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作在哪里
2008-07-10寒石Lois
寒 石 Lois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寒 石 Lois
再过2个月,2008届大学生就要离开学校了。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突破了500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大学生的出路在何方?……为此,《大学》走访了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和2008年的应届毕业生,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2007,他们去了哪儿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问题。自从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而世行公布的2007年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青年就业难成全球性话题。在中国2007年十大教育事件中,大学生就业难更是“荣登”榜首。在大学生就业难呼声一片的情况下,身陷其中的200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又去了哪儿?
就业歧视,用人单位的潜规则
2007年,韩梁生从天津大学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的时候,恰逢本校该专业研究生学制改制,两年制研究生和三年制研究生同时毕业,70来号研究生,把50多个该专业的本科生淹没在校园招聘会的浪潮。起初韩梁生将目光瞄准国内的知名大企业。10场招聘会下来,却没有拿到一份offer。不是他准备不够,他的成绩一直处于本专业的上游,也不是没有机会——广东核电集团的笔试和面试他已经顺利通过,却在体检那一关卡住了;在学校的双选会上,广州日立冷机公司的招聘现场,几句话的面谈,HR就让他签三方协议,可是韩梁生怕接下来折腾的体检又伤自己的心,干脆很直接地告诉HR他是乙肝小三阳的携带者。话一出口,HR的语气急转直下,韩梁生再次被拒之门外。
自那以后,他就把注意力转向用人相对宽松的小公司。几经周折,终于进入了厦门某品牌中央空调销售与售后服务公司,从事售前技术支持。这一次不用体检,只需要一张健康证。罗梁生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和一纸薄薄的健康证来到了海岛厦门,从1 600元工资中拿出360元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附近租了一室一厅。这里地处厦门岛北边,因地势偏远,房价便宜,聚居了大批民工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公司位于厦门岛中心地带莲坂,韩梁生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然后去赶37路公交车。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晃晃悠悠地从荒凉驶向繁华,韩梁生坐在车厢内看着窗外远处的高楼,神情迷茫,有些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做梦。工作从吃完一个馒头之后打开电脑开始,到下午的关机结束,韩梁生又踏上37路公交车,回到他的窝,用书打发多少有些漫长的时间。“37”这个数字就连接了他生活的全部。
喧嚣的城中村,迷茫的心
2007年6月,韦微媛从广西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毕业,这个时候他们班男生全部顺利签约,大多数都签到工厂做技术活去了。
韦微媛不想去工厂,“工厂条件比较艰苦,要倒班,有的是三班三倒,有的是四班三倒,而且工厂会优先考虑男生”,所以,毕业前学校的两场招聘会下来,她的简历一份也没投出。之后的一场社会招聘会,中国石油储备干部的职位吸引了韦微媛,尽管对储备干部这个职位一知半解,但是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招聘要求,更不像有些企业那样明确地注明“只限男生”,韦微媛欣喜地排在了长队后面等待现场面试。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了她,面试官抬头看了她一眼,冷冷地说:“抱歉,这个工作我们只招男生。”
受挫的韦微媛在家里闲居了一段时间,从南宁来到广州,在小姨办的化学试剂贸易公司里做起了内勤。同大多数初到广州淘金的大学生一样,韦微媛也落脚在城中村。在这个户籍人口只有1 000来户的村庄里,却满满当当地挤了几万人。白天的时候这里冷冷清清,太阳一落山就变得拥挤不堪。韦微媛以430元相对低廉的租金租来一套一室一厅的空房子。大部分城中村的房子光线昏暗,她的这个房子光线却出奇的好,这多少让她感到了些许欣慰。为节省开支,她很少逛街,大多时间都呆在房子里看书看电视。
但不是所有住在城中村的大学生都有韦微媛这般幸运。200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会计专业的张莉好不容易在杭州找了一份工作,1 300元的工资,在杭州想租小区内的一居室都不够。初到杭州的她通过中介公司在杭州东北边的潮王村租了间10来个平方的民房。房间不通风,隔壁房东一家整夜打麻将,稀里哗啦的声音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这不算什么,好歹是有了个安稳的住处。”然而,住了不到半年,杭州市加强城中村的改造,潮王村周边的高楼一幢幢拔地而起,潮王村也面临着拆迁的命运。张莉就像一只候鸟一样开始艰难的迁徙,最后在德胜新村找了间民房。在这间只有七八个平方的房子里,只有一扇离地面两米高的狭小的窗,而她也不知道在这里能住多久。
难以排遣的大都市情结
当身边大多数同学还是通过传统的招聘会找工作,中国矿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吕飞却是“抢先一步”,通过网投成功地找到现在这份工作。
大三上学期,很多同学还沉迷于游戏与花前月下,吕飞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主要的渠道是网络。到了大四,在参加了3场传统的招聘会后,吕飞把找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网上。他把目标锁定北京、上海这些电子商务和网络比较发达的城市。后来获得的8次面试机会都是网投的结果。
最后,冲着上海的动感、盛大网络的发展势头,吕飞决定抓住这一面试机会,从老家湖北襄樊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上海。为节省开支,他住在上海南站附近的职达求职旅社。架子床、电视机、热水器,10人一间,20元一天,里面住着的都是出来找工作的大学生。就是这个类似于宿舍的地方,为吕飞打开了通向新生活的第一扇门,他成功地接到了盛大网络的网络工程师——IDC维护的offer。“当然,要融入上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们说,只有月薪达到8 000元的时候,你才开始了解上海。”
同吕飞一样,湖南同德职业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的程勇也无限向往上海。还没毕业,碰上校友到系里招人,“做了几道题,然后由老师推荐,直接坐上飞机就到上海了。”当时他只知道是来上海做项目的, “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才知道是来做软件下载站的”,而自己对这些不是太感兴趣。刚开始上班的三个月,月薪900元,吃、住、工作都在一套房子里,超负荷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11点,没有休息日。一道来的同学走掉了一大半。程勇也正在准备自考,打算离开上海,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编者按:“限招男生”、“非名牌大学毕业免谈”……这一类附加条件在招聘会上司空见惯。2003年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的悲剧也是源于乙肝歧视。2008年3月3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4.4%的人表示遇到过学历歧视,47.6%的人遇到过年龄歧视,33.9%的人遇到过经验歧视,20.8%的人遭遇过性别歧视。各种新兴的就业歧视现象也在不断出现,如非名校歧视、地域歧视、相貌歧视、健康歧视。
编者按:有不少同学像吕飞和程勇一样把目标瞄准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更有甚者,如上海交大校长张杰所说的“不少学生把留在上海、到外企做一名小白领,当作最高追求、唯一追求”。当他们纷纷涌向上海滩的时候却很快地发现了一个现实:这里机会多,但大学生更多,就业竞争压力远大于中西部一些城市。据上海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的分析,从外地到上海求学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在上海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很少,仅为30%左右。当大学生盲目地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归属感,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漂泊。
2008,我们走向何方
2007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而没有顺利就业的又涌入今年的求职大潮。旧人、新人齐上阵,大学生的求职队伍变得异常庞大,求职之路也变得更加曲折。2008年的大学生何去何从,是大学生的个人选择,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未知数。
重庆:亲历一场招聘会
2008年2月23日上午8:20,天空阴沉,重庆陈家坪展览中心,门口的三个售票亭前,三列长达数百米的队伍。2008重庆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就在这里举行。8:30,展览中心门开了,拿到票的人终于舒了一口气,快步奔进去,后来的人又迅速地填补进买票的长队,直至中午12点,三列买票的队伍始终维持在百米长左右。
有种被遗忘的感觉
西南大学会计专业的小李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些“不安分”,她不时地伸长脖子往前看,又不时地转头往后看。班里40多个同学,目前找到工作的只有七八个人。小李争于找一份工作。
9点刚过,排队的人群已经有百米多长了,陆续还有人加入这庞大的队列。学校的招聘会,小李当然也参加过,但那场招聘会适合她的岗位并不多。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小李有种被学校遗忘的感觉。学校仅在大三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了几场关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大课,几百号人挤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无从谈起实际的指导。
喧哗的声音从展览中心传出,小李掏出手机看看时间,然后一脸迷茫地望向前方。1 800元的起薪是小李能够接受的“卖掉”自己的价位,但是对于这并不高的要求,她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在求职的战场上,我是一只菜鸟,真希望学校能多给我们提供一些面试模拟等实战经验方面的指导。”
小朱和小龙是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同班同学,今年即将毕业的她们,却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而学校也没有在这方面给以任何引导。对招聘会没有直观的感受,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看到汹涌的求职人潮和那么多家企业却没有几家专业对口的,两人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大学期间两人均考了不少证,但直至中午12点,也未能成功投出一份简历,不是专业不符合要求,就是用人单位不要应届生。
大学里,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学生交了4年学费,学校给学生的“回报”就是举办招聘会、提供招聘信息。这种赶集、放羊式的推介方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华东交通大学的小陈对记者说:“临到毕业我们才发现,连怎么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在就业市场上感到孤立无援。”
学非所用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处理专业的陈川斜挎着一个黑色的休闲包站在展览中心安静的一角,“人太多了,站这里喘息一下。”
对招聘会拥挤的场面和简历难投的现象,小陈并不吃惊。刚进大学的时候,系里的老师就非常诚恳地教导过:这个专业的工作并不好找,你们从现在开始要努力为自己毕业找工作增加一些筹码。
信息处理专业不是个热门的专业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小陈摇摇头:“这就是我们专业的尴尬。你要说海洋专业吧,也是个不错的专业,而信息处理也是热门专业。但是当海洋和信息处理放在一起的时候,用人单位就觉得这个跟他们需要招聘的专业有出入了。两个正的东西放在一起竟成了负了。”
同门师兄的“销路”也不是很好,这个专业很多时候都是面向事业单位的,但实际上事业单位又吸纳不了这么多人,不少师兄毕业后竟当起了售楼先生。陈川曾一度想转专业。但是,后来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逃掉一些无足轻重的课去做兼职,一个工科的学生竟做起了销售、代理和宣传。这一做不要紧,他对做销售还真感兴趣了,这次投出的3份简历中的一份就是投给了一家做销售的公司。
同样的,西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的小刘在天津天爱航博公司西南办事处的展位前站定,该公司的招聘职位和要求,没有对应届生的限制,职位的需求以销售为主。由于本专业的专业性不强,小刘将自己称作万金油,所以采取的是广撒网的形式,简历主要是投给了销售之类的岗位。
一些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确实偏离了社会需求,像陈川所学的专业就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知识严重滞后。拿新闻编辑学专业来说,有些学校教的是用手工画图编制版面,而报社、杂志社早在十几年前就用电脑排版了。更多的是,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未贴近市场需求,学生在校学了几年,上岗后企业仍要重金培训。岗
后企业
究竟是招聘会还是企业的宣传会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小蒋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来,将手中的一叠简历塞进背包。“哎,今天只投出了一份简历。原以为社会招聘会提供的职位会比校园招聘会丰富很多。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企业跟校园招聘会上的情况一样,宣传牌做得很大,介绍自己的产品比介绍职位信息的还要多。这究竟是招聘会还是企业的宣传会?”
几个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赶过来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同学也有同样的疑虑,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却不知该把简历投向哪里,“有些企业的展位布置得很醒目,却连详细的招聘职位和要求都没写出来,几个工作人员就坐在那里发短信、看报纸。”
展览中心外买到票的人满心期待地奔向会场,因为里面有上千家名企,上万个工作岗位在等待着他们,至少招聘会的介绍是这样说的。当然介绍里绝不会提到有些招聘公司只是借这上万人的场地做一次收费低廉的广告。当他们满心期待地赶到展位前,不是说招聘的岗位已满,就是说“简历搁这里,我们再通知你”。 他们无意于招聘!
目前,部分企业到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动用了规模巨大的招聘团,通常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打头,后面跟着公司的市场策划部。他们到达高校后,并不急于招聘,而是先摆好台子,在校园内张贴海报,散发传单。这些海报和传单除了刊登招聘信息以外,还会在显眼的位置刊登公司的产品介绍。这些企业通常会要求学校为其安排一个地方搭建展台,在里面大作宣传。同样的展台,摆到专业的展览馆去,少说也要个十万八万,而在高校,打着招聘的幌子,这一切都是免费的。这么一圈整下来,基本上一个学校的毕业生都对该企业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即使没毕业的学生也在该企业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对该企业的产品耳熟能详。
北京:奥运盛会下的毕业生焦虑症
奥运临近,北京这座城市沸腾了,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也沸腾了。2008年,北京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即将于8月召开的奥运会,而被要求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毕业离校。根据北京市人事局的规定,市属企事业单位在4月底就要上报留京名额,比往年提早近两个月。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往年7月初才发的派遣证,今年6月中旬就发放。这样的结果是:毕业论文(设计)要往前提一个月,寻找工作时间也将缩短一个月,往年7月直至9月,北京举办的大型毕业生双选会今年也不再举办。
这样的变化,直接减少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对于那些没有在6月中旬之前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说,要想留在北京就变得更加艰难。是在奥运期间一路飙升的房租下苦苦坚守还是打道回府?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变得迷离,能够把握当下锐减的就业机会,就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期待与担忧中等待
拨通陈科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准备4月底的毕业论文,而往年,交毕业论文的时间要往后推一个月。这也意味着给毕业论文留下的修改时间并不多,所以,陈科很繁忙。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的学生,陈科并不急于继续上学深造,去了“四大”的师兄师姐不计其数。
工作,没有太多的悬念,陈科拿到了“四大”中的安永和毕马威的两份offer。因为奥运会的缘故,安永在去年8月底就组织了一个Summer leadership programme。GPA高于3.2,英语过六级的陈科当然也收到了这个邀请。
两天下来,陈科对安永的印象很好,manager对学生特别亲切,全然没有一点全球“四大”管理层的苛刻与架子。没过多久,陈科收到了安永的offer。但是他却放弃了。陈科的考虑自有他的理由。相对于安永而言,同是“四大”之一的毕马威在客户资源这一块上集中了一大批的大客户,陈科想做大客户。“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距不在规模上,而在于人,跟优秀的客户交流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于是,陈科向毕马威提出了申请。
一切看似很顺利,2007年11月,陈科就拿到了毕马威的offer,眼下只要等待就可以了,等待毕业,等待上班。最先从清华同学口中得知因奥运会召开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要提前毕业的消息,陈科有些兴奋,这意味着他四年所学可以早日派上用场。
然而,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这种亢奋一点点地退去。不是因为师兄师姐亲口言说“四大”夜以继日加班的高强度工作,陈科并不怕吃苦,他走进毕马威,“起点就比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的人高了很多,那种类似于炼狱般的锻炼,能够让我迅速地成长。有‘四大工作经验的人,出来找工作易如反掌。”只是,因为奥运会即将召开,有些政策可能会有变化,毕马威没有给出明确的上班时间,而且连办公室可能都要搬。
在这样的不确定中,原本打算5月份就把房子找好的陈科也有些为难了。如果5月份不把房子找好的话,提前毕业了就没地方住。等到奥运期间再去租房的话,成本高不说,那时大量的人涌向北京,纵有千金也难求一房。可是,如果毕马威迟迟没有确定上班时间和地点的话,房子又该租在哪里呢?
令陈科担心的还不止这些。以往进“四大”,解决北京户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年似乎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也是听同学说的,今年奥运一召开,北京市对户口控制更严了。现在还不确定能否解决北京户口。”还好,陈科所学的会计学是北京市紧缺专业,加上他签约的时间比较早,这又稍稍减轻了他的顾虑,“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不过对进毕马威工作,还是充满了期待。”
考研落榜生的烦恼
2008年3月18日17:30,朱扬峡正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餐厅吃饭。跟往常不同的是,她这一餐吃得特别快,“我得赶紧吃完回宿舍找人修电脑。电脑坏了,真是急死人,我还要上网投简历呢。”
4年前,朱扬峡有过同样的着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朱扬峡辗转反侧,经过慎重地分析,最后在志愿表上认真地填下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
当时考虑的是金融学是人大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的专业。如愿进了人大后,她才发现,金融学作为一种比较偏管理的学科,需要的是深入、研究的人才,它所需要的数学技巧和深度都是一个本科生难以完成的。因此,朱扬峡决定报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研究生。
2007年11月,朱扬峡和另外一个女生正在题海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其他4位室友正在求职的战场上忙得不亦乐乎。12月中旬,朱扬峡每天早出晚归上自习,除了看书无暇顾及其他,4个姐妹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去处——龙湖地产、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西门子公司和建设银行。
今年3月,研究生考试分数出来了,朱扬峡以几分之差不幸落榜,准备找工作。为了简历上的照片,朱扬峡花了61元拍了专门的证件照。因为今年要举办奥运会,北京的大型招聘会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举行,一些大公司也已提前招兵买马,这更增加了考研落榜学生的求职难度。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3月4日,朱扬峡得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有个招聘宣讲会,大清早起来用电脑制作了一份简单的简历,又问宿舍的姐妹借了正装。宣讲会现场人很多,毕竟工行总行还算一份肥缺。投递完简历,朱扬峡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觉得在我的自我介绍中还是有出彩的地方,讲完后其他人对我的评价还挺好的。”但敏感的她也发现其中的一个细节,面试官中的一个姐姐对她似乎不感兴趣,在朱扬峡作自我介绍时她甚至连笔都没动一下。一面的结果是,朱扬峡被刷下来了。
在北大的招聘会上,朱扬峡看中了一家天津的房地产公司,对方也表现了很大的热情,一连说会尽快通知她去面试。但是,就在朱扬峡准备离去的时候,那个工作人员叫住了她:“同学,你预期的薪金是多少?”朱扬峡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只是无形中拿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作比较,茫然答道:“根据我们周围同学的工资待遇的话,应该是4 000元左右吧。”说完这话,对方的脸色立马变了,语气冷淡地说:“那你先回去吧,有情况我们会通知你的。” 朱扬峡知道,肯定是没戏了。
这次经历让朱扬峡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读了四年书,我对公司的价值究竟如何呢?4 000元的月薪太高了吗?我觉得自己值这个价。何况,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基本没有公司提供住房,租一间房每月大概要花1 000~1 200元,吃饭不能省,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朋友之间的应酬,每月也会花掉1 000~1 500元。作为女生,虽然我不化妆,但是一些基本化妆品还是要有,每月至少又是500元吧?还有其他一些日用品,买衣服什么的,4 000元下来所剩无几。”
理想中的工作应该满足自己的基本要求,然而眼下已经没有足够的招聘会,朱扬峡只能每天上网看看有什么新的招聘信息,投递简历、等待答复,余下的时间就用来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为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增加一个重量级的筹码。
大学生就业之多艰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5万。据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59万。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折与预测》则指出:今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堪忧,预计今年毕业生实际求职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凤凰周刊》2007年第35期预计了2008年是中国的就业高压年:2002年,大学生毕业后6到8个月内能找到工作的大概是70%,30%找不到工作的,他们基本上第二年也没法找到工作,因为第二年有更多新出炉的毕业生。以后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比例都在上升。在很多地方,本科毕业生即便能找到一个就业机会,工资水平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在中部省份,已经降到1 000块左右,在西部省份,像陕西有的地方已经降到800块,和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差不多。
关于大学生历年的就业率,各方说法不一,在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上,他们无不宣传本校的就业率在90%以上,甚至达到100%。然而有据可查的是,2007年10月31日的《北京晨报》报道:截至2007年9月1日,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这种现象仍会持续。
在求职的战场上挤破了头,大学生们也纷纷找起了捷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几位学生在今年寒假完成了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对重大、重师、西南大学、川外等10所高校近千名女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面对“职业和婚育”关系问题上,有三成女生因为找工作太难,害怕激烈的竞争,想做全职太太。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蒋钰对江苏省8所高校600多名文、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一次调查,靠父母关系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调查总数的27.2%,目前官员子女当官的机会是非官员子女的2.1倍。
出现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扩招背景当然不能不提。我们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西方国家用了10年以上的时间才完成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大量摧毁着旧的工作岗位。
求职过程中暴露出的大学生自身问题
临时抱佛脚
进大学了,自由了。大一的新鲜劲一过,立马就变作一根老油条。要么就窝在寝室只和电脑有着共同语言,要么就花前月下恋爱缠绵无限,再不济也要躲在被窝里把上大学以前的所有没睡够的觉都补上……找工作?不是毕业生才考虑的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样也能找到好工作,那么那人不是爱因斯坦之类的天才就是你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时,一群“眼镜”出来喊冤了。人家上网的时候我们在考证,人家睡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人家恋爱的时候我们在读书……我们不一样没找着工作吗?
专家剖析
学生们在大学里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学不到能力,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下紧张的就业局势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学历只能作为说明书,能力才是通行证。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机制给就业者提供了自由择业的平台,可学生们反而感到迷茫与无助,因为缺少目标与规划,没有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才无从着手。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唐雷恒教授
企业观点
我的好友曾让孩子到烽火科技实习。这个孩子还在英国念高中,怎么像国内大学生一样搞实习?我很惊讶,一问才明白,孩子想大学毕业后到通讯行业谋职,要提前熟悉,看是否真喜欢,上大学时该补充哪些知识。
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意味着能找到一个好饭碗。从大一甚至高中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让求职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烽火科技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雷惠平女士
眼高手低盲目自大
几乎每场招聘会的宣传语都是上千家名企,近万个岗位……然而走进人山人海的现场,看过那些招聘要求,薪酬待遇,才发现适合自己的很少,自己中意的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都说先就业再择业,积累经验。可好歹读了四年大学本科,一个月800块钱,别说面子上过不去,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没法向家里也没法向自己交代啊。放弃。
这家待遇还不错,面试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接下来该谈到工作细节了。什么?一个月只休息一天?常年出差?这是不拿大学生当人,还是不把新《劳动合同法》当回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垮了再多钱也买不回健康。放弃。
……
专家剖析
中国并不缺人,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却缺少真正具备职业能力的人。有些学生心高气傲但眼高手低,有些则利用考研或出国来逃避就业,这都是没能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需求,不能给自己理性定位。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唐雷恒教授
企业观点
我们在招聘中遇到了许多存在就业观念误区的大学毕业生,“领袖情结”与“救世主情结”十分普遍,他们往往拥有高学历和专业知识,刚出校门便想从高端职位做起,但却缺乏相应的经验、专业能力和实干精神。很多应聘失败的大学生在知识与职位的结合中缺少能力这一环。而能力是要靠实干累积获得的。学习之余应当去社会上多做事、多历练,从而获得观念与能力的提升,为下一步进入职场做好心理和能力的准备,同时也找准自己的定位。
——西安钟楼新华书店书记王喜才先生
有些学生一来就说自己要应聘区域经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一概不予考虑。在我们公司,应届生进来都要从导购做起。在做导购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兴趣所在,一旦销售做得好,薪酬会远远高于管理层。而且公司管理层的任用基本是从基层提拔的。所以,只要你努力上进、肯吃苦,又有比较强的目的性,能够熟悉消费者的心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认同企业的文化,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就能向管理层方向发展。
——重庆美的空调销售有限公司终端经理翟雁婕女士
工作易得却难守
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得到试用的机会,满以为三个月之后就能如期签订劳动合同,谁知工作不到一个月人事部主任就遗憾地通知你离开。
这些人有的以为通过面试就万事大吉,作为新人只是学习观望而已,在工作上无所作为;而更多的人认为老员工办事方式陈旧,处处表现自己,希望在短时间之内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结果却适得其反。于是唾手可得的工作就这样丢掉了。
专家剖析
个人价值实现是建立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著名美国企业家和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显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助你顺利渡过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广交朋友是你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部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丁力先生
企业观点
学生好比小苗,学校就像温室,社会则是露天的土壤,若要将小苗从温室中成功移栽进露天的土壤中,关键就看小苗是否有信心、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提升能力。职场竞争中,不是比较文凭高低,而是比较各从业者的自我学习能力。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信心是第一课,良好的从业心态应是“把优秀当作习惯”,只有甘愿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适应竞争并获得机遇与能力的提升。
——成冠3S群星国际西北商务中心主任丁传华女士
(责任编辑:陈慧仙)