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8-08-12秦永侠
秦永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也愈来愈明确创造能力的重要,创新教育的价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本身的发现、发明创新的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创造学原理、思维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发挥数学训练思维的优势,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最紧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领域,创新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来成为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是热爱数学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已证明了这一点.培养兴趣则是热爱的先导,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1.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无拘无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才有利于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使学生喜欢创新,注重创新.
2.给学生建立乐学的情境
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乐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得开,把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无所顾忌,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有所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真对待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来了,兴趣来了,谁还怕他们不去学?试想:存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多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思维品质训练
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思维品质训练.
1.培养思维缜密性
主要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具有缜密性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善于分析与识别具有本质的因素.在解题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地、仔细地审题,不仅应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探索到带有本质的核心因素.解题的突破往往寓于这些因素之中.
2.培养思维灵活性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程度,即善于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灵活解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开放创造精神.如果老师给学生的问题过于单一,枯燥甚至机械,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没有空间,也就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应试教育下这一点尤为突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
3.培养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减缩性与快捷性,敏捷性使人能够适应在紧迫情况下进行思考,并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思维的敏捷性也要求具有记忆的条理性,记在脑子里的知识及经验的积累,从而使思维过程实现最优化路线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创新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要他们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完全按照他们的模式培养孩子,孩子因此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完全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怎么教就怎么学,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表现在学生在做具体题目时,完全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没有半点自己的创意.而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受学生个性心理、性格、品质的影响极大.研究成果还显示:凡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儿童与成人,在家庭中有充分的独立和自由,有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些难道不给我们一点启示吗?也在证明人格因素在一个人成长中所处的地位.要培养良好的创新人格必须做到独立性、兴奋性、冲动性、幻想性同时与顺从性、情绪稳定性、自制性、反对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四、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操作
“眼睛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实践HJ真知”.人类的智力成果无一不来源于实践,都是源于生活,然后再加上智力转化而高于生活的.实践操作能调动学生多方面感官的参与,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像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儿时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多动手、勤实践、多操作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课内的实践操作活动,而更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实际生活中去,结合所学的知识大胆实践、操作,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更丰富的素材,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会调动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它.
由此可见,让学生具备很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科学有序地分步进行.首先,要点拨思维指向,使学生思有所指.教学中如果学生面对某一问题,不知思维的切入点是什么,向什么方向思维,教师就要适时点拨,给学生指出思维的路径和方向;其次,要优化思维过程,使学生思维有序.无序的思维不可能导致良好的思维结果,更无法得出独特的见解;再次,要完善思维结论,使学生思有所得.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总结、认同、升华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就必须有条不紊、步步深入,使它渗透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是培养开拓进取的创造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时代的发展进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