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008-08-23张霞
张 霞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可见,提高阅读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ザ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怎样来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一直遵循单一的教学程序,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记,而学生又从中真正学到什么呢?是脑海里一块一块的语言材料还是笔记上简单的结论呢?我刚进入语文教学这个领域时,发现学生平时所做的阅读练习并不少,但是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是不成正比的。有些学生很困惑地说,试卷上的文章都是没见过的,都要求用平常积累的知识以及培养能力来解决。对于长期受这种消极、被动心态影响的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独立地完成,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ヒ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阅读心态,首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作为语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确立了理想,就有一定的需求,会产生为理想而主动学习的动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注意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关键。
一、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创设宽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情紧张,将导致思维的迟钝和僵化,所以过于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以及参与意识的形成。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思维特点,以天真的童心去对待孩子,设计出令孩子们喜爱的教法,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和谐氛围,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并使这种积极性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1.在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时,我们可以采用对比阅读法,把“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内容各自分开 ,去理解文章的中心,而在阅读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学生可采用写作特点分析法,从杂文的写作特点去分析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观点。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阅读时,一般采用的是整体阅读法。这是符合阅读的一般规律的,其简化公式是“整体-部分-整体”。具体分为:初步整体认识阶段、局部分析理解阶段、整体综合升华阶段,运用整体阅读法有三个优点:其一是居高临下“目见全牛”有助于培养整体理解的阅读能力;其二是打破一味分析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把握科学的阅读程序;其三是使学生领悟快、理解深、效率高,有利于考场阅读能力提高。当然,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可以采取其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鉴赏阅读法、文体阅读法等。
2.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动手、剪报、办手报、积累阅读资料、学会查阅图书目录、会独立购书、会上网查阅等这些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手脑并用,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乐于读书。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了避免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解,我在让学生通过略读,找到写了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把在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太阳”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李欣还从网上查到了“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移动的巨大黑斑,有很强的磁场,其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增减,周期平均为11年,但也有22年的长周期”,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在愉快中学到了更多知识,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在谈论交流中学习。在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展开争论,学会倾听、吸取他人的意见,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行为的形成。比如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第二部分时,让学生弄清“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画出有关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 ?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表示‘哭意思的词,并比较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从这四个词可以看出什么?”之后,教师设问“读到这里,你有没有问题?”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问的目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泣?为什么这样的痛苦?阮恒是不是不愿献血?这时应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从而体会了阮恒的可贵之处,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合理巧设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中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中,一般可采用“四步法”。
第一步:明确体裁,把握结构
从文体的基本结构导入,强化整体性阅读原则,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俗话说,文无定法,却有常法,这个常法就是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如议论文,可根据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找出论点,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再如散文,一般是由景(人、事、物)及情(情、理)。知道这些特点,文章的阅读就容易了。
第二部:局部分析,深入理解
根据文体特点,筛选概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及概括能力。如围绕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可先分析其层次及段意,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深入理解,掌握其内涵。再通过分析其写作特点,与相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深入挖掘其外延。
第三步,由点到面,综合归纳
把文中的一个语段、一个细节、一种手法、一句话、一个词……从阅读的角度看,它是个点,把与之相近、相关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构成一个面。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及阐释能力。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眼神”,进行了六次“点”的描写,综合起来,就可以分析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第四步:精选试题、练习巩固
练习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用从“例子”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做题中去,在反复的练习中,最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以形成和巩固,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扩大阅读量,交流阅读心得,使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乐趣
1.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学生在课内学到了阅读文章的一些方法,不光只阅读与之相匹配的一些文章,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进行阅读,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英雄故事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感到阅读真有趣。
2.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展示的机会。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和展示自己,这是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每周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互相交流,全体同学在互相交流中都互相受益,因为每个同学所阅读的内容都不同,同学们尽情地讲自己的阅读收获,个个有说不完的话。有的谈自己读到的新奇内容,有的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自己的读书方法等等,都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之中。为使学生的阅读不失去兴趣,我还为学生开设了“谈天说地”、“朗读比赛”、“阅读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辈字菔胁紫匦≡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