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磁场效应”引进语文课堂
2008-08-23王秀英
王秀英
再高明的教师,具体到课堂教学,恐怕也难免尴尬:即在某一段时间内,经常执教于一个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挂图。久而久之,难免像喝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导致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效率不高。怎样改善这种状况?我的做法是:课,尤其是语文课,要把“磁场效应”引进课堂。
然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首先要创设优美的意境。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浩如烟海。能被编入教材的又多是名篇佳作:行文优美,思想健康。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及艺术特点,在上课之初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让乐中见喜,哀中见愁。
我讲杜甫的《春望》一诗,开课之初,先用几分钟讲杜甫的故事:“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朝以来,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我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游”的浪漫,谈到对事业的雄心壮志;从《兵车行》《丽人行》谈到杜甫的忧国忧民,从“三吏”“三别”谈到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使学生们明白了诗人为何能作出如此好诗。读起诗来,水到渠成,经教师点拨很快入诗入画,醉于心中。讲完了诗,学生不知不觉地都已背过了。
其次讲课要做到“新”、“深”、“趣”。“新”指老师所讲的东西让学生有新鲜感,讲他想知道而无法知道的内容,或不知道的内容。学生发现了新的东西,自然产生了求知欲望.。“深”指有些知识学生以前接触过,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教师要抓住其重点内容,讲其二,解其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梳理。关于“趣”,有句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能对老师的课“乐”之,便是老师上好课的关键。但老师必须讲出“趣”意,让“悲”有悲情,“乐”有乐趣,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第三,博闻强识提高自己。一个才疏学浅的老师,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使学生心悦诚服。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平时注意自学提高,台上做老师,台下做学生,师于书或师于人。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样就常学常新,知识不断积累,书到用时,信手拈来,有“左右逢源”之效,无“恨不早知”之忧。使学生和老师默契配合,无寡淡无味之感,无恹恹欲睡之情。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上好课的关键。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电脑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具有形象化、可再现性、综合性等特点。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知识动静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多媒体教学能使用录像、动画设置等,把书本死板的知识变活,做到动静结合,不但创设了教学情境,而且能够使学生从声色俱佳、形象逼真的动画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调节教学结构。
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了,也就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的最突出特点是将声、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能听其声,而且能观其形,做到视与听相结合,动脑与动手、动口相结合,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世界杰出的科学家扬振宁先生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多媒体电脑教学通过逼真的画面,诱发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而言,将文检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方法等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教学幻灯片,这本身就是他们综合素质的展现。从学生方面看,采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像在课堂上放置了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
总之,把“磁场效应”引进语文课堂,能帮助教师得心应手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中长大成人。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