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刍议
2008-08-05陈增庆
陈增庆
“3+X”高考模式从试点到全面实行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的化学复习经历了由迷茫困惑到逐步明朗清晰的过程,期间自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为促进和提高化学复习的质量与效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笔者结合以往理科综合高考复习的教学经验和调研体会,就化学复习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各位同行借鉴.
一、高考复习中应谨防的几个误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师生在对高考改革,特别是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后,对相关学科地位的认识、复习指导思想及复习训练上存在着如下误区.
误区一:X学科让位现象.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3+X”高考改革后,“3”在总分中所占的权重增加了,而“X”中的每一门学科权重已大大下降,已失去往日“3+2”高考中各科分值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师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学科让位的思想和行为,把本该投入化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让位于其他学科.显然这与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偏科现象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
误区二:“不变”万能现象.“3+x”高考中x学科“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的命题思路,使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不变”万能的复习观.表现在化学教学中,不加调整地照搬以往“3+2”复习模式.继续推行和实施“深挖洞”式的复习方法;忽视双基知识的整理和疏通,一味追求难题、怪题,强化计算技巧等等,而对学生如何立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如何摄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少引导;对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少思考、研究和必要的实践探索,消极等待高考的来临.
误区三:新一轮的“题海战术”回潮现象.经过前几年化学高考命题的改革,如减少题量、变革“传统题”、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等,特别是借助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物理问题,有效地测试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使愈演愈烈的题海训练有所扼制.但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各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因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导致了新一轮“题海战术”的再次回潮.主要表现为在不加筛选的继续沿用“3+2”综合试卷的同时,大量操练一些外来的牵强附会的学科间综合的试题,大搞题海训练.显然,这种“多多益善”的训练观与当前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方向已背道而驰.
二、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透析过去三年部分省区市的理科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是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干,穿插少量学科间综合题.且组卷采取的是学科内综合相对集中的方法;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突出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多以社会生产生活知识为背景,全真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试题改“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复习教学中应重点处理好如下关系.
1.基础与综合的关系
回顾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人们对某一物质的认识往往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综合模糊感受到逐步分类感受.最终形成综合认识的发展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循着这种认知方式,展示了一个由综合到分科,再由分科到综合的交替变化过程,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各学科间的相互转化与综合也就易被忽视与遗忘.
从历年理科综合高考的要求及保送生考试试题来看.综合测试同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知识的综合性就越强.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和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迫使人们去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摄取和化归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创造.从这一意义上讲,综合能力测试的实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产物.从以上学科与学科知识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在学科的交融综合阶段,学科及学科基础的地位始终没变.因此面对综合能力测试.只有立足学科基础,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综合.
2.交叉与核心的关系
从传统的学科板块知识及现行中学教材的结构来看,学科间综合都是它们的边缘线或交叉点,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各学科间的相互转化与综合也就容易被忽视与遗忘.从历年理科综合试题来看.综合考试同样不是以各科交叉知识点为考查重点,而是通过这些内容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涉及的理、化、生三科知识而言,其知识要求是很低的,大多不是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或主干内容.因此.复习中,立足学科主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知识,适时渗透、点拨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间交叉点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举措.
3.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综观国内外试题近十年的变化,可以看到:以实际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思路已成为一个方向.这类试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可以从中检测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中,坚持将“解题教学”逐步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显然是应对综合高考的一个良策.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收集并提供一些源于实际的学科知识素材.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收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资料,培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涉及水电、交通、医疗等实际问题;物理知识或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通讯、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问题;涉及新兴学科、科技新成果、经济建设新成就中的诸多问题;反映人类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中.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和自然的热点、焦点问题;科学研究中运用数据、图像等方法,采集、分检、合成加工信息.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推理归纳、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的认识,对规律的条件、过程、结论的认识和评价等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3”与“X”的关系,摆正“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养成”的关系等.
三、搞好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1.回归基础,突出主干内容,抓好学科内综合
高考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向以能力考查转变的命题思想,但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尽管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离开了化学基础知识这一载体,学科所贯彻的各种思维方法的形成将失去抓手,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意抓住学科主干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如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变换条件、变换设问的角度、构
建知识网络、活化基础知识,让学生从中掌握迁移知识的方法,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编拟学科内综合测试题,锻炼学生的求同、求异、纵向、横向等思维能力,借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汇编有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化学应用型素材或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中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归化信息的能力.
2.加强联系,适时交叉渗透,指导学科间综合
同以往高考侧重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核相比较,综合科目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以考查的能力乃是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即学力性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曾明确指出学科间综合的比重将逐年增大.所以,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综合、实施综合复习,逐步加大学科间的联系、交叉、渗透、融合的分量,以能力要求为框架,构建学科间综合试题并授予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在此过程中如何结合所教内容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综合?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教师应认真研究相关学科教材,挖掘本学科体系中可以进行学科间渗透、交叉、综合的知识生长点.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综合与渗透,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物理中的热学、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联系;电化学与物理中的电学问题相联系等等.
(2)精选学科间综合试题.以联系、考试、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自我消化,使之体悟其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试题的来源可以是历年的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广东、江苏等省或全国“3+X”的高考试题以及外来试卷中的一些优秀试题.
3.研究新教材特点,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论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教社新编高中教材从编写体系及手法上都较旧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化学编写过程中坚持采用启发式原则.重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设置做一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阅读材料、精美插图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与思维,从中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高考化学复习中坚持研究新教材的特点,落实新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尤其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从另一意义上讲,高考改革必然会受课程改革的影响,从中提取精华并体现在高考命题中.
总之,而对高考改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的改革也是在总结以往高考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要汲取以往高考的成功经验,稳妥推进改革进程.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学习有关改革精神,反思当前的教学,对以往化学复习教学经验和做法予以扬弃,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将化学复习教学转向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