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I”让我欢喜让我忧

2008-08-23余茶月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语文

余茶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称CAI)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为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但是,我们不免担忧:由于认识的偏差,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新颖,以致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导致“语文味”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设计、理解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一定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一、课件与文本的冲突

多媒体因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似乎更是显得不可或缺。于是,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奢华和大容量、新颖和现代化,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学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在一边,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文本优美语言文字的品味。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试想: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课堂被大量的课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文本中得到浸润呢?

二、直观形象的图像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冲突

多媒体能够运用声像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总是面面俱到,将课文所有内容制作成图片,给学生太多直白的启示。我认为,这些做法,无疑是越俎代庖,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像与体验。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直观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有时候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再创造。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审美活动,拓展其想像、创造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冲突

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于是将大量非语文元素的边缘知识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这些都导致语文课堂五味杂陈,“语文味”缺失。

正因为如此,如何使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就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一大问题。因此,走出误区,积极研究对策,实现教学资源CAI与语文教学最佳整合,势在必行。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来谈谈多媒体教学如何与语文教学达成完美整合。

一、找准“整合”点,激发品味语言文字的兴趣

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点”,关键要考虑好该如何在这样的课堂里体现“语文味”,如何不失时机地把CAI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本、学习语言上来,从而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以教学《向沙漠进军》为例,学生事先对沙漠的有关知识了解十分有限,在讲述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细细观看“游击战”、“阵地战”侵袭等灾难场面……这些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被迅速激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催发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他们迫切地想去探索、去发现沙漠的奥秘,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学习。总之,正是因为找准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点”,才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读书欲望,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探究

想象力是学生阅读和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中,有想象力的积极参与,可更好地发挥作品中的美,增加文章的深度,丰富文章的文采,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象功能,其鲜明直观的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羽翼。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上课伊始,运用动画模拟斑羚被猎人追赶而进退维谷的惊险画面,教师却暂停动画,适时提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设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因为情境触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七嘴八舌,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有了各种各样的预想和猜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探究。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课文,并欣赏由课文情节制作的动画,教师积极拓展学生思维,组织更深层次的探讨:斑羚有没有更好的逃生方法?人在故事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并让学生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拟写对本文的感悟,学生感悟层面颇深。这些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拓深了探究的层面,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动态生成的课堂

教学是个多边的活动,教师不能完全预设教学流程,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流程去制约变动的教学过程。课件越是预设过多,课堂越是呆滞,甚至滑入“填鸭式”教学的泥潭。

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在上课时,教师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得开放一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同时要舍弃那些凝滞的、呆板的所谓标准答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总之,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四、拒绝“人机对话”,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教育就是要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东西,阅读和写作训练就是要把人内在潜伏的美好情感唤醒。如果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过分依赖于课件,让课件“统治”课堂,CAI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那多媒体还真算是“第三者”插足。因此在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简化多媒体程序,注重情感交流。教师应深入学生,贴近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神态、充满鼓励的眼神和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引导学生的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同时,在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图像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多媒体的使用确实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经过缜密思考、科学设计,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鹊巢的误区,使信息技术这个“时代的宠儿”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让“语文味”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初中)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语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