科学与哲学》之著。拟买《文艺复兴史》。哲学、国语、古文、文学四书;概论免。31日,读《毋违夫子》八股,觉得有新趣……”短短3天时间,他竟读了这么多的书,涉及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众多领域!

春晖,使朱自清完全松弛下来,精神处于安然自在之中,表现在他的写作上,则是信乎漫然而写的散文、

随笔。其不经意间,信笔出手的东西竟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仅仅从当年的校刊《春晖》中翻检,他在该刊先后投稿多达12篇。正如他读书有所选择—样,其写作也是有的放矢的。比如,他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写了《刹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了《水上》、《文学的美》;为了培养学生团体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写了《团体生活》;为了纠正学校的不正之风,端正办学思想,写了《教育的信仰》。此外,还有阐述妇女观和家庭教育的《女人》、《儿女》,探讨生活方式的《“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以及抒情小品《春晖的一月》、《白马湖》等。

其实,即便有些虽不是在白马湖写就的文章,但春晖的生活,春晖生活期间养成的习性,似乎亦为其后来的写作积贮了必不可少的素材。想当年,朱自清极喜到“平屋”观花品画,多年以后,他在一篇《看花》的散文中提到“白马湖住了不过一年,我却传染了他那爱花的嗜好。”后来他写出天下传闻的《荷塘月色》名篇,这与他从上虞春晖带去的嗜花习惯该是有极深的渊源,我甚至觉得,《荷塘月色》的景致多少亦有点江南的风味韵致,而况其时春晖亦有荷塘,想必朱自清在月夜也定然是欣赏过的。

春晖的同仁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光能持续下去,如同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中所说:“我只照我喜欢的做就是了。这就是自由了。”然而,随着校长经亨颐长年奔波在外、校务由代理校长掌管后,校方和学生、教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1924年深冬的一天,春晖中学的学生黄源在出早操时戴了一顶绍兴乌毡帽。体育老师认为不成体统,勒令--除去,黄源不肯,师生由此发生争执。校方坚持要处分黄源,舍务主任匡互生力争无效,愤而辞职。全体学生罢课,校方开除了为首的28名学生并宣布提前放假。此举激起教师的公愤,教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等人先后离开了白马湖。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在春晖如诗如画的岁月留下了这幅作品,既像是写实,也像是预言。是的,朱自清最终没能在春晖园实现自己的憧憬和理想。辗转彷徨之际,朱自清接到了俞平伯的来信。1925年夏天,朱自清走过那条湖边小路,踏上驿亭小站,匆匆赶往京城清华园而去。而一年的春晖园生活,却成为这位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一生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白马湖情结”。

“一去京华成永别,梦魂长伴好湖山。”朱自清离开春晖已经80余年,他是永远不会回来了。然而,他与其他在春晖执教的教师一样,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怀抱着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以及为中华民族培养新人的赤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园内洒下了汗水和心血;他的道德文章和冰雪情操,如山间明月,如湖上清风,将永远光照白马湖上空,吹暖春晖学子心田,激励他们勤学奋进,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贾晓明

猜你喜欢

白马湖春晖朱自清
百年富春:四季宴魁春晖飨
游子吟
白马湖之冬
白马湖之冬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家乡的白马湖
朱自清的较真
为教育扶贫做实实在在的事
贵州思南县春晖人才扶贫计划正式启动
朱自清的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