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

2008-08-23王延海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主体语文课堂教学

王延海

ァ队镂目纬瘫曜肌吩诳纬汤砟钪忻魅分赋觯貉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在此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课改已实施多年了。回顾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人已由起初的不敢放手彻底转变为适应新理念的大胆放手,由一言堂变为辩论会。而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放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面对这种现象,引发笔者的一点思考:

一、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内容。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的体现,如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都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活动的效果。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讨论、练习,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途径。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语言活动实践才能落实,这一点已深得广大教师的认可。但这些学生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如:学生读书,一遍又一遍,但为了什么读,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如果这些没有明确,那读书就仅仅只有书声琅琅的表现,没有起到实际效果。又如小组合作学习,看似讨论热烈,实际收效甚微,真正参与进去的只是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部分同学永远是陪衬,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什么收获。

因此,我们不应满足于浅层次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不应满足于大多流于形式的同座讨论,小组交流,更重要的是注重和突出学生活动的实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次读书的要求都应该明明白白地提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领悟。这样,由于老师突出了读书的目的性,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和收获,使读书活动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等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在小组里有任务,在小组学习时真正合作。

2.质疑太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学起于思,缘于疑。新课标要求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很好体现。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出示课题后学生质疑,学习生字新词后质疑,初读阶段质疑,讲解后再质疑……质疑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听课的人初时会感到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很强。但细细一品味,就会发现,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个整体,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而太多的质疑打断了教学的连贯性,占用了很多教学时间,况且,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与前面重复的,而且又是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解决了的。这样的质疑,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是流于形式了。

那么,如何真正的发挥质疑的作用呢?教师要使学生勇于质疑,更要让学生善于质疑。所谓勇于质疑,就是要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解答问题的欲望。教师的态度态度亲切、温和,语言真诚、宽容,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一定要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敢于质疑的基础上,更难的是善于质疑,那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而非一日之功了。培养和提高质疑能力,需要老师给学生指点途径,教给学生从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掌握质疑的一般方法,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听清楚其他同学的问题,避免重复。而在什么时候安排质疑这一环节,也是老师需要考虑的,如针对课题提问,针对课文的语句、内容提问,总结阶段的质疑等,只有在适当的环节,安排学生质疑,才能真正起到质疑的作用。其次,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即使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在学习过程中予以解答,否则,质疑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为发挥而发挥,流于形式,是一条极富挑战性的路,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研究。

ザ、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新型学生观,视学生为与教师同样独立,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成了学生的尾巴,在课堂上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课堂的串联过渡而已。这种做法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与学生的平等,鼓励他们的积极性,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学生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的见解,一味叫好;对学生语言枯燥、条理混乱的发言只加称赞而不提出意见;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置可否地搪塞过去。这样,似乎是鼓励了学生,实际上使学生对错不分,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这样的做法,完全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那么,如何既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作用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是大家都认可的。有学者认为,教师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任课教师有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和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的权利。”从中可以理解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对文本的理解;(2)独立地组织教学;(3)师生的交流互动。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做好主导者。对于教材这一文本,语文教师首先是读者,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且,作为教师,又不仅是普通的读者,为了让学生能够读懂,还应对作品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细致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能将文本用好、用活。在这一点上,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文本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安排、组织、设计,以及在教学双边互动的流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个性化主体性的烙印,而作为课堂真正主人的学生,由于是未成熟的主体,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接纳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提高、发展的程度同样会体现出更强烈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此做出主动的,自由的,相应的调整。我们教育最终目标应该是学生之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应有一个适当的“度”,更必须把自身的主体性统一于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导引”上。作为教师,要正确、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在把握主流的基础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思考、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得到提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认知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基础,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求知欲,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应是组织者--组织学习小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应转为参与者。同时,在整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自始至终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示范者。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忽视语文学科特点,弱化语言文字训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和定位,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和语文课的人文性,无视语文的学科特点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教学目标,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思想品德课……如《特殊的葬礼》一课,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确立环保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上这一篇课文时,搜集了大量的环保资料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我应该……”为题说话,而且用了很长时间,从这一课堂教学来看,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被忽视了。又如《说勤奋》一课,有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为什么要勤奋上,这样,语文课又被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而《莫高窟》,教师不是从语言文字入手,不是以课文的篇章结构、表达的方法为教学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莫高窟的建筑结构,让学生欣赏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美,这样的语文课,也是变了味的语文课。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倡导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语文课程改革还在不断地深化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理解透彻,把握好语文的学科特点,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被奇枋新狼乓恢校

猜你喜欢

主体语文课堂教学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