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教材教法的探索
2008-08-05谢纯华
谢纯华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学习内容.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八、九年级)》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反映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并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数学题型.课本还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机会.例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观察与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合作与思考中获得新知识.教科书还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型展开教学,知识的引用都是从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出发点.新教材在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内容注重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内容直观易懂,课程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意识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本人就新教材的特点在新的教学方式上作了以下几方而的探索.
一、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个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等融入课堂,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最好的效果.由此我们当然可以将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而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而魅力独具,同然可以轻易地举出不少令人神往的例子.只要我们多加引用,定可产生“点石成金”之功效.比如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一个“猜数”游戏.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一张数字卡,让学生用自己的卡数去乘以5再减去10,然后说出他的结果.我会立即“猜出”学生所持卡数.如一位学生的结果是20.则通过设他的卡数为x,得方程5x-10=20,那么x=6.他的卡数就是6.当我把学生的卡数一一猜对后学生会对此感到惊奇,从而更加佩服老师.之后告诉学生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猜出别人手上的卡数.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学习信心百倍.因此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技能操作和应用意识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增加了“实习作业”,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或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非常必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能力.数学应用意识被忽视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只让学生掌握一些不同的符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新型领域的产生,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仍视而不见,只满足于“思想套路”的形式,不顾实际应用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通过抽象概括构建数学模型等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概念、公式、定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各年级数学新教材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空间,所有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再像老教材那样开门见山,直入正题,而是力求从实际出发,用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展开学习.教学中,教师更应弹性地使用好教材,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例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完成以下计算:
(1)(x+4)(x-4);(2)(2+3a)(2-3a);
(3)(a+b)(a-b);(4)(y+3z)(y-3z);
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
1.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请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4.认为其中哪一个可以当作公式来使用?它的字母能表示什么?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公式.
这样,创设了一个开放性自主探索的环境,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研究.去发现,有“事”可做.通过计算、观察、总结、验证、表达等多种数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了平方差公式.找到了公式左、右边特点,而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实现了数学学习“再创造”的目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三、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法
(1)让学生多做实验,勤于实践
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勤于动手.很多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例如在讲“矩形的性质”一节,让学生画一矩形,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再通过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直观测量一下矩形的四个角的大小,对边的长短.对角线的
长短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四个顶点的距离.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自己得到结论,从而明确了矩形的性质.这比老师单纯地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倍.通过实际操作既便于学生得出结论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和记忆,何乐而不为呢?
(2)寓表演、游戏、幽默于教学中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数学课中,一个具体问题的抽象、一个同类问题的联想、一个恰当问题的比喻、一个智慧的幽默、一个生动的玩笑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数学文化与人文精神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
(3)合作交流法
新课改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会因他们年龄相近,思维水平相差无几,更能让他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弥补教师无法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另外,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固然好,但需要教师掌握好度,不能把每一个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新教材提供了很多问题串,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它们,对于那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让他们自己去摘;对于那些学生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和困难的问题,方可组织讨论交流,防止把交流讨论形式化.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无论哪种形式都注重全员参与意识,防止有的学生趁机开小差,光当观众不“演戏”.教师更要关注交流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发表对知识的认识,表达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在这几种不同层次的交流中,学生会澄清认识,增强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事物的本质.另外这种开放民主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场地,创造了表达独特见解的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久而久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四、注重美的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哪些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数学王国里处处给人以美的情绪、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爱美之心,人人皆有.数学里的美,如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交于一点,这是很美丽、十分美好,同时令人惊奇的结论.发现它会使人觉得数学妙不可言,特别是几何学妙极了.那么在教学时,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自己亲手作图,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一下子并看不出来的“真理”.可以想见,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数学真理该会是何等的惊喜.一旦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另外,教师的言谈举止,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总之,把数学美的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孜求于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修养,以情感感受美育使学生在享受数学美的喜悦中学数学,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还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胜不骄败不娞,上课回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