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08-08-23刘金辉
刘金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语文学科是思维空间很大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一、营造环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牛顿对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通过联想和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树立起物理学上的一座丰碑。青少年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都易产生兴趣。课堂上新奇的提问,巧妙的暗示,都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教师给学生简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当讲到牛郎、织女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一年只有喜鹊搭桥相会一次时,学生兴趣很浓,提出了许多疑问。教师并不作答,而是让他们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学生很快就领悟到,诗人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以奇妙的联想编织出一幅天上美景。再经过教师提示,学生的思想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进入到神话般的境界。又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使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是引导人们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进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例如:语文阅读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它的教学模式很多,具体教法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问”的学习过程。学生要主动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中,教师搭桥点拔,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观念,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创立新理论,这样,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积极、有效起来。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质疑,不盲从,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判断,这样才不致使学生陷入呆听死读的境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一次阅读训练中,分析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一句,学生手中的资料上认为写人闲花落的景色。稍经提示,学生就会发现,桂花是秋天开的,本诗写的春景,又怎么有桂花开落呢?随后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诗中的“桂花”是虚写,而不是实景;有的同学认为:“桂花”就是“月花”,古人因传说月中桂树而常认“桂”代“月”,而“花”与“华”是同意;有的则认为,或许是在某个地方春天也有桂花开。虽然学生的意见不一定准确,但通过质疑,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因素培养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力推动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正定县曲阳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