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大学生活

2008-07-10

大学 2008年5期
关键词:伙食早操郴州

一九七八年七月,我成了老家桂阳县的高考文科状元,本来是想去复旦大学的,但是分数实在是不够,所以去了湖南师范大学。

我需要到郴州县赶火车去长沙念大学。走的时候身上揣了一年的生活费,人民币50元整。当时50元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我妈在我的裤子里面缝了个口袋,把钱装进去,再缝上。到了郴州,我就一个人北上300 多公里外的长沙,那个现在叫星城的地方上学。

当时的湖南师大还很落后,宿舍是1950年左右的老古董,8个学生一间小小的屋子,没有水,没有厕所,只有在晚上10:30前时明时暗的一盏白炽灯。

晚上到了吃饭的时候,领教了学校食堂伙食的糟糕,八个人一个菜,还有一碗比较像是温水的汤,凑合了一餐。不过我还不是最苦的学生。有些学生上学是为了家里的弟弟妹妹也上学,所以就要省吃俭用地存钱,把国家给的餐票都卖成钱,到过年了带回家,一年能带几十元回家,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上午是上课,下午是自习。自习室跟图书馆是最最拥挤的地方,但是即使人再多,也是安静得让人害怕。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吃完饭休息不久,就要去抢位子。座位是先到先得,往往是稍微去晚了,就只能在宿舍里忍着热看书了。晚上吃完饭又要抢座位,我当时和另一位同学想到了不用抢座位的好方法,就是买上几支蜡烛,一片蚊香,都点燃了,去宿舍外的空地里看书。 蚊子多了去了,蚊香也没办法赶走它们,就只能在宿舍关门前一人扛着一头包回宿舍,然后再看书。10:30熄灯了,厕所的灯下就聚集了几十个人,狂背古文和英语。冬天还不是很难熬,到了夏天就难过了,一同攻击你的有蚊子、酷暑和考试。当时的人都是怀着考不好就是丢脸的心态在考试。

那时候师大的图书馆用途基本上是给学生自习的,书基本是没有的,只能到省图书馆去借阅资料,还不能带出图书馆。能复印,却是两毛钱一张的纸,相当于一顿饭。没有钱,于是用手抄资料,几天内手肿得跟包子似的,连动一动都疼得钻心。就这样硬是把数十万字的资料都抄下了,写出了得“优”的完美论文。

那时候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每天早上6点上早操,晚上10:30熄灯后(学校实行灯火管制)很多人用自制的小油灯继续学习到深夜。走路、排队买饭都在背单词,谁要是看了一场电影,上了一趟街,就觉得吃了大亏,一定要补回来。每一个人都不服输,每一个人都在暗中较劲。

因为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又拉长了,80年代的大学生都自觉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那时的伙食只是维持温饱,有很多同学晚上学习饿了,就用开水、酱油泡紫菜充饥,就这样学习热情丝毫不减。

那个时代的学生注重身体的锻炼,每天早上的早操、下午的体育活动都是自觉参加的,因为我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的大学生活是苦涩的,但在我看来,是最值得珍藏的宝贵人生经历。

(责任编辑:冯雁雯)

猜你喜欢

伙食早操郴州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有个叫郴州的地方
完善军队伙食补助费制度之浅见
新时期做好高校伙食服务的思考
部队伙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探讨
做早操
早操
做一做
郴州市宝石产业发展思考
改善伙食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